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庶族无名 第368节
    回到洛阳之后,日子回归平淡,陈默将自己的时间划成了三分,三个时辰用来处理政务和军务,除非有紧急的事情,否则陈默是不会轻易打破自己的日常规划的,贾诩这些人也知道陈默的作息时间,所以尽可能把需要陈默处理的事情放在这段时间里,大概也就是一个上午加上中午的时间。
    下午陈默会分出一个时辰来打熬力气,接下来的时间就是陪伴家人,教导孩子。
    家中的事情不用陈默操心,蔡琰作为家中的大妇,也是真正的女主人,跟了陈默这么多年,家中大大小小的事情能够处理的井井有条。
    丞相府自然是不小,陈设摆放也颇有讲究,陈默不会过份追求享乐,但在自己有条件的情况下,也不会装模作样的让自己受罪,事实上清廉固然值得夸奖,但那是德行上的问题,跟政务能力无关,在这点上,朝廷和百姓看事是不一样的。
    大多数百姓会觉得只要清廉就是好官,但站在陈默的角度来看,你只要不过分,贪一点并无妨,只要能够把朝廷的政令实施好,能让一方百姓过好,那就算好官,至于个人品行,自有朝廷律法规划的圈子束缚,要出圈了,自然会收拾你,所以在陈默治下,不难发现很多政绩不错的官员,在德行上总能找到让人诟病的地方。
    但你真想以这些东西去找这些官员的麻烦,却会发现构不成罪行,最多也就是罚俸或是降级,想要一杆子把人打死,基本不可能。
    丞相府中也有自己的规矩,陈默现在妻妾算起来有五个,蔡琰作为大妇,正妻,在丞相府的地位自然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陈母如今年迈,基本不会管事,每天溜溜狗,抱抱孙子或者跟相熟的老妇们聚在一起聊些家长里短的事情就没其他事情了,也因此,蔡琰在丞相府中有着极高的威望,但大多数时候,蔡琰不会使用自己大妇的权利。
    妻妾之间的相处还是比较融洽的,跟在陈默身边这么多年,蔡琰对于这些管理的艺术多少还是懂的,权利在家里更多是一种威慑,能让人看到,却轻易不用,她知道自己的夫君喜欢怎样的氛围,所以会刻意将家里营造成这样的氛围,早年的文艺气息还在,但身上却有了一股不怒而威的气质。
    严格来说,甄宓、云思、娟儿、貂蝉都算是妾,但这妾与妾之间也是有差别的,四女之中,若论出身,自然是甄宓最好,而且因为年纪的缘故,也算是颇为受宠的一个,但自从前年陈默因为甄家越界,一连斩了八名甄家嫡脉之后,甄宓做事就更加小心谨慎了,虽然在往日也不会无理取闹,陈默待她也很好,但自那件事之后,甄宓就明白了,自己是自己,甄家是甄家,自家夫君并不喜欢娘家人借着自己的身份做太多出格的事情。
    云思和娟儿作为最早跟陈默的女人,虽然是妾,但在家中也有着各自的权限,云思掌财,辅佐蔡琰管理家用,娟儿则是负责府中婢女、仆役,她二人也可算作蔡琰的心腹。
    至于貂蝉,美艳的气质也是颇让陈默沉迷的,这些年如果细数的话,她才是陪陈默过夜最多的,这些年一直想生个孩子,但不知为何,一直怀不上,明明陈默在她身上下的苦工最多,但就是迟迟无所出,也让她颇为惆怅,尤其是随着年纪的增长,生育的可能就更低了,也让她颇为焦虑。
    不过陈默对此倒不是太上心,如今已有三子一女,陈默对于繁衍更多的后代并不是太上心,不过对于貂蝉的情绪,陈默更关注一些,对他来说,孩子固然重要,但自己这些女人也同样重要。
    不止陈默,蔡琰对貂蝉也同样关心,还请来了名义为她诊治,不过结果令人有些沮丧,貂蝉以前在王允那里的时候,似乎服过什么药物,坏了她的生育功能!
    在得知这件事情之后,貂蝉差点崩溃,也幸好陈默和蔡琰等人每日陪伴,才渐渐让她从那股子悲伤之中走出来,对于女人来说,没办法生育自己的孩子自然是一件遗憾的事情,不过也正因如此,貂蝉在府中是所有人照顾的对象,自己既然没了生孩子的可能,便将这份母爱转嫁到其他孩子身上,对其他孩子,都是视若己出。
    为了避免貂蝉难过,蔡琰主动让她跟自己住在一起,陪陈默也是一同……
    当然,一家人能够相处的如此融洽,除了蔡琰本身之外,也在于陈默能在大多数时候一碗水端平,顾及到所有人的心情,而且还有大量时间陪伴的缘故,这也是陈默自甄宓之后没有再找女人心思的原因,五个已经让他有些照顾不来,若再多几个,他担心自己后院儿变成修罗场。
    况且自家女人个个姿容不俗,蔡琰知书达理,甄宓秀外慧中,云思早年坎坷,对外人清冷,但在陈默面前却是温柔似水,娟儿陪伴陈默最长,小家碧玉,貂蝉美貌倾城,大多数美女特征,自己这里都集齐了,所以陈默现在也很少对外面的女人动心思。
    汉授十五年,对于陈默来说,毫无意外又是一次丰年,中原只要稳定了,每年的粮产几乎比关中和河北加起来还要多,最重要的是,这还远远没到极限,中原还有很多潜力没有挖掘出来,这两年洛阳的政务主要都是围绕关中展开的,包括分化宗族,吏治革新,书院建立,各处水利工程。
    而这么多事带来的回馈也让陈默很满意,继续这般下去,会越来越富,直到达到陈默预计中达到平衡。
    只是若真的达到陈默预算中的那个平衡,而还没有展开新资源来源的时候,恐怕盛极之后,将又要迎来一场动乱和衰败,这是陈默不愿看到,却又必然会发生的事情,虽然那一天距离现在不会很近,以现在的发展速度,没个上百年也到不了,但能够预见那一天到来,却又无法阻止的那种无力感,让陈默很糟心。
    现在能想到的办法,只有尽可能的提高粮产、开垦土地,曾广资源的来援,这个问题,他也跟荀攸、贾诩、李儒、徐庶这些顶尖智者探讨过,但哪怕集结陈默麾下所有顶尖人才,也没能想出一个太好的解决办法,这天道循环往复,似乎是一种大势。
    在不考虑任何限制的推断下,众人想出来的也不过是获取更广博的土地,但这样的话,以现有消息传递的速度,越远的地方,越不容易控制,最后还是有可能分崩。
    贾诩提出一种说法,可以通过商业、传播文化的途径,向目前已知的国家,包括身毒、大秦、康居、乌孙这些域外大国派遣使臣,一来弘扬华夏文化,二来可以吸引这些国家的高端人才来到中原效力,同时可以鼓励百姓与域外经商,跟这些国家建交之后,展开贸易,将更多的资源运过来以养天下。
    大汉如今的瓷器、丝绸对于这些域外国家来说,那可是珍宝,可以利用这个,从各国掠夺更多的财富、资源用来丰富中原百姓的衣食住行。
    贾诩的这个想法无疑是最适合的,虽然眼前还远远达不到那种人口多到让国家瘫痪的地步,但必须开始往这方面考虑,早作布局,但就算如此,陈默觉得这也不过是延缓那一天来临的时间而已。
    但就眼下而言,贾诩所说的计策,却是能想到最好的办法,先定个基调,等天下真的太平的时候,就可以着手布置了。
    事实上,陈默的这个想法是有些超前的,但却是结合大汉兴衰从中悟出来的,每到人口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都会出现各种问题来削减人口,以往最大削减的方式就是战争,但未必没有其他方式,所以陈默哪怕知道解决这个问题很难甚至不可能,也想尝试一下,哪怕解决不了,但至少能给后世有识之士提供一个思路,或许将来可以解决呢。
    第四百三十九章 多事之年
    汉授十六年,越来越多的世家开办书院,基本上,不管大小于否,每郡基本都有书院开设,有些是世家自己开的,也有一些却是郡上豪族牵头,请出一些归隐名士,以名士的名义来建立书院,一般越是士族林立的地方,这种格局的书院越多。
    “眼下书院虽多,但也不过初立,成果如何,暂时还不好说。”看着前来与自己商议的祢衡,陈默笑道:“但有一点,正平当早作准备。”
    “请王上明示。”祢衡躬身道。
    “这些书院虽多,但朝廷取士乃自太学中取,这些书院却是没这个资格,如今还没出现问题,盖因这些书院尚未推举入仕者,但三五年后,恐怕这个问题就会凸显出来。”陈默笑道。
    “主公准备收这些书院弟子?”祢衡疑惑道。
    “不错,这个你早些准备,等到三五年后,前来求入太学名额的人会越来越多,到时候再准备就晚了,所以现在需先整理一下太学的架构。”陈默点点头,这是必然的问题。
    祢衡皱眉道:“如此一来,于三学弟子而言,岂非不公?”
    三学弟子,如今主要以军功将士子弟、一些寒门、庶族为主,一般在经过十年苦读之后,再去太学学上两年,基本可以安排入仕,但如果把这些各郡书院都算上的话,别说两年,等十年都未必会有机会。
    “所以得提前布局啊。”陈默点头笑道:“眼下能够想到的也只有给他们设些门槛。”
    “王上是说……考核?”祢衡问道,三学之间升学就是通过考核来升学的,但世家子弟在这方面并不差。
    “择优而录,一直以来也是太学的准则,最近这些年收到的三学弟子,多少有些良莠不济,加些困难和压力,对他们也是好事,就算难成学问,也可学学其他东西,这天下要的不止是官,像马钧、刘毅这般的大匠,擅长布局的统帅,擅长术算之人,这天下需要的更多,不能把入仕作为唯一的标准。”陈默笑道。
    士农工商……有时候陈默会觉得若真按这个标准来衡量地位的话,这天下会变得畸形,因为其他行业也需要人才,除了工匠之外,专门研究医术的医匠,研究造船和航海的人才,这方面几乎是空白的。
    太学院人多吗?多,很多,整个天下也不过一千多县,需要的官员加起来也绝不超过十万人,但每年太学院中进来的弟子就有数千人,而且这个数量还在逐年上升,以后天下一统了,数量恐怕会更多,如果都投入到官场之中,陈默觉得有些浪费人才,而且对天下的发展其实也起不到什么用处。
    这些年,陈默懂得的越多,越觉得儒家所谓的正道并不那么正,不过是巩固皇权的东西,想要天下太平在人口饱和之前是有用的,但如果想把这天下变得更大、更强……儒家做不到,它不能使粮食增收,也不能让百姓穿暖吃饱,最大的好处就是稳定。
    诸子百家中,儒家能成为最终的胜者并非儒家比其他学说优秀,只是因为它更有利于稳固,算是一门中庸之学,事实上,百家各有所长,完全否定一门学说那本就是一种错。
    陈默想要趁此乱世,将这格局变一变,他觉得农最重要,毕竟人若是吃都吃不饱,还谈什么其他?其次则是士,国家社稷需要秩序,而这秩序的维护者,便是士,再次便是工、商,但还是有些不对,他觉得以此来给天下分层,还是有些问题,若按照理想来分,士负责管理天下,农负责食,工负责衣住行,商负责流通,以一个比例来形成一个高效和谐的政体。
    但现实却是,这种政体不可能存在,这人心不是随便你怎么捏就能怎么捏的,它像水,或许能够引导,但却不能真的抓在手中控制器形状大小,而引导的工具,一为道德,二者为律法,这两者无分先后。
    祢衡闻言摇了摇头:“主公所虑衡也能明白,但想做到却无可能。”
    如今的祢衡,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敢裸衣击鼓骂曹操的,岁月会磨去人的棱角,尤其是当人心中有了明确的目标,在很多事情上都学会向现实低头的时候,他考虑的东西也会更多,他知道陈默的想法是很好的,但要做到是不可能的,人心这东西很复杂,说白了,就是利己的,除非天下人都变成圣人,否则不可能。
    “有了方向,尽量靠近便是,至于能不能成,你我已经尽力,无憾便是。”陈默笑道。
    “臣明白。”祢衡点点头,起身告辞。
    陈默看着祢衡离去的背影,或许,此人将来的成就,会是盖过蔡邕、郑玄这些已故大儒的人物,但也可能会遗臭万年,谁知道呢,人活在当世,做事问心无愧便可,至于后人如何评述,那不管他们的事。
    汉授十六年,对整个天下来说算是很平静的一年,平静到并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发生,然而很多事情却在这平静中开始酝酿起来,比如书院大兴,读书从这一年开始,真的不再是某个特定阶层的特权,普通百姓只要愿意,也可以选择读书,当然也可以不读,毕竟这年月的粮产还没大到可以让一个寻常农家供养一个孩子读书的地步,没些家底最多也就认认字就够了。
    除此之外,余昇和刘毅攻占三韩的事情,并未掀起任何波澜,一来朝廷这边刻意将这个消息压下来了,二来吗,就算知道,三韩这种地方,对于如今的大汉来说,已经不能说是偏僻荒芜了,甚至不如匈奴、鲜卑这些塞外民族。
    朝廷这边也只是在这里设了一郡,名曰韩郡,派人前去教化、治理,县城加起来斗不过二十座,而且多半还是那种小土城。
    但这对于陈默来说,却意义重大,根据余昇送来的战报,三韩之战,前后不过一月,三韩水军在大汉战舰面前,几乎连反抗的能力都没有便被尽数击溃,城池更是轻易被弩砲摧毁,大汉将士攻城,都不走城门的,直接轰开城墙往里冲,虽然贫瘠,但三韩部落联盟贵族中获得的财富却让陈默吃惊,这些三韩王室、贵族手中获得的财富,完全可以供养十万水师五年!
    这是个很恐怖的数字,要知道如今大汉哪怕是中原州郡,除了南阳、汝南这种大郡之外,也很少有一郡之地能够在不影响民生的情况下,供养这么多军队的郡。
    虽然韩郡本身每年税收哪怕发展起来,都未必能够供养一支万人精锐,但王室的物资却让陈默尝到了甜头,或许海上掠夺,是个更快的致富方式。
    陈默封了刘毅做韩郡太守,余昇任横海中郎将,一边扩大水师,一边以韩郡为根基,探寻四周是否还有像三韩这样的岛国,用来训练水师的同时,也同样拿来补贴军用,减少一些朝廷的负担。
    除了水军之外,中原之地的发展也让陈默比较舒心,随着地盘逐渐稳固,广陵、九江这边囤积重兵之后,中原在安邑环境下,发展起来可比其他地方更容易,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尤其是江淮一带的地方,不说年年能够收成两次,但就算单收,粮产也比其他地方更高。
    到了汉授十七年的时候,粮食已经不再是困扰百姓的问题,民间开始大量出现一些烧陶、纺纱的小型作坊,之前因为战乱经济衰退,出现以物易物的局面,如今却是渐渐返回来了,五铢钱开始正常流通,也在这一年,陈默正式宣布重启丝绸之路,开始鼓励商贩经商西域,西域都护府开始真正进驻西域,敦煌、张掖、酒泉等地先后被收回,西域诸国陆续开始重新向朝廷称臣。
    不过有句古话说得好,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颔首十七年虽然好事连连,但到了颔首十八年开始,不好的消息却是接二连三的传来。
    二月,李儒病死在了天牢之中,终年八十三岁,李儒之死,让陈默心痛万分,这位从长安开始就跟随自己为自己出谋划策的谋士,最终竟然是死在狱中!这让陈默很难受,亲自将李儒接出牢狱,并追封为平侯,由其长子李煜继承其爵位。
    而李儒的死仿佛是个信号,徐荣在征战车师的路上病死,终年七十八岁,而紧随其后的则是华雄,在攻破车师前部之后,也病死在交河城,终年六十五岁。
    一年的时间里,陈默最为倚重的三位文武先后故去,对陈默来说,打击不可为不大,尤其是徐荣和华雄先后离世,让原本还算安静的西域重新不安分起来。
    陈默以徐荣之子徐恺,华雄之子华戎接替其父官爵,继续镇守西域,此二人的本事,陈默见过,镇守西域却是足够了,然而事情可不只是这般,汉授十八年秋,荆州细作带来的情报让陈默心生警惕……
    第四百四十章 聚将
    “参见王上!”贾诩、荀攸、徐庶、司马懿、杨修快步进来,对着陈默一礼。
    “坐!”陈默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坐下。
    “王上深夜召见,不知所为何事?”贾诩跪坐在陈默下手处,疑惑的看向陈默。
    “此乃荆州细作送回的情报,诸位且看看吧。”陈默挥了挥手,侍立在侧的侍卫连忙将早已誊抄好的书信放到五人桌案之上。
    贾诩默默地看着书信,眉头轻皱,信中的内容倒也不多,陈默在江东、荆州以及蜀地暗探自然不能轻易探查到他们的机密动向,但这些年也有一套自己探查情报的流程,通过各地粮草运输的方向、多少大致能够判断出对方兵力的多寡和位置,自当年南阳之战以后,刘备就开始休养生息,勤练兵甲,如今荆州兵马,约在十万左右,主要分布的位置,便是南郡,以襄阳为最。
    而粮草的配给,每月都是恒定的,但从年初开始,细作发现问题,粮草的运送方向出错了,荆州一带并未出现大举调动兵马的迹象,但粮草运送的变化是不会骗人的,分布在荆州的细作觉得有异,便将情报送到陈默这里来了。
    “主公,不知江东可有异动?”徐庶看完情报之后,突然抬头问道,如今孙刘两家联盟,如果刘备和江东都出现异像的话,那就代表两家可能针对陈默要有动作了。
    “未曾出现。”陈默摇了摇头,江东跟荆州的侦查方式差不多,主要不是查兵马,而是查对方粮草流向,兵力调动可以迷惑人,但粮草的流动才是最真实的。
    “若是如此,刘备的目标恐怕不是我军,或是西川,或是江东。”徐庶躬身道。
    “江东可能性不高,刘备非短智之人,此时对江东发难,只会让我军坐收渔利。”荀攸摇头道:“臣以为,刘备恐怕是要向西川动兵了。”
    早在几年前,陈默与众人就推测过江东、刘备将来可能动兵的方向,拿下西川,绝对是刘备和孙权唯一对抗陈默的机会,曹操当年留下的遗言,也是建议陈默先拿蜀地,拿下蜀地,刘备跟孙权将不足为虑。
    当然,当初曹操显然没料到刘备能把荆州给吞了,但蜀地确实关键。
    如果让刘备拿下蜀地,跟江东一东一西,又有地利之便,陈默觉得真到了那时候,可能刘备会比孙权都要难对付。
    “主公,不管刘备是否已经向西川动兵,臣以为,如今我军经过数年休养生息,兵戈已足,粮草丰富,是时候南征了。”徐庶肃容道。
    陈默点点头,水军到如今已经初具规模,余昇和刘毅在三韩训练的有声有色,东海到三韩再到辽东的海寇已经消灭的差不多了,而辽东也在水军的进攻范围之内,公孙度更是数次表明诚意,愿意交出兵权,来洛阳述职,只是因为公孙氏也是镇守辽东的大族,陈默没有同意,让公孙氏继续镇守辽东。
    如今陈默背后已经没有外患,内部朝廷已经理顺,如今南征的条件已经具备。
    “传我军令,令武义、马超、庞德、张绣、徐晃、张郃、于禁、毛玠、高览、牵召、崔耿、魏延众将尽快前来洛阳商议南征之事,不得有误!”陈默点点头,这次南征他十分看重,若有可能,陈默希望能够一战而定天下,如今的陈默也有了这个资格和能力。
    “喏!”五人齐声领命。
    “诸位且去休息吧,元直,你负责各地粮草调动。”陈默起身道。
    “喏!”徐庶起身躬身道。
    众人各自离去,陈默回到后院之后,看着夜色下的院落,径直去了蔡琰房间里。
    貂蝉正在帮蔡琰铺床,见到陈默进来,连忙见礼。
    “今夜不是该去宓妹那里么?”蔡琰疑惑的看向陈默,作为王妃,王府大妇,有些事情,纵然不愿,蔡琰也要把一碗水端平。
    “明日再去,今夜为夫想跟夫人说说话。”陈默摇了摇头道。
    “夫君可是又要出征了?”蔡琰沉默片刻后,询问道,夫妻多年,相互之间的想法大多能够猜到。
    “尚未定下,不过应该差不多。”陈默点了点头。
    “那更不该冷落了宓妹才是。”蔡琰嗔怪的打掉陈默作怪的手掌。
    “也是。”陈默点头,随后看向貂蝉道:“蝉儿,你去将甄妃叫来这边,今夜我们四人一起挤挤。”
    “喏~”貂蝉有些脸红,纵然已经习惯了和蔡琰一起服侍陈默,但三人一起服侍还是有些……
    “啐~”蔡琰闻言不禁轻啐一口道:“夫君当以身体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