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七十三章
    这一日过得, 可谓是将多事之秋四字演绎到了极致。
    郑宓替她将发簪取下了,轻轻地按揉她头上的穴位:“你歇一歇, 睡一觉,待醒了,再用晚膳。”
    明苏依言,合起眼来, 郑宓扯过锦被,覆到她的身上。锦被还是凉的,蹭到明苏的下巴,她的眉心动了动, 很不安稳的模样。
    过得片刻,她睁开眼,仰视着郑宓, 问道:“我在你这里待上这许久, 妥否?”
    原皆是女子,再如何亲近黏糊都无妨, 偏生她却有个喜好女、色的名声背在身上。
    郑宓静默了一会儿, 拍拍她的肩,道:“先睡。”
    听她这般言语, 明苏也就不再说什么 , 闭上了眼, 过不多久, 呼吸便匀称绵长起来。
    天黑得快, 殿中灯火, 幽静寂寥。郑宓闲坐着,手边也无书籍与她消遣,便低头看明苏安然的睡颜。
    这些日子,她们夜夜寝在一榻,相拥而眠,睡前是她,醒来也是她。郑宓只觉这世上,再也没有比当下更好的日子了。
    只要相守,便不凄苦,什么事,都有迎刃而解的时候。
    郑宓伸手摸了摸明苏的鬓发,想是白日里累着了,受扰之后,她只蹙了蹙眉心,便又继续沉睡。郑宓收了手,思绪散得有些远了。
    经这一场打压,上华宫的宫人被清洗一遍后,太上皇的一举一动,必然更逃不过明苏的眼睛了,只是如此一来,她要瞒着明苏,从太上皇那里探寻隐情,也不能了。
    那这宫中还有何处能觅端倪?
    郑宓心生愁意,她总觉明苏藏匿的这件事,若不解决,恐怕迟早要在她心里生根发芽,长成一个沉重的心结。
    偏偏她自己又不肯说,郑宓不免心烦焦急,低头看到使她心焦烦扰的人,睡得如此沉稳,难免来气。禁不住捏住了她的耳垂,却终究不忍下重手,改做了轻柔抚摸。一面又想,兴许淑太妃知晓内情。
    淑太妃自明苏登基后,便一日赛一日的深居简出,甚至连居住的宫殿都不曾换,依旧住在原处。
    此时,她方用过晚膳,并未立即入寝殿歇息,而是坐在廊下观雪。
    雪是不久前开始下的,庭前道路两侧的宫灯都点亮了,将庭院照得半明半暗,伴着飘雪,很有一番意境,却也冷得厉害。
    宫女恐太妃受凉,见劝不动她,便入殿去,取了大氅与暖手的手炉来。
    淑太妃接过了手炉,揣在怀里,眼睛仍是望着庭中。那灯火中飘着大雪,纷纷扬扬的,像极了二十年前的一个冬日,也是这般大雪,也是如此寒夜,也是点满了灯火的庭院。
    只是如今,再没有自这漫天飞舞的雪中走来的人了。
    淑太妃坐了许久,宫女见雪越下越大,实在太冷了,不免又劝了一句:“娘娘,入殿去吧,若着了风寒,陛下又要担心了。”
    她原以为太妃必不肯听的,怕是还得费些口舌,不想淑太妃却站了起来,说了句:“也是。”
    殿中生着炭火,淑太妃一入殿,立即便有宫人斟了滚烫的茶来,在这雪夜里,捧在手中,一面吹,一面小口的啜饮,从身到心,都是服服贴贴的惬意。
    而今这宫中,人人都以为淑太妃过得最为舒心,明苏即位,淑太妃虽无太后之名,实则宫中尊崇她,远在太后之上。
    只是她闭起了宫门,不问世事,令宫中众人无处奉承罢了。
    淑太妃倚靠在榻上,侧耳倾听了一番,却只听得到窗外寒风呼啸,除了风声,再没别的声响了。
    “外头静下来了?”她问了一句。
    今日之事,动静极大,且事关太上皇,淑太妃再如何不问世事,有关明苏安危的大事,她还是不能不关切。
    边上侍立的宫女是跟随了太妃多年的,早知她必会过问,天黑前便命人去打听过了,眼下自可从容应答。
    “都处置妥当了。原是因事关太上皇,宫中诸人多少有些忌惮,方才闹得大了些,后来玄过大人亲去安排,事情便顺了。想必再过三五日,便可肃清宫廷,到时宫中与上华宫都能清静些。”
    淑太妃神色淡淡的,说了一句:“他倒是能闹腾。”
    这个他指的自然是太上皇。她话语里毫无敬意,宫女也只能陪着笑,道:“太上皇御极数十年,忙碌惯了,而今乍然清闲下来,自是闲不住。”
    淑太妃原是随意听着,听她说到后面,神色渐渐沉了下来,喃喃地低语:“御极数十年……自是闲不住……”
    她话中意味太过明显,宫女有些害怕,低低地唤了一声:“娘娘?”
    淑太妃回过神,与她笑了笑,道:“明苏自小就无须我操心。后逢大变,她离宫一趟,归来后性情大改,我原以为需费上许多心思,方能使她振作起来,不想,不等我如何言语,她自己先想通了,行事虽偏激,但到底是振作了起来。说到底,我也没为她做过什么事。”
    宫女也不知为何明明是在说太上皇,怎么就偏到陛下身上去了,她笑着道:“陛下孝顺,自然不忍心娘娘操心。”
    淑太妃倚在榻上,神色沉静下来,她合上眼,像是欲小憩片刻,宫女见此,便不再出声,轻手轻脚地退去殿外了。
    她一走,殿中便只剩了淑太妃一人,过了不知多久,殿中的蜡烛都将燃尽了,淑太妃轻轻地叹了口气。
    明苏到底是心软,可有的人,有的事,若是不能斩草除根,必会后患无穷。
    被淑太妃以为心软的明苏在郑宓身侧睡得甚是安然,只是再过不到两个时辰,她就要起身,趁着夜色潜回她自己的寝殿。
    两个时辰后,明苏如往常一般悄悄走出慈明殿,只是身上裹得格外厚实。
    宫中防务,她最清楚,禁军几时巡逻,几时换防,巡逻路线是哪几处,她都知晓,自可轻而易举地避过。
    天尚未亮,寒意侵人,明苏打了个寒战,心下颇愁。
    昨夜,郑宓便劝她,天寒地冻的,便不要每夜往来折腾了,待明年春暖再来,也不迟。
    她是怕她来来去去的,受了凉。可明苏不愿,天冷,多加些衣裳便是,哪就这么容易着凉,可郑宓十分坚决。
    明苏心绪不佳,回到寝殿,宫人已备下了衣冠,侍奉她更衣戴冠后,便登撵往前殿去。
    昨日上华宫那一通发落,朝臣们必然已听闻音讯。明苏倒想看看这起子心怀鬼胎的大臣,是何神色,又要以何面目来上朝。
    心怀鬼胎之人,自然是人人自危。
    殿中众臣面目凝重,行过礼后,便无人再开口了。明苏倒是轻松得很,她高踞御座,语气淡淡的,不显得严厉,也不多随意,令人猜不透她心中想的什么。
    “昨日,朕往上华宫问安,太上皇与朕抱怨,有几位卿家,总去搅扰上皇清静,上皇不胜烦扰,要朕转告几位卿家,别再去了,吵得很。”
    殿中本就静,她这话一出,更是静如死寂。
    那几名心怀鬼胎的大臣,更是面色煞白。明苏在上头看得清清楚楚,她心底冷笑,面上倒平静得很,看了眼身边的内侍。
    那内侍会意,领着两名端着托盘的小内侍走下殿去。
    这是早朝的一步。
    天下大事千千万万,能拿到早朝议的,必是最为紧要的大事。大臣们上朝前需写好奏本,到了朝上,便恭恭敬敬地放到托盘里呈上,而后再秉笏出列,当殿奏禀。
    大臣们皆是神色肃穆。
    六部尚书各有奏禀,皇帝一一听了,或当殿便有定夺,或是令中书令领人再去议过,皆是按照往日章程来的。
    今日是大朝,待大臣们奏完了事已是近午时。朝上氛围也渐渐如常,仿佛明苏起头说的那句话是众人错觉一般。
    那几名私下与太上皇勾连的大臣悄悄松了口气,以为陛下不过是警告一番便罢,到底是顾忌着名声,顾忌着太上皇的。
    宗正卿上前禀了最后一事,五皇子病了。此事算不得大事,本不该在早朝上提,但五皇子病了有些日子了,他虽犯谋逆,到底仍是皇室血脉,宗正卿不好不提一句。
    明苏听罢,只点了下头,示意知道了。宗正卿便退回了原位。
    今日早朝便到此结束了。
    明苏却并未命散朝,她的目光在殿上环视一圈,抬了下手,身侧的内侍取出一道诏书,大臣们见此,忙跪下了听诏。
    与太上皇勾连的大臣,有一个算一个,算在诏书里写明了,诏令将他们夺官下狱,用的是离间天家亲情的罪名,并令有司严查,从重处置。
    诏书一经宣读,便立即有禁军入殿,将那几名大臣锁拿。那几人还未反应过来,待冰冷的锁链挂到他们颈上,方撕心裂肺地高呼冤枉。
    明苏却只是看着,无一丝恻隐。禁军将他们捂了嘴,拖出殿去,有了这道诏书,他们已无生路。
    她曾与他们机会,太上皇退位后,她只勤勉于政事,甚少清算过往之罪,明摆着是既往不咎之意。
    只要他们将心思放到天下,放到正道,她必会一视同仁。
    可他们不肯,非要汲汲营营,私下里做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明苏确实心软,兴许是年少时读的圣贤书,听的是仁义之道,这些道理在她心里扎了根,故而即便年长后,她经世事,慢慢变了心思,待得了皇位,她还是希冀能以仁治天下。
    可以仁治天下,却不是她就闭目塞听,听之任之了。
    明苏站起身。
    大臣们忙跪地恭送。
    而此时,郑宓正在南熏殿中,坐在淑太妃的对面。
    ※※※※※※※※※※※※※※※※※※※※
    大家好,我回来了,你们开学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