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30章 转移
    三个月后
    “恭喜你们,全部合格!”
    看着虚拟大屏幕上的数据,看着一个个满怀期待的眼神,王刚大声地喊道。
    “谢谢首长!”
    异口同声地喊道。
    “在未来的三个月,你们将会被安排到太空航母上去服役,也就是你们的实习期限,如果表现的好,也就决定了你们是否成为太空特种部队的一份子。
    你们都给我听明白了吗?”
    王刚大声地喊道。
    “听明白了!”
    异口同声地喊道。
    “听明白了,接下来就由你们的李教官跟你们说,你们所长我先走了。”
    王刚丢下这句话,人也消失在了他们面前。
    “首先恭喜你们,完成了基地的测试项目,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面,我和你们的王指导员也将会和你们正式告别。”
    李梦严肃地看着他们说道。
    “很高兴和你们度过这九个月,现在你们回去收拾行李,待会机器人会带你们离开,到了上面会有太空部队的人带你们走。
    都听明白了吗?”
    王潇大声地喊道。
    “听明白了!”
    异口同声地喊道。
    “听明白了,就原地解散!”
    王潇喊道。
    “报告!”
    四号喊道。
    “说!”
    李梦喊道。
    “我们以后真的没办法看到你们了吗?”
    四号眼睛有些湿润地喊道。
    “如果有机会合作,会看到。”
    李梦说道。
    “还有什么要说的吗?没有我们还有任务。”
    王潇看着他们说道。
    “没有了!”
    所有人异口同声地喊道。
    “解散!”
    李梦喊道。
    “……”
    “天啊,我们这就要到太空部队去实习服役了,我突然好紧张。”
    一边整理行李,四号一边问道。
    “这会不会太快了,太空模拟我们只进行了三个月的训练,这么快就让我们上去,你们不觉得奇怪吗?”
    楚云一边整理行李一边问道。
    “谁知道,说不定这也是培训的一部分。”
    五号说道。
    “我还是觉得我们天文方面的知识太少了。”
    四号说道。
    “怎么说?”
    五号问道。
    “我们作为太空特种部队的,肯定要有小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离开太空航母,相关导航方面,如果导航失灵,我们至少人工操作知道去哪里。
    比如计算相关轨道距离等等,不至于在太空中迷路。”
    四号说道。
    “这让我想起了,在天文馆的时候,看到的一个名词。”
    吴刚说道。
    “是什么?”
    五号问道。
    “宇宙距离尺度。”
    吴刚说道。
    “不知道,好像在书里大概看到过。”
    四号说道。
    “五号你知道吗?”
    楚云看着五号说道。
    “我知道,你们要听吗?”
    五号刚好手势好行李,看着他们问道。
    “距离集合的时间还有一个小时,不要紧。”
    楚云看着手表说道。
    “说吧。”
    四号看着五号说道。
    “你们要知道,测量宇宙大小的第一步是利用三角法,即大地测绘员所用的同一方法,不过天文学家通常称之为三角视差法。”
    五号说道。
    “不明白,能举例说明吗?”
    四号问道。
    “你们可以拿一支铅笔,伸长手臂,轮流闭上一只跟睛,你就能明白这个方法的工作原理。
    先用一只眼睛然后用另一只眼睛看,铅笔好像在背景上移动,对不对?”
    五号看着他们问道。
    “没错。”
    楚云用自己的手实验道。
    “为什么?”
    四号问道。
    “这是因为你们的两只眼睛是从一根很短的基线两端,以稍许不同的角度看铅笔的原因,也是因为这样,你们从两只眼睛获得了立体三维景象。
    也因为这样,你们才得以判断距离。”
    五号说道。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四号问道。
    “你们看,如果天文学家从相距很远的两个天文台同时观测月球,由于视差的缘故,从两个天文台看到月球在遥远恒星背景上的位置是不同的。
    知道了天文台之间的距离,也就是基线,测出视差大小,天文学家就能计算出到月球的距离。
    同样的方法可以用于比较近的行星。”
    五号说道。
    “我喜欢火星,说一下火星测量距离的历史吧。”
    吴刚突然问道。
    “可以,你们要知道火星距离的第一次相当精确的测量是1671年进行的。
    当时一组fg天文学家从法属圭亚那的卡宴观测这颗行星的位置,另一组在bl同时观测。
    圭亚那观测组回到fg后,将他们的结果与bl组的进行比较,而计算出了火星的距离。
    将这种视差测量与行星运动的开普勒定律结合起来,天文学家得以计算地球和其他行星到太阳的距离。
    这提供了一根新的基线。”
    五号淡定地说道。
    “那到太阳的距离呢?”
    吴刚问道。
    “你们要知道,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496亿公里,所以地球轨道的直径大约是3亿公里。
    地球在它的轨道上绕太阳走一圈需要一年,所以相隔6个月在地球上同一天文台的观测就是从跨越地球轨道直径的3亿公里长的基线两端进行的。
    少数恒星离太阳足够近,用这个方法可以测出它们的视差,结果表明它们的视差极小,还不到1角秒。
    这个方法导致使用一个新的距离单位,叫做秒差距。”
    五号看着他们说道。
    “什么是秒差距?”
    楚云问道。
    “你们要知道,一颗恒星如果距离正好是1秒差距,它对地球轨道的3亿公里基线应该显示2角秒的位移。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在太阳和地球上,即在1.5亿公里或1天文单位长的基线两端同时测量,恒星应该显示1角秒的位移。
    1秒差距约等于3.26光年,或者刚刚不到地球和太阳之间距离的206265倍。
    没有任何一颗恒星离我们近到能使它的视差大到哪怕只有1角秒,这就是为什么一直要等到1830年代才成功地测出首批恒星的视差。”
    五号说道。
    “为什么?”
    楚云问道。
    “你们要知道,首批恒星视差测量是天文学家了解宇宙大小的第一个真正向导。”
    五号说道。
    “然后呢?”
    楚云问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