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9章
    谢穆宁还不知道她俩胖儿子即将迎来人生中第一次进宫的经历。
    她敢把两个儿子留在京城, 也是充分考虑过的。
    他们确实太小,带着上路着实怕出什么状况。来的一路就一个钺儿,还大叔叔们四个月都让她提心吊胆的。
    而且继母留下, 她其实是很放心的。
    如果说从前,她们还只是主仆关系,如今可是实打实的一家人了。
    继母已经四十岁, 断然不肯再生孩子了。所以晃晃注定是谢家唯一的后人, 也是继母下半辈子的依靠。
    太后把继母派到自己身边, 是不费事的施恩, 并没有要继母监视她的意思。她一个三品诰命, 还不值得堂堂的太后这么费心对待。
    而有父亲和留下的两府家将, 即便有刺客, 也难以得手。
    另外最重要的一点,两孩子太小了,便是有哪位贵人想示恩接进宫去养着,都怕出状况, 示恩反成了结仇。
    她这会儿正盯着眼前向她请命, 要陪扣儿回乡下祭祖的子锋、子锐哥俩。
    扣儿这时候请假要回想祭祖,打的自然是为村里出一把力的想法。至于这哥俩,那就是想跟着去凑热闹了。
    也罢, 将门虎子从小就该多见识见识。
    不过, “锋儿跟扣儿一道去吧。至于锐儿, 跟我一道去请先生。你也知道,先生可能请不动, 到时候还需你好好表现一番打动先生呢。”
    锋儿虚岁九岁了, 可以去长见识, 见一见保护和杀戮。但锐儿虚岁七岁, 着实小了点。
    而且,鸡蛋不能放到一个篮子里啊。
    子锐自然也想去看看村民们怎么习武自救。但叔祖母都发话了,而且比起得留在京城的三弟和两个小叔叔,能跟来边城的他已经很幸运了。
    “好,叔祖母,我跟你去。”
    谢穆宁又派了两个家将跟着扣儿和锋儿去,两个家将就是专门负责保护锋儿安全的。
    两辆马车在岔路口分开,谢穆宁看看扣儿去的方向。那个方向也通往军营的,可是无故她也不能靠拢军营。
    不过,比起楚元出门她被留在京城牵肠挂肚,这样已经很好了。至少万一有个什么,疾驰半天就能见到人。
    上一次怀着孩子只能等在京城,等着别人去找他。那感觉太糟糕了!
    她要去请一共有三位先生。一个老些的穆先生,是曾经的进士。后来仕途不顺又回乡丁忧,见北地文教不倡,便留在北地教书育人没再谋求复职。
    还有两个是年轻些的举人,都不到三十岁。在北地这个年岁就是举人了,那是相当了不得的。
    北地考生考上者往往年岁已经老大。
    将军府要请先生,肯定首要考虑这样的。穆老先生是年岁渐长,学生多了有些吃力。所以才从书院退了出来,愿意接受高门的聘请。
    两个年轻的是想和高门搭上关系。因为他们也知道自己要去和江南的举人竞争进士名额,非常的不容易。所以想通过高门的援引,谋求到举人也能出任的从缺官职。
    谢穆宁可不想跑三处地方,直接把俩年轻的约到了穆老先生所在的城池。一起见一见,表现一下礼贤下士就得了。
    真要是方脑壳,也只有算了。
    此去穆老先生居住的城池,需要车行一整日。所以在车上,谢穆宁就给锐儿讲《论语》。
    她背一句出来,然后进行讲解。让锐儿理解了,再继续下一句。最后让他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这样子背比‘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教法要快一些。
    锐儿很快学了几篇。
    只是到了巳时六刻(10:30),小家伙就抬起头把谢穆宁望着了。
    谢穆宁开始真没看出来他想要什么。然后看到他添了添嘴巴,又看出他眼底的渴求。
    这回懂了,跟着楚元一起上路,这个点该吃点心了。还是让家将去附近买来的新鲜出炉的特色点心。
    她这个当叔祖母的要是不给买,岂不是让孩子失望,也让楚元给比下去了?
    六七岁的娃娃,跟着叔公吃馋了太正常了。
    她撩开车帘,叫过家将吩咐了几句。
    两刻钟后,家将回来,两人便停车吃上了。
    因为这附近最有名的小吃不是零嘴,而是类似豆腐佬一样的吃食。这一路可不比她们从京城回来的官道,很是有些颠簸。不停车肯定会晃出来。
    “叔祖母,酸酸辣辣的,好吃!”锐儿拿着白瓷勺子道。
    “嗯。各地最有名、最有人气的吃食,一般都是有点名堂的。”
    吃好了,继续出发!
    打尖的地方,谢穆宁也将家将派出先遣的人去安排。
    这些家将都是被楚元□□出来的,于此十分老道。这么多年都没人发现楚元好吃,他们也是辛苦了。
    吃过午饭,一行人避过日头最大的时候又出发。
    到申时,又是一顿点心。
    约的时间是明日,见过说不通,就打道回府。缺了张屠户,还能吃带毛猪不成?偌大的北境,再找就是了。
    大不了沿用旧法。
    只是,要从被流放的人里请男先生回府教书,可比请被连累的家眷风险大。等闲谢穆宁是不打算这么做的。就怕万一卷进什么事里,被想死灰复燃的人家拖下水。
    一行人在客栈包了个小院,晚饭后休息了两刻钟,锐儿还很自觉的把今日的马步时辰补上。
    “夫人,侍卫大哥从府里快马送来白家的信。”锁儿从外头进来,递给谢穆宁一封没拆封的信。
    听到白家,谢穆宁挑挑眉接过了信。
    嗯,她刚正在打白家的主意呢。她准备去信问问白家族长,他们族中有没有男儿有志于做边塞诗人的。邀请对方来边城住一段时日,顺道教书育人。
    白尚一家的事现在已经尘埃落定了。
    德王世子所料不差,秦王得知自己的手下露了痕迹,抢先向皇帝表示,他要找出那一笔巨额款项的去向献给皇帝。
    皇帝没有深究,接受了他的好意。当然,也没有再说这件事是悬镜司之耻了。毕竟德王世子要是没有发现端倪,秦王是会献出来还是私吞,不好说。
    白尚这算偷鸡不着折把米吧。
    那笔钱最后在白敏舒陪嫁的一个院子找到的。
    院中密室里藏了些比较值钱的东西,但也是寻常高门大户能拿得出来的。就是略过了些,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悬镜司当初搜过,没发现名堂。
    秦王是用了什么法子撬开了白尚的嘴谢穆宁不知道。她只听楚元说,那密室往下的十二级台阶,敲开表层内里全是金砖。
    这可真是不好找,砖和金砖那都是实心的,走在上头没区别啊!
    之前,白尚一直故弄玄虚,让人把视线放在那万卷图书以及书柜上去了。还真得是没人想到过砖头上去。
    听说那些金砖全挖出来,价值二百四十万两白银。因为是贪墨的修皇陵和给皇后修宫殿的银子,罪加一等。白尚满门被灭,连白敏舒这个大归的女儿都没有放过。
    白家族里倒是没有被牵连,他们取回万卷图书后就将白尚那一支出族了。
    至于楚俊彦,这一次只能说他脱身得快了。不过,白家犯事,原也不会要他这外甥兼女婿的命,只是势必会受些连累。
    谢穆宁拆开信件,白家族长想联姻!
    对象是锋儿,他想把自己六岁的孙女儿嫁给锋儿。信中说白氏一族十分感念他们夫妻保下图书、完璧归赵的举动。想接续当年楚大哥和楚大嫂的姻亲关系。
    倒是不用谢穆宁再邀请人来了。
    白家族长的小儿子白狄就很敬仰岑参、高适这些边塞大诗人,想来边城小住。
    他还会将侄女儿带来给谢穆宁相看,留在谢家教养也可以。
    这姿态摆得有点低啊,这都有点像是童养媳了。
    白家在朝堂混得最好的就是白尚那一支。其他各支不是没能力中进士入仕,而是家规就只一支在朝,其他人都四方讲学。
    如今白尚一家没了,白氏一族势必会推其他人如朝。
    楚家确实需要有一门强有力的文官姻亲。估计这也是当年楚大哥看上楚大嫂之后,家里最终同意婚事的原因。
    谢穆宁继续往下看,白家族长的儿子白恩便是他们推出的人。
    他早就是两榜进士了,当年出仕一年就辞官。后来在江南的大书院讲学,名声在外。白家已经为他谋求了从四品的左谏议大夫一职。
    刚一入仕就是从四品,白家果然不愧是百年大族。有人才,也有人脉。
    不过这婚事嘛,肯定得从长计议。
    谢穆宁预备等楚元这次回来,和他商量一下。
    但白狄要来她是很欢迎的。当即回信一封,说明了这两层意思。
    嗯,有个白家人打底了。明日就算一个都说不动,至少不愁两个小子没人教了。到时候再挑几个有资质的孩子一起进学就是了。
    至于白狄的学问,谢穆宁觉得不用怀疑。白家族长想交好的心是很迫切的,楚家有前程对白家又有恩情。
    他肯定不能推一个学问不够的人来的。
    要是这信早些到,她都懒得跑这趟,只以书信相劝了。
    不过,既然都不辞辛劳的来了,明天肯定还是要去的。
    翌日一早,谢穆宁带了锐儿下楼吃早饭。
    她觉得每到一处都要去寻觅美食这个习惯还是不能次次都付诸实施。不然,给人摸到规律不是挺好下手的么。
    宫里教养孩子,再喜欢的菜都不能吃超过三口呢。
    两人今早吃的是客栈的牛肉面。
    谢穆宁低头吃着,忽然察觉碗面有些反光,赶紧一把拉起锐儿闪到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