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90章 震惊朝野(今晚一更……)
    王云升拿着数张图纸,如获至宝,双手紧紧的捧在怀里,激动的看着寇季。
    “下去让工部的匠人们,开始锻造吧……”
    寇季淡然一笑,吩咐了一声。
    王云升重重的点头,拿着图纸就往班房外走去,走了一半,似乎意识到了不对,赶忙回过身,对寇季躬身施礼道:“下官失礼了,还请上官勿怪。”
    “行了,快去吧。”
    寇季满不在乎的摆摆手。
    王云升再次躬身一礼,拿着图纸出了班房。
    一出班房,王云升跑到了匠人们所在的院子,召集了在工部内供职的匠人们,一起探讨了一下图纸。
    得知图纸上的犁头,需要用特别坚硬的铁料锻造以后,王云升立马想起了城外瑞圣庄里的锻铁作坊。
    于是乎,王云升派人去征得了寇季的同意。
    带着工部的匠人,匆匆出了工部衙门。
    寇季给出了图纸,在工部衙门里也没有多留,随手翻看了一些工部的文书以后,离开了工部。
    一晃三日。
    王云升等人在瑞圣庄上借助钢材,成功的打造出了寇季给他的两种犁。
    王云升迫不及待的拿到了瑞圣庄不远处的一块空地上使了一遍,真如寇季所言的那般犀利。
    当即。
    王云升派人封锁了铸造两种犁具的作坊,一封奏疏,丢进了宫里。
    王云升用他平生最豪迈的姿态,告诉朝廷。
    工部造出了两种新犁,比原有的曲辕犁效率高了数倍。
    奏疏入宫。
    赵祯、寇准、李迪、王曾三人,皆坐不住了。
    大宋朝以农为本,凡是跟耕农挂钩的事情,不论大小,朝廷都必须得重视。
    寇准当即下了相令,让管勾工部主事寇季,将两种新犁,献进宫。
    同时,下令让满朝文武到垂拱殿内论政。
    寇季似乎早就知道了两种犁出现以后,朝廷会召他入宫。
    所以在宫里前来传令的宦官到了寇府以后,他已经穿戴好了官服。
    又命府上的仆人去工部传令,让王云升等人,送新犁入宫。
    寇季坐着轿子到了宫门口以后,等了片刻。
    王云升就带领着人,抬着两个盖着红绸的新犁具,到了东华门口。
    “上官……”
    试过了新犁具以后,王云升对寇季的态度更加恭敬。
    寇季淡然笑道:“一起进去……今日,满朝文武将为我工部贺。”
    王云升激动的点点头。
    王云升入仕多年,还真没有在朝堂上出过什么风头。
    如今有一个大出风头的机会,他自然激动。
    风头代表的是什么?
    名望!
    钱财!
    加官进爵!
    “入宫!”
    寇季招呼了一声,一行人抬着犁具到了金水桥边上,经过了禁军将士们盘查以后,抬着犁具进了宫。
    到了垂拱殿的时候,就看到了文武大臣们几乎全到了,此刻正待在殿内,静静的等着他们。
    寇季带着工部的人入了殿,躬身施礼。
    “臣等,参见官家,参见太师……”
    寇准大手一挥,朗声道:“不必多礼……老夫听闻你们工部造出了新的犁具,比原有的曲辕犁效果更佳?”
    寇季拱手道:“回太师话,我工部确实造出了新犁具。”
    寇准摆手道:“农桑乃是国之根本,半点都不能马虎。若是真有新的犁具,你工部自然是大功一件。把犁具呈上前,让官家、老夫,还有百官们一起瞧瞧。”
    寇季点头答应了一声,让王云升带人抬着犁具到了垂拱殿中。
    王云升也没有卖关子,当即掀开了两种犁具上的红绸,露出了两种犁具。
    赵祯、寇准,文武大臣的目光,齐齐落在了犁具上。
    “新铁打造的……”
    “铁辕……比原有的木辕更耐用……”
    “两面犁……一般人力,恐怕很难拉动……”
    “……”
    文武大臣们盯着两种犁具,议论纷纷。
    文武大臣们能看出两种犁具中的优点,寇准、王曾、李迪三人,自然也可能看出。
    赵祯自然也看出了一些不同。
    原由跟皇家的一则规矩有关。
    皇家在城外的皇庄内,有那么一片特殊的田地,就是由官家、皇后等人亲自耕种的。
    赵祯登基了三年,已经去城外的皇庄上,亲自扶犁,耕种了三年。
    当然了,赵祯不可能真的像是耕农一样,一直在田间劳作。
    但是每年春种秋收的时候,他是必须要去皇庄里做做样子的。
    为的就是告诉天下间的百姓,朝廷很重视农桑。
    赵祯虽然看出了工部献上的两种犁具的不同,但是却不知道其优劣性。
    还是陈琳在一旁小声的告诉他,那两种犁具中,可以一眼看出来的一些优缺点。
    寇准盯着两种犁具,询问道:“两种犁具,有何优点,又有何缺点?”
    文武大臣们闻言,竖起了耳朵,静静的等着寇季解释。
    寇季却没有开口,而是把王云升推到了前面。
    王云升在文武大臣们注视下,挺直了腰板,朗声把两种犁具的优劣性,说了一遍。
    当听到了王云升讲述,两种新的犁具,可以将原有的曲辕犁一天耕种两亩地的效率,提高到四亩、六亩的时候。
    文武大臣们,一脸惊愕。
    两种新的犁具,居然提高了两倍、三倍的耕种效率,他们怎么能不吃惊。
    两倍、三倍的耕种效率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只要有足够的土地,大宋朝年产的粮食,可以跟着提升两倍、三倍。
    大宋朝的良田没有空闲的,可大宋朝荒芜的土地,却多不胜数。
    若是朝廷在推行新农具的情况下,允许各地百姓酌情开荒。
    那粮食的产粮,一样可以增多。
    新的农具不仅会带给百姓们极大的便利,同时也能帮助百姓们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去开荒。
    “不可能!”
    李谘第一个跳出来质疑。
    他倒不是为了刻意的针对寇季。
    而是他觉得,王云升把新的犁具吹捧的有些夸张。
    提高两倍、三倍的耕种效率。
    对于犁具而言,就相当于是一场变革。
    问题是,变革那是那么容易产生的。
    寇季在李谘质疑的目光中,缓缓走到了两种犁具前,淡然笑道:“到底行不行,试过就知道了。”
    寇季目光环视百官,笑眯眯的道:“事实胜于雄辩……”
    寇准听到这话,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的朗声道:“去城外的皇庄试试!”
    没等其他人有反对的声音,赵祯就跟着点头道:“朕也想看看,这新的犁具,能不能达到王爱卿所说的那般效过。”
    “去宫外……”
    当即,垂拱殿里,上至赵祯这个官家,下至文武大臣们,齐齐轻车简从的出了皇宫。
    汴京城里的百姓们见到了赵祯坐着龙撵,文武大臣们一个不差的跟在身后,一个个纷纷猜测,朝中又发生了什么大事。
    到了城外的皇庄上。
    陈琳代替赵祯,去选了一块还没有翻过的良田。
    王云升扛着犁具,拉着牛,到了良田边上。
    他婉拒了其他人帮忙,亲自帮耕牛套上了两面犁具,赶着耕牛进了良田。
    犁头在他的操控下,深深的扎进了泥土里。
    良田像是被掀开了一道皮,露出了略显湿润的泥土。
    耕牛拉着犁,在良田里不断的来回行走。
    不多时。
    一片已经被晒的干干硬硬的良田,被翻了一个遍。
    赵祯、寇准等人盯着那被翻开的良田,纷纷动容。
    一些喜欢著书立说的官员们,当即撤下了一节袖子,从袖口取出了笔袋,在嘴里润湿了笔尖,开始奋笔疾书。
    “入地一尺,效率提高了三倍有余……当真是国之利器……”
    王曾蹲在田边,仔细的用手丈量了一下犁头入地的深度,幽幽的感叹了一句。
    李迪陪着王曾蹲在田边,看着王云升驱赶着耕牛在田间奔走,长声道:“有此利器,我大宋的粮产,必然会提高不少。”
    王曾赞同点点头,站起身,走到了寇季身边,疑问道:“这两种新的犁具,造价几何?”
    王曾可不是那种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人。
    在新犁具入地以后,他就看出了新犁具的有点。
    王云升赶着耕牛,虽然还没有翻过一亩地,但是就王云升目前赶着耕牛翻地的速度而言,一天时间耕六亩地,还不是问题。
    新的犁具,不仅耕地效率高,而且入土极深。
    单凭着两点,就足以代替以前所有的犁具。
    东西是好东西。
    只是造价太高,不易推广的话。
    那么再好的东西,也无用。
    寇季听到了王曾的问话,就猜到了王曾的心思,当即轻笑道:“造价不高……仅比市面上的曲辕犁贵了那么百十钱。”
    王曾闻言,脸上露出一道喜色。
    跟随在他身后的李迪,亦是如此。
    犁具,那可不是一次性的消耗品,而是可以反复使用多年的农具。
    一种新的犁具的价格,仅仅比原有的犁具的价格,贵了百十个钱,百姓们也是能接受的。
    毕竟,新的犁具为百姓们带来的收益,远超过了百姓们所敷出的那百十个钱。
    更重要的是,新的犁具带给百姓们的收益,是可持续性的。
    而百姓们所需要敷出的代价,却是一次性的。
    “此法献给朝廷……我和你祖父,还有李公三人,会想办法从国库里匀出一些钱财,尽快的打造一批新的犁具,下发给各地百姓。顺便将新犁具的制作法子,下发给各府。”
    王曾毫不犹豫的对寇季说道。
    寇季听了却直摇头。
    王曾微微皱起了眉头,“不愿意?”
    李迪盯着寇季道:“难道你是想等朝廷发放了赏赐以后,才肯献上新犁具的做法?”
    寇季摇头一笑,“您二位可是误会我了。我还没有到那种为了钱财、官爵,出卖良心的地步。我既然拿出了这两种犁具,就是为了让百姓们获益。
    只是,新的犁具,想要推广下去,还有一些困难。”
    王曾眉头一挑,盯着寇季没有说话。
    李迪则冷哼道:“有我二人盯着,谁敢在这件事上做手脚?活腻味了?”
    寇季笑道:“首先是铁料的问题。新犁具想要耐用,就必须要用新铁料。只是我手上炼制出的新铁料,数量不多,恐怕很难供应我大宋百姓们的需求。”
    王曾皱眉看向寇季,“炼制新料,出了岔子?”
    寇季摇头笑道:“那倒没有……只是李三司断了我锻铁作坊的铁矿供应。没了铁矿,我锻铁作坊无法炼制出新铁啊。”
    李迪皱起了眉头,沉声道:“你为何不索性把锻造铁料的法子,也一并献上来?由朝廷锻造新的铁料,效率会比你自己小打小闹高不少。”
    寇季依旧摇头,道:“别的法子能献,锻造新铁料的法子却不能献。”
    “为何?”
    “为何?”
    王曾问了一句,寇季重复了一句,低声道:“虎字军在城西校场上扬威,有一半就是借着新铁料。新铁料的坚硬已经深入人心。
    锻铁的法子一旦交给了朝廷,若是被人泄漏了出去。
    必然会被周遭的四邻利用。
    届时,他们会穿着我们创出的铁料打造的盔甲、兵刃,来对付我们。
    我宁愿把锻造新铁料的法子付之一炬,也不会让它们流落到外面去。”
    王曾、李迪二人闻言,对视了一眼,心里长叹了一口气。
    大宋朝藏不住秘密的事情,不需要寇季提醒,他们也知道。
    辽国现在所用的一些兵甲的锻造技艺,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从大宋传过去的。
    床弩、重弩等大宋倚重的弩的制作方法,辽国也有。
    若不是床弩、重弩制作技艺过于繁琐,造价过于高昂,恐怕辽国的兵马,也配备上了重弩、床弩。
    辽国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征服了四邻。
    论军卒的战斗力,辽国很强横。
    可是论富庶。
    辽国跟大宋差的可不是一个台阶。
    这也是为何辽国总是要征讨大宋的原因。
    在辽人眼里,大宋真的非常非常富庶。
    富庶到他们睡着了,做梦也会惦记。
    大宋可以很奢侈的给所有禁军将士们配备上步人甲。
    可辽国却没办法给辽国所有的将士配备上铁甲,甚至连一般的皮甲,也不是每个人都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