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9节
    瑶光在自己不知道的时候已经成了古代大触了,心里那个激动就不用提了,脑子里跟开了焰火大会一样,一会儿蹦出个新主意,噼噼啪啪在脑海中炸个不停——
    我要发财了!
    我要不要开个店接画像的生意啊!
    这个店铺开在哪儿好呢?
    怎么定收费标准呀?
    我以后还要画宗教画么?还是继续吧,我得借助宗教力量保护我。
    嘿嘿嘿搞不好以后京城名媛们也要排队预约找我画像了!
    等我磨炼好了画技,一定得给太妃画一幅画像。老阿姨对我真是不错,我都不知道她还给师尊写了亲笔信求她照顾我。哦我出家的时候她还又给我一笔钱呢……端王这狗哔说话不算数,这几天没见他添一个铜钱!算了,他从前给韩瑶光1.0版的那些珠宝首饰都给我了,我不能太贪心了。
    这几天太忙了我都没来得及清点我现在究竟有多少财产了,大概有个三千两现银吧?应该够买个铺子了吧?不过在京城买铺子我就不用想了,那些铺面有价无市,而且后面都有人罩着的,如果不是谁家坏了事,谁愿意卖呀……梨溪山下的镇子也挺繁华的,不知道能不能买个铺面?
    她正想入非非,张师姐来了,向老郡主行个礼,“师尊,我来接韩师妹了。”
    瑶光这才回过神,哦,她差点忘了,她来新工作单位,正式工作是给安慈太后祈福,不是给新老板画像。
    她昨天住在单位宿舍了,今天早上见了新领导,这还没去看她的新办公室呢。
    瑶光和薛娘子向老郡主告辞,跟着张师姐去了灵慧祠正殿。
    安慈太后的灵位安放在正殿东侧辟出的一个小房间里,案上摆着几个香炉,燃着香,地上放着三个蒲团。
    张师姐在中间那个蒲团上坐下,问瑶光,“师妹,可读过什么经?”
    瑶光赧然:“不瞒师姐,一本都没。就连字也还在学呢。”
    老郡主酷爱八卦,每一旬都有两个说书的女先儿来灵慧祠给她带来京城热辣出炉的新八卦。端王府韩良娣今年新年时烧炭自杀被救活之后失去记忆的事可是今年最大的八卦,至今还没什么八卦能盖过这个呢,当初很是丰富了灵慧祠上下众人的业余生活。
    张师姐虽不爱议论八卦,对这段奇闻也是蛮熟的,温柔地笑道:“师妹也不必急,先看我是如何做的,记在心里,等学了经文,照样做就成了。其实,祈福祝祷,念什么经,念多少遍,还是其次的,要紧的是要心诚。你和薛师妹坐在一旁,心里默念‘安慈太后在天之灵大安’就行了。”
    瑶光、薛娘子当即称是。
    瑶光悄悄看了看腕表,现在是上午九点一刻。
    张师姐祝祷完毕,大约十点整。
    之后,张师姐将两人领到偏殿东侧一间小房间。
    这房间大约五六平方米,朴素简洁,只在雕花窗下放着一张书案并两张椅子,案上放着两本法华经,和笔墨纸砚等物,一侧墙根下放着一张竹榻,上面的墙壁上打了几个方洞,堆着几部书和一只陶瓶。
    张师姐在竹榻上端坐,瑶光薛娘子各据一侧书案,张师姐就开始教学了。
    今天学的是《道德经》。
    张师姐的教法很简单粗暴。她先通读一段,再让两人跟着读一遍,确认字都读对了之后就让她们背。等背熟了才解释每一句是什么意思。
    据张师姐自己说,她的开蒙读物就是这本《道德经》,她三岁时就倒背如流了。
    薛娘子还好,她出身于大学问家家庭,《道德经》是背过的,也熟知经文意义。
    瑶光苦不堪言,感觉张师姐这种恨不得直接打开她天灵盖给灌输进去的教法比薛宫正还可怕。
    背书背到午饭时,她已到了食不知味的境界。
    还好,第一天上班嘛,不管是大boss还是主管都对她很宽容。
    张师姐叫瑶光下午去安慈太后灵前静坐两刻钟就行了。然后就自由活动吧。
    “师妹带来的物件想必还没整理完,刚好可以收一收。”张师姐还叫了自己两个小徒弟去帮忙,然后就离去了。
    瑶光隐约觉着,大约张师姐教她也教得苦不堪言。
    第47章 太清宫
    转眼之间瑶光来到灵慧祠已经三天了。
    灵慧祠女道士们的生活十分规律。每天五点三刻起床六点准时到观主院中给她请安六点半陪观主吃早餐然后陪她溜跶、说话、分享八卦、在花园里侍弄花草到八点左右然后各自开始正式工作。
    来灵慧祠之前瑶光以为自己和其他道士们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念经。来了几天后才发现,念经这个工作每个人的工作量不同。
    老郡主是不念经的。她十分坦诚地告诉瑶光,她现在也只会背一部经书:道德经。
    “呵,笑话,道藏有三千多部,各路神仙又那么多我哪记得住啊!我要是背书背得好,当初就不出家了嘛去考进士啦!”老郡主讲起来理直气壮,“再说,我做灵慧祠观主是因为我道学上有造诣还是因为我会炼丹、念经?”当然不是啦!是因为您是郡主娘娘。
    张师姐也是不念经的。
    如果瑶光没来灵慧祠,张师姐每天的日常工作是到太清宫整理编纂道藏。周真人从三十年前开始收集天下各类经书召集有道学的道士,像编四库全书那样将道经分类编纂,修改其中错印错录之处。张师姐自幼熟读道家典籍于道学上颇有成就,是四位主任编修之一。
    至于张师姐的徒弟,宋、李两人,呵呵,她们俩也是不念经的。这两人到了念经的点儿,去了偏殿随便一坐,跟平常闺秀一样在一处做针线!
    意外不?
    宋李两人都是仕宦家的小姐,不过,命运有些坎坷。宋
    静守的祖母在她七八岁的时候给她订了婚,当时看着人家小正太俊俏又聪明,家世匹配,又是世交,本以为自己手快抢到了好孙女婿,没想到小未婚夫在前年跟人游船的时候意外落水溺亡了。宋家当然不舍得女儿守望门寡,直接再议婚又不大好,不如让女儿出家几年再另寻佳婿,这样,女儿既有美名,又不用受苦。
    瑶光这才知道,哦,原来未婚夫死了,女方出家几年后再还俗,在婚嫁市场上还是个加分项。仔细一想,其实蛮有道理,能出家再还俗,首先嫁妆不会少,家里父母疼爱,其次,要是出家的地方是灵慧祠这种等级的,那说明女方家族的份量不低,最后呢,为早亡的未婚夫出家,是个快速刷声望值的方法。大家都觉得你有情有义有担当,既然对早亡的未婚夫能这么好,那对将来的丈夫肯定会更好。
    李静微的情况和宋静守如出一辙。唯一的不同是她定亲更早,小未婚夫和她是青梅竹马,不幸的是小正太十一二岁的时候得了天花,病逝了。她明年就要还俗了。家中已经为她相看好了人家,说起来也不是外人,是老观主一位侄孙的儿子,也是宗室。
    了解了情况之后瑶光顿感郁闷。
    合着整个道观真正把念经当工作的就我一个人啊!
    老郡主还嘻嘻笑着逗她,“你怕什么,他总不能因为你背不下经书、解释不出道义就叫你还俗吧!”这个他,指的是谁,大家心照不宣。说着这种话不敢、不该提圣上。
    瑶光可不敢这么想。她们一个个都有依仗,她没有。您敢叫皇帝“他”,是因为您是他堂姑祖母,我可不敢。
    就算皇帝不会叫她再回端王府当小妾,就算她不用考道士资格证,但要是皇帝知道她连考都不去考,或者考了却屡试不过,难道还不能叫太监来训斥她一番么?
    给皇帝亲妈念经都敢不好好念,工作态度这么不端正,哼,你还想搞副业?拉倒吧你!
    瑶光跟薛娘子商量之后,决定争取先考过道士资格证考试中的童生试——“道初试”。
    至于竹叶和小竹,一个才十四岁,一个更小,先把字认全了不迟。
    关于考试,瑶光觉得指望张师姐教是不可行的。隔现代,张师姐是大学教授水平,平素指点的学生也都是至少也得是研究生水平,她习惯了这套方法,用来教瑶光这个学前班小朋友,两人都很吃力(痛苦)。
    于是,张师姐硬着头皮教了三天后,诚恳地建议瑶光去太清宫的学堂去看看。那里各种级别的课程都有,还有专门给小道童们开的入门级。
    瑶光想到自己跟一群小学鸡坐在一起的画面,怪笑出声,但依然恭敬地接了张师姐给她的太清宫入门木牌。
    这个门牌不仅是太清宫内部的出入证,还可以当图书借阅证,一人一张,写着持证人的身份。
    宋静守告诉她,凭这个木牌还能在太清宫学堂的食堂免费吃饭、吃点心、喝茶呢!她刚来灵慧祠的时候还新鲜着,就每天跟师傅跑上太清宫蹭吃蹭喝。
    瑶光早听薛娘子说过太清宫是京城附近第一大景点,不仅建筑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山上风景更是十分幽美。她来灵慧祠那天在山脚下仰望,只见薄暮之中山上鳞次栉比的楼阁亭台中闪动点点灯光,真仿佛仙山琼楼,令人神往。
    这时拿了门牌,又有了个正经的藉口,当即跟薛娘子定下明天就去太清宫一日游。
    当晚瑶光禀报了老郡主,她自然同意的,还嘱咐她们,“下山时从西边那条路下来。那条路没多少人知道,景致很不错,半山腰有个池子,里面有好多莲花,你们给我摘几朵回来插瓶。”
    第二天一早,瑶光和薛娘子服侍师父用了饭,随着张师姐上山。
    小竹很想跟去,眼泪汪汪拉着瑶光的衣角不肯松手,瑶光只好哄她说,“等我回来给你带好吃的。”
    她还是不松手,竹叶就吓唬她,“山上有大黑狗,专门咬你这么大的小孩!”
    小竹脑子转得不慢,还会巴结人,对竹叶眨巴眨巴眼儿笑,“姐姐,你也去嘛!你看到狗就抱起我,它就咬不到我了。”
    “嗯,你倒想得美!”竹叶看看这娃的胖爪子,嘻嘻笑道,“狗子最喜欢咬你这种小胖孩儿,你还臭美,非要跟宋师姐染凤仙花指甲,狗子老远看见你手指甲红红的啦,就算我抱着你也会跳起来咬你手指头!”小竹吓得一缩手指,瑶光趁机跑了。
    三人上了骡子拉的大车,张师姐闭着眼睛不吭声,薛娘子默默用眼神表示“我早说了吧?哪有带这么小的孩子出家的?”,瑶光一脸讪讪,默默接受谴责,但心里想,小孩子在道观里长大是挺怪的,但留在王府难道就很好么?
    来了道观,至少她有成为一个“普通人”的机会,可留在王府,就会接受“做奴婢”的教育,然后成为一个奴婢。
    瑶光穿越之前自认不是圣母,但穿越后,她见过太多的身不由己,渐渐不再认为“只要你努力你就能过得更好”或者说“你过得不好一定是因为你不够努力”这种精英式的信条是评判一个人的唯一标准了。
    许多人——比如小竹,紫翎,还有绿柳庄那些争着想要到杏芳院当差的女孩子们,她们一出生,一生就基本定下来了。这些女孩子还不是命最惨的,再比如竹叶,她被兄嫂卖了之后,如果不是用自己的两百个私房钱贿赂人贩子,求人将她转给了高级人牙子,没准早就被卖到了烟花巷。
    上太清宫的道路盘山而建,由于历年有信徒捐款修缮,路修得比出京城的管道还好几分呢。一路上瑶光见到许多装饰豪华的车马,不由叹道,“太清宫香火真是旺啊。”
    张师姐和薛娘子一起笑道,“今儿是休沐日,人可不是都来了。”
    大周朝的官员们一旬一休,一年四季再各有两天的不固定假期,此外还有年节假日,福利当然和现代没法比,但也算不错了。
    到了太清宫第一道石牌坊下,三人下了骡车,从石阶旁一条专门给“工作人员”使用的通道上山。这条石阶两侧立着石柱,柱子间连着黑黝黝的铁链,和给香客们用的宽大石阶平行。两道石阶旁均种着高大入云的松树,树荫苍苍,为石阶遮挡住阳光,十分阴凉。
    如此走了一刻钟,到了第二道石牌坊下,只见一片平整的广场,全以汉白玉铺就,开阔极了,一道石牌坊后是层层叠叠的宫殿型建筑群,什么宏伟壮丽、琼楼玉宇,根本难以形容此间气象,恍惚间只想起一句李白的诗: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
    正仰着头赞叹观看时,一群白鹤飞过天空,鹤呖声声。
    天哪,这群仙鹤真的不是ps上的么?
    再往里一走,正殿之前有一个极大的花池,池中一道汉白玉拱桥,花池中种着各种花木,摆着奇石,还有溪水在其中潺潺流动,几只仙鹤在树下悠闲溜跶。
    鉴于她从前看古言都是跳过景物描写,所以,虽然眼前的景物建筑都很美很辉煌,瑶光脑子里只有两字:绝了。
    非要让瑶光形容的话,她会说这太清宫完全可以直接拿来当仙侠剧取景地,都不用搞五毛特效。
    张师姐带着她们从偏殿之侧一个石拱门进去,门一旁有个小门房,里面坐着两个道士,先向张师姐问好,收了三人门牌后验明,再用门牌顶端的云头按在印泥里,在登记册子上压了个印子,这才放行。
    进门之后是一条更有幽静的小道。两旁种着槐树。瑶光一边走一边遗憾,可惜,这时已经过了槐花的季节了,不然摘些槐花做点槐花饼多好。
    这一路上,她们遇到许多道士,有男有女,有老有幼。这些道士们并不全是太清宫的,穿着各色道袍。有位年轻女冠穿了身杏红色道袍,广袖翩翩,只是把俗家首饰换成了一顶紫金宝冠戴在头顶,头上的道髻梳得仿佛灵蛇髻的样子,从宝冠顶上伸出一截,昂首阔步,一副风流不羁的样子。
    张师姐小声告诉瑶光:“这是裕和县主,道号清徽,于道学上颇有成就。她现就住在山下翠谷别院中,每日来修经。”
    又走了一会儿,瑶光才知道,裕和县主还不是穿得最出格的呢,有不少道士衣饰华贵,道袍不仅颜色鲜艳,彩绣斑斓,用的材质也都是极为昂贵的丝绸,几位女道士头上戴的宝冠更是镶珠嵌玉,甚至有一些冠上还有金珠步摇,道袍外还披了绡纱锦绣的披帛。
    偶尔一两个朴素的,人家道袍外罩的比甲也用三色菱形拼在一起。
    这么一看,她们灵慧祠的道袍真是不够看的。
    这些来往的道士们见了熟人也只是微笑略一致意,就继续各走各的了,除非有事,并不主动上前打招呼。
    大约是因为在此间活动的全是周真人请来的“访问学者”,帮着编书的,或是观中有珍本经书,带著书来开研讨会的。出家人本就和古代市井小民气质不同,何况这些精英道士们许多出身不凡,目下无尘,个个都显得十分洒脱,仿佛闲云野鹤。
    瑶光看到这景象,顿时感到一股熟悉——这不就和现代文明城市中的人一样么?哪怕是邻居,也互相尊重,保持距离,甚至还带点淡漠。
    张师姐将她们领到自己在太清宫办公的地点之后就不管了,让两人随意活动。
    薛娘子从未进过太清宫内部人士才能进的内门,看到这个楼是虞朝古建筑,那个碑又是前朝名家书法,十分兴奋。瑶光对这两样兴趣缺缺,就跟薛娘子说好,大家分头行动,正午一刻在学堂旁边的食堂见面。
    太清宫这部分不对外开放的建筑群历经数百年加建改造,新老混搭,其间又有很多繁茂花木,飞檐斗栱在花叶与蓝天之间露出一角,仿佛迷宫。
    周真人近年来请了不少道友们来编纂经书,又时常开个研讨会,内门中访客渐多,时常有“访问学者”迷路的事件,便在道路上放置了许多路标,甚至还有指示图。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