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七百四十六章 慷慨陈词
    禀府尊,这是京中千余读书人联名为郭正域求情的请愿书。
    放下,放下。
    禀府尊,武清伯府派人催促将郭正域之事,早日定案,以免民间谣传四起。
    知道了,就说本府公务缠身,你先替我送一送。
    顺天府府尹徐敏行是焦头烂额。
    他身边的两位刑名师爷,也是久经案牍的老师爷了,但对于这等情况也是一筹莫展。
    其中高个的师爷道:“东翁此事要慎重啊,这一次抓郭正域虽说不知是否太后老人家的意思,但武清伯那是不好糊弄的,他后面也是站着太后啊。”
    矮个的师爷则是道:“东翁,学生那边也是不可不慎。眼下林三元的天下为公疏,弄得京城里是沸沸扬扬,
    哪个老百姓,哪个老百姓不晓。虽说现在还没有一个大臣,敢在朝堂上声张此事,那也只是顾忌着太后和皇上的颜面。”
    “但这满朝的清流可都是盯着此事呢。此案若是老爷你偏向武清伯那边,那么一个攀附权贵的骂名是跑不掉的。”
    徐敏行捏着颚下的三尺长须,沉吟道:“你们是认为,朝堂以及民间,会拿本府处置郭正域之事,来当作朝廷如何处置林三元这《天下为公疏》的风向。”
    “不错,东翁,此事实在关键。他们是要东翁替朝廷拿出一个交代来啊。”
    徐敏行叹道:“这是要本府背黑锅啊。此案偏向太后,就会背骂名,偏向那些清流,本官这顺天府府尹也就当到头了。”
    两位师爷无奈道:“不错,东翁所虑甚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必须有所取舍才行。”
    徐敏行负手来至案前吟道:“公退之暇,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此本府平生之志矣。”
    “可惜自任府尹来,治下的内官,勋戚,外戚,大臣,读书人本府是一个也得罪不起,这位子我是坐如针毡啊。早知当日就不该听武清伯的话,去查封报社,将事揽在了自己身上。”
    沉默许久,徐敏行终于决然道:“传话下去,本府明日问案。”
    高个的师爷问道:“东翁,可是有了主意?”
    徐敏行面无表情地道:“唯有‘笑骂由他笑骂,好官我自为之’应之。”
    次日顺天府升堂问案。
    衙门一问案,月台上就挤满了人,除了林延潮的门生,还有不少立场持中的读书人,官员,他们都是来旁观的。
    至于武清伯这边,也遣了几十个市井流氓,装作老百姓的样子进入衙门旁听。
    这些市井流氓一进衙门就粗暴地推搡学生们,寻事挑衅。
    学生们哪里是这些人的对手,顿时吃亏。
    陶望龄,徐火勃都是学生里为首的人物。
    当下陶望龄对人吩咐道:“我们稍安勿躁,先尽量忍让,若是与这些人冲突,被赶出府衙,那么就中了他们的奸计了。”
    听了陶望龄的话,众学生们都只能忍住气。
    就在这时升堂了。
    衙役们柱着水火棍,高喊堂威。
    郭正域戴着手镣脚镣被押上大堂。
    众学生们见了都是一并情绪激动地大呼道:“郭兄,郭兄!”
    郭正域闻声转过头来,举起镣铐对着众学生们拱手。
    众人见他容色憔悴,却没有遭过刑,显然顾及到他的举人身份,官府也不敢动用私刑。
    这时市井流氓起哄道:“嚷什么嚷?哭丧呢。”
    学生们正是群情激愤,忍不住骂道:“你们这群无赖说谁?”
    “无赖说谁?”
    “说你。”一名士子忍不住道。
    “哈哈,中计了,果真读书人多草包。”群流氓们纷纷大笑。
    公案后的徐敏行一拍惊堂木喝道:“堂外再敢喧哗,一律鞭十,逐出堂去。”
    徐敏行这一句话,众人这才止住了。
    徐敏行翻开卷宗,对郭正域道:“堂下人犯听着,本月初三,你在燕京时报上所登,由詹事府左中允林延潮所撰的《谏二事疏》,此文你是从何处得来?”
    郭正域毫不犹豫地道:“林中允递此疏前,曾给我过目。”
    徐敏行没料到郭正域答得如此干脆问道:“你又非朝廷官员,林中允为何拿此奏疏给你过目?”
    郭正域欲开口说话,这时堂下的流氓地痞们连连怪叫,来试图打岔。郭正域不为所动,道:“敢问府尊大人,朝廷律令有哪一条有言,奏章上呈前不许给旁人过目吗?”
    徐敏行一拍惊堂木喝道:“是本府问你的话,不是你问本府,如实说林中允为何将此奏疏给你过目?”
    郭正域道:“府尊大人真要问,在下唯有说,在下乃是林中允的门生,学生看老师的奏章有何不妥?”
    “那林中允有无授意你,将此奏章看后登之在燕京时报上?昭告京城百姓?”徐敏行凑上前问道。若是郭正域答有,那么他就可以罗织罪名,给林延潮,郭正域定一个造谣生事,非议朝政,诽谤天子太后的罪名。
    郭正域冷笑道:“老师并无此言。这奏章上通政司后,通政司发六科廊传抄,文武百官皆可过目。本报以往刊登无数官员奏章,皆不见府尊大人过问。为何初三刊登林中允的奏章,知府大人反要罪我非议朝政,诽谤天子太后之罪!此理从何来?”
    说得好!
    陶望龄,徐火勃等林延潮的门生是一并鼓掌叫好,甚至连持中的读书人,旁听的官员,胥吏在心底也不由为郭正域喝彩。
    徐敏行被郭正域问得词穷。
    这时郭正域却仍不放过,正色道:“至于造谣生事?敢问府台大人,这天下为公疏里,哪一句是谣言?”
    “朝廷是否为潞王大婚之事费银五百九十万两?朝廷是否挪用九边军费九十万两?朝廷是否犹嫌不足,命户部追加几十万两采买金珠?”
    “黄河决堤,下游上百万老百姓衣食无着,无家可归。户部拿不出一文钱来赈灾。而朝廷呢?却在忙着抄家,想着籍没冯保,张居正旧党的家财,以支璐王大婚之用!”
    郭正域越说越是慷慨激昂,对徐敏行道:
    “满朝大臣于此事心知肚明,却不敢说一字,唯独我的老师,不惜身家性命冒死上谏,但结果呢?却落得入诏狱的下场。”
    “朝廷不思拨乱反正,却在迫害忠良,而知府大人你身为朝廷命官,不思辨忠除奸,反在堂上唆使我郭某人,加罪名于忠臣,这天理何在?你为官几十年的良心被狗吃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