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公司的东南亚总部所在地黑水城内,唐伟与江俊波等一干公司决策层坐在会议桌前,每人的面前都泡好了一杯热茶,从滚滚腾起的白雾就可以看出,这茶水没泡多久。
“好了先生,现在我宣布也就是两周后,我们将会接收一批特殊的雇员,这些雇员从理论上来讲他们是大明的罪犯,之所以发配到我们这里来,我想你们应该知道的差不多了吧。”
唐伟耸耸胖胖的肩膀,让他脸上的肉也随即抖动了起来,虽然进两年他的体重有所下降,但下降的速度完全没有他增肥的速度快。
“唐总,我认为您这是不明智的决定,您应该知道那批罪犯的危险性,他们是具有很强的攻击性的。”
接收俘虏的张献忠所部,这个提议从一开始就不被公司里的参谋本部看好,安全系数太大了,这些人说不定会淘宝,也有可能会反戈一击。
对于反对的声音,唐伟还是非常民主的,让他们投票选择,投票的结果有些出人意外,居然只比反对票多一票,也就是说唐伟的决定最终得到了黑水高层通过。
无奈之下大家也只能勉强同意,都希望在人没来之前把这件事给搞定,让唐伟回心转意。
可是现在,唐伟告诉他们两周后那些人就要来了,这让那些反对者怎么接受的了。
虽然黑水的大股东名义上只有唐伟和江俊波,但为了激励大伙的干活积极性,一年前唐伟和江俊波两位已经拿出了一部分股份出来分给优秀的作战指挥员和参谋。
这一分红制度,大大提高了黑水各参谋的能力,尤其在成本经营上他们发挥出了天生的资本家潜质。
也有就是说现在的黑水不完全是他们两人的,而是分别有了十几位小股东,他们都有权利投反对票。
不得不说在这方面唐伟和江俊波还是做得比较不错的,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能让黑水集团成为澳洲排在前十的财团之中。
上下齐心是黑水的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黑水的产业链大部分都在东南亚,虽然注册地是在澳洲,但它总部却不是。
这座黑水城目前的总人口已经突破了四千人,除了一些佣兵得到家属之外,还有一些小商小贩,这里是完全由黑水公司管理的城镇,巴达维亚的荷兰人根本插手不了这里的事务。
黑水城就是一座独立与巴达维亚政府之外的城市,准确的说它是一个独立王国。
眼见有人反对,唐伟再次解释道:“其实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这是一件好事,以后我们将在两年内不用支付佣金给他们,节约下来的成本费足够我们更换现有的装备。”
其实还有一点,唐伟没有明说,这次接收他们其实带有一定的军方意思,军方需要扩充部队,可是人数是有规定的,所以就想了那么一个方法来解决。
黑水在东南亚的业务越来越大,现有的人数已经不够为此它的生意,所以扩充是必然的,国内的那些议员也不好反对,在说军方也会出面进行担保、
在这种前提之下,黑水的扩军可以说完全没有问题的,即使将来业务量收缩也不用担心人员多的问题,这些人在两年后都会被再次武装起来重回大明的战场,为了那个他们曾经他们反对想要推翻的朝廷而战。
但是这些不能给小股东们说,目前还不到时候,人多口杂之下消息走漏了就不好了。
对于黑水的扩张,荷兰东印度公司感受到的压力已经越来越大,尤其是在陆地上的压力,黑水的雇佣兵人数已经超过了巴达维亚的总驻兵人数,现在唯一的优势就是海上作战。
黑水没有自己的运输舰船和战舰,这是他们唯一的优势所在,也是目前能压制黑水的一面。
要是此时他们知道黑水即将直接扩充至两千人马,相信他们一定会发疯,甚至到大使馆询问。
两广总督沈犹龙已经与张天文签订了战俘转让协议,这些战俘从理论上来讲就等于卖给了澳洲政府,现在他们属于澳洲政府的私有财产。
当然他们的身份还是战俘,这一点不容改变的,既然犯了错就必须受到相应的惩罚,加入黑水就是对他们的劳动改造。
当然黑水作为接收的一方政府也会给予他们一定的补助,否则以黑水一家私有企业为国家做出那么大的贡献根本是不可能的,他们还没有那么高的道德高尚。
根据国防部的计划是这两千人将会在黑水接受两年的准军事化训练,同时他们也会是未来返乡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明军队改革必须要有一支强有力的本土部队进行支持,这些人未来会成为沈犹龙的得力助手。
只是他们此时还在广州城的港口里被澳洲第三连队的士兵看押,他们都知道叛乱是死罪,可是这次朝廷没有杀他们而是把他们交给了澳洲人处理。
私底下听说是要把他们运回澳洲本土去开矿,这个消息也不知道是谁说的,虽然他们很不情愿,但是作为俘虏他们没有选择,只要能活命就行。
看着并排成一条直线被押解上船的俘虏,张天文与沈犹龙握手告别。
“沈大人保重,希望有机会您能到澳洲本土来参观,到时我在那里为您接风洗尘。”
握手礼是澳洲人分别时常用的一种礼节,沈犹龙已经习惯了这种礼节,所以并不排斥。
“我也希望能够在次在广州看到张领事,不过还是要恭喜你高升。”
两人在港口边的举动引来无数百姓和战俘的观看,看着他们二人就像是老朋友告别一样,很多人的心里都在猜测各种结局,只有那些战俘们在想,自己的确不用死了,干苦力总好比被砍头强多了。
这些俘虏将由张天文亲自押解到巴达维亚不远的黑水城,交由黑水公司对他们进行改造管理,他的任务也就算是全部完成了。也算是张天文的最后一次对外领事工作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