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十二章筑台借风
    其实正是因为猴子摘了紧箍,想通了事由,所以才敢这般。
    你想连师父都敢打了,还敢找如来去谈条件,这不正是因为没什么东西能限制住猴子了,猴子才这么猖狂吗?但显然,现在还没到撕破脸的时候,猴子很想知道佛门还有什么东西能留得住自己,所以车迟国斗法没过多久,就有了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就是真假美猴王那章)。
    而和尚呢?这和尚明显是知道自己控制不住猴子了,铁了心要赶他走,他念紧箍咒就是为了撕破脸皮。但自从这真假美猴王后,和尚可是再没念过紧箍了是吧?就是因为后来达成了共识,如来许了猴子一个正果,取完经,猴子就是佛了。
    你想想,念紧箍,除了和尚这次,便是菩萨辩真假时念了次,但菩萨毕竟不是跟着猴子,不知道这变故也是有的。但如来则不同了,那个箍是如来给菩萨的,三十九揭谛要向如来汇报,如来自然知道其中变故,所以在真假美猴王时,如来一是出于对猴子的喜爱,二来则是再给他画个饼来把他留在队伍里,三来是猴子的身世,所以才许诺了这个佛给他画了这个饼。
    其实我们看,自从猴子砍了头,和尚便一直再想各种办法试探,猴子到底有没有紧箍了。
    我们再看车迟国斗法,在炸油锅时,猴子终究还是没忍住,他看到猪头和丑鬼在旁边唧唧哝哝夸奖他就心疑当他们在笑他,于是在油锅里装死,想试探一下师徒几人的反应。猪头是破口大骂,而和尚则不同了。和尚在这个时候不仅表现出了视死如归的勇气,而且还要去祭拜猴子以表师徒之情,这里和尚不仅感恩戴德,居然还不怕死。
    他到猴子面前祝了一段,就被猪头打断了。猪头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打断和尚呢?因为,如果猪头此时要是不打断和尚,不提醒猴子,和尚可就要念紧箍儿咒来试探猴子了。要是试探出猴子的确卸下了紫金箍,师徒俩估计就只能各奔东西了。
    看看,车迟国斗法看似三位大仙都死了个干净,虎力大仙丢了头,鹿力大仙剖了腹,羊力大仙滚了油锅。
    但如果三位大仙真是不如猴子的话,那虎力大仙死了,其余的两个也就不敢再上了,但我们看,虎力大仙死时,一同修道的其他两个根本毫无伤心的样子。其实,三位大仙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这个时候自然是时候退隐了,猴子也知道三位大仙该走了,所以是无毒不用其极,一个个致于死地,抢尽了风头。
    通过讲解,相信大家都看清楚了,车迟国的三位大师,那绝对是太乙金仙之上的,应该比猴子高出几个档次。这五雷法,也正是如此,诸葛亮虽说是阐教门人,但毕竟修为还不够,用不得这种呼风唤雨的法术。
    周瑜、鲁肃自然知道这其中的门道,所以二人脸上一脸茫然。
    这借风之术,那可不是普通的法了。其实,当年姜子牙是有呼风唤雨之术,冰冻歧山时也曾显露本事。但今时不同往日,诸葛亮此时的修为与那时姜子牙的修为怎可同日而语?
    闲话少叙,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就明白为什么周瑜二人奇怪了,就是因为诸葛亮不具备这个能力。
    现在听诸葛亮这么一说反倒奇怪了,能不奇怪吗?他也不能呼风唤雨,弄这做法的台子有什么用呢?
    周瑜见鲁肃也一脸茫然,反倒心下更奇,诸葛亮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呢?见诸葛亮轻哼一声,周瑜不由缓过神来,微微一笑道:
    “便如孔明所言!”
    转过头对鲁肃道:
    “子敬此事就由你来办。”
    鲁肃点了点头,满口答应,他自然明白周瑜的意思,自是想让自己弄清楚诸葛亮的心思。
    当下鲁肃与诸葛亮辞了周瑜,便去了南屏山,按诸葛亮的意思令军士取东南方赤土筑坛。此台方圆二十四丈,每一层高三尺,共是九尺。下一层插二十八宿旗:东方七面青旗,按角、亢、氏、房、心、尾、箕,布苍龙之形;北方七面皂旗,按斗、牛、女、虚、危、室、壁,作玄武之势;西方七面白旗,按奎、娄、胃、昴、毕、觜、参,踞白虎之威;南方七面红旗,按井、鬼、柳、星、张、翼、轸,成朱雀之状。第二层周围黄旗六十四面,按六十四卦,分八位而立。
    上一层用四人,每人戴束发冠,穿皂罗袍,凤衣博带,朱履方裾。前左立一人,手执长竿,竿尖上用鸡羽为葆。以招风信;前右立一人,手执长竿,竿上系七星号带,以表风色;后左立一人,捧宝剑;后右立一人,捧香炉。坛下二十四人,各持旌旗、宝盖、大戟、长戈、黄钺、白旄、朱幡、皂纛,环绕四面。
    听完诸葛亮的布置,鲁肃更是猜不透其中关节,只当是阐教的密法,只得吩咐兵士照办。一切准备妥当,诸葛亮这才别了鲁肃回到馆译。
    到得馆译,已是三更时分。诸葛亮也不敢耽搁,沐浴更衣,焚香祷告。一切就绪,这才盘膝而坐,微闭双眼。片刻后已再无声息,诸葛亮早魂游出体,直奔玉虚宫而去。
    时间紧迫,只有不到三天时间,哪容得诸葛亮半点耽搁?诸葛亮祭起杏黄旗直奔三十三天外。这一路好不波折,他虽有杏黄旗护体,但也不轻便,待到了三十三重天,也是小脸腊黄,险些没一头栽倒在地。
    诸葛亮强自支撑,吸了几口这三十三重天外的天灵地气,不觉浑身舒坦,登时来了精神,直奔玉虚宫的方向而去。
    行了几个时辰,终于看到昆仑山前的黑水了,诸葛亮不由放慢了脚步。
    许久不曾回昆仑山,心中颇有些感怀,但放眼望去,翠树飞鸟好不快活。正行间,忽见两个人影在黑水河畔互相倚靠。
    诸葛亮定睛一看,却是两个童子正自打盹,再一细看原来正是蔡瑁、张允的本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