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独孤氏族被屠杀的三天之后,一封迷信被快马送到了长安城,然后就被送到了李隆基的案牍前面。
这份迷信是独孤长清的妻子,也就是李隆基的第九女,澄月公主写给父皇李隆基的,心中数名了独孤氏族谋逆作乱,在洛阳城中如何无法无天的事情,还有大量独孤氏族谋逆的证据。
这封信一到李隆基的案牍前面,就深深地触动了李隆基,对于其它的事情李隆基可能不太在意,但是一旦触及到“谋逆”这两个字眼的时候,李隆基绝对不会放过,无论这个人是谁。
而且这封信是女儿写给他的,这令李隆基心中也不得不多出一丝兴奋来,看到书信,李隆基知道女儿还没有死,心中不免也高兴了一下。
起初得知独孤氏族被屠杀的消息之后,李隆基心中异常地震撼,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第九女澄月公主的安危。
在李隆基的心中,如果杨成真的把澄月公主给杀了,那么这次李隆基绝对不会放过杨成,即使不死也不会轻饶的。
但是此时看到女儿的信件,李隆基心中顿时一阵的欢喜,首先女儿没有事,这就令李隆基心中非常欢喜。
只是随后,李隆基又对信件的真假产生了怀疑,担心是杨成为了保命伪造出来的,但是随后李隆基就打消了这个想法,毕竟这样的事情杨成可不敢造假的,真假等到杨成回到长安城就知道了。
所以李隆基认定杨成不会造假,这一定是女儿的亲笔书信,但是所以李隆基就开始怀疑起来,女儿没有死,但是会不会被杨成利用,然后被逼写写这份书信为杨成开拓的。
但是李隆基随后也将这个想法打消了,如果是杨成威逼之下女儿书写的这封书信,那么等到女儿回到长安城之后,事情一样会大白天下,那时杨成也绝对逃不了干系的。
所以李隆基认定杨成绝对没有那么傻,于是李隆基就对这份澄月公主书写的信件的真实性不再怀疑了。
同时,李隆基的眼神也变得冷冽了起来,因为书信中提到了独孤氏谋逆的事情,这对于李隆基来说是绝对不可能忍受的。
虽然在李隆基心中这些门阀士族在地方都是土皇帝,但是也绝对不会有人敢谋逆的,毕竟这些人的实力有限。
虽然知道独孤氏掌控着洛阳城的府兵,但是那些府兵的战斗力如何,李隆基再清楚不过了,随便一支边军就可以将中原的府兵全部清理赶紧。
而且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杨成率领的虽然不是边军,但是经过杨成调教之后,三千人就将独孤氏的上万府兵全部消灭了,这也证明了中原府兵的衰败。
于是李隆基对于这些士族门阀也不是很畏惧,知道在这样太平的日子下面,这是士族门阀绝对没有什么想要的力量和他们抗衡,只是这些士族门阀的人脉和影响力巨大,这才是他们抗衡李家的根基。
但是李隆基心中还是认定,在这样太平的时日里,这些士卒门阀虽然自保之心依然不减,但是他们还是没有心思出来反抗李家统治的,毕竟李唐给了他们一个安稳的时代,这才是这些士族门阀们最想看到的。
此时,看到澄月公主书信中关于独孤氏族谋逆的罪名,李隆基顿时一阵的惊怒。李隆基对于谋逆的罪名时刻都保持着高度警惕的,即使是看似虚无缥缈的罪证,但是李隆基依然不会轻易放过。
在李隆基心中,他是宁可错杀也不放过,他不会留下任何的隐患,这也就可以解释李隆基为什么可以一天杀死三个儿子了,只要是威胁到他的皇位的,李隆基就绝对不会放过,而且为了安心,李隆基甚至可以枉杀,也不会在意这个人的身份是谁。
此时,看到独孤氏族谋逆的罪证如此详细,而且还是女儿书信而来的,李隆基心中已经相信八成了。
而且李隆基认定女儿绝对不是被杨成利用的,他最清楚女儿的心智,所以认定这是女儿发自内心的,不是为杨成开脱的。
对于一个门阀士族来说,自然是有他们自己的小算盘了,所以杨成想要早一些事情将独孤氏和谋逆联系起来,也绝对不会什么难事。
但是做这些事情最重要还是要有一个李隆基信得过的人帮助杨成,澄月公主是最好的选择,所以杨成对澄月公主进行了一番猛攻,最后令澄月公主彻底臣服了。
其实此时的澄月公主心中有种被杨成羞辱的感觉,但是内心中认定是自己勾引杨成的诱因已经根深蒂固,于是才会出现杨成对她所作的事情,于是澄月公主心中也释然了,她最后也只好按照杨成的要求,书写独孤氏的罪证,然后书信给父皇李隆基。
澄月公主此时也是毫无选择,当初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澄月公主已经不想再去思索了,但是此时杨成依然不依不饶,更是在她房间中过夜。
三天下来,澄月公主的心也彻底沉沦了,她心中的最后一份清高也完全没有了,而且回想到当时是自己引诱杨成的,澄月公主心中就一阵的懊悔和自责,于是对于杨成一而再的要求也不再反抗了,最后就完全顺从了。
渐渐地,澄月公主也开始享受其中了,她的心也彻底坠落了,慢慢地开始接受这样的生活了。只是她还是和杨成达成了一个要求,那就是他们之间的事情绝对不能传出去。
杨成自然是乐见其成的,这也是杨成的最终目标,杨成知道这样做虽然有些不人道,甚至可以用卑鄙无耻来形容,但是杨成知道此时保住性命最重要,一个女人已经不是她思考的问题了。
随后,杨成也没有急着离开洛阳城,此时书信也是刚刚送到长安城,杨成需要等等长安百官的反应和李隆基态度如何,然后再做另外的打算。
于是杨成就开始在洛阳城当起了土皇帝,先是对独孤氏的府邸进行抄没,看一看这个百年的名门望族的府邸中到底有多少好东西。
此时,虽然澄月公主送到长安的书信是秘密的,但是消息然是还是扩散出去了了,这也是杨成的安排,杨成要看一看长安百官的反应,这些人在知道独孤氏谋逆之后会是什么反应。
果然,书信的内容被传出去之后,长安的权贵和百官们都沉默了,顿时长安的朝廷上陷入了一片诡异宁静之中,朝会突然间变了样子,竟然没有事情可论了。
这个时候春耕已经结束,边地的战事还没有起,所以除了杨成的事情之外,长安朝堂竟然无事可论了。
只是这次,所有的人都知道了澄月公主给皇帝李隆基的书信中书明了独孤氏族的谋逆的罪名,顿时让百官和权贵们都陷入了沉默之中。
朝堂上的很多人都是和这些门阀士族有关系的,他们这些人在这之前都是受到了士族门阀的们的指示,对杨成发难的。
但是此时时局顿时改变了,这些人心中懊悔不已,他们都市一些想着一夜之间升官的人,这些人认定杨成这次闯下天大的祸事,绝对活命不了。
但是谁也没有想道,一封书信竟然就这样扭转局势了,众人此时也绝对不敢质疑书信的真假,毕竟书信是皇帝李隆基的第九女,澄月公主所写的,谁敢质疑,那不就是对皇帝质疑吗?
于是,长安朝堂突然间陷入了安静之中,朝会上竟然无事可论了,没有人敢再提议杨成的事情了,顿时朝堂上就陷入了诡异的安宁之中,昨天还是一阵阵要死要活地处死杨成的架势,但是今天就突然安静了,没有人再出来说一句杨成的事情了。
李隆基这段时日举行朝会也比较多,毕竟一连串的事情让李隆基也无法安心了,所以召集百官的时候也就多了。
但是看着下面百官这般样子,李隆基心中愤怒不已,这些人都是墙头草,没有任何的主见,此时看到杨成似乎死不了了,这些人也不再言论杨成的事情了。
而且最令李隆基气愤的是,这些人都是受到那些门阀士族的指示了,或者和那时门阀士卒有关联的,也有收了好处的,不然也不会如此群情激奋地请命处死杨成。
李隆基对于这些官员一阵的厌恶和气愤,这些人是他封赏的官位和爵位,但是此时竟然沦为那些士族门阀们的工具,这也不得不让李隆基气愤,同时也产生了一丝警惕和恐慌。
李隆基没有想到他耗尽心血治理出来的盛世局面竟然是这个样子,地方官吏贪污腐败,不顾百姓死活,甚至将朝廷的命脉盐税都可以挥霍。中枢百官更是沦为士族门阀们的工具,这怎么能让李隆基心安。
想到这里,李隆基心中一阵的厉色,他感觉到了一丝危机,这是他纵容的结果,太平日久,刑罚宽松,于是才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但是,还是令李隆基看到了一丝希望,那就是杨成,虽然杨成一路行惹了不少事情,但是也成功为他解决了淮南道和洛阳城问题,这两地几乎就是关乎着大唐生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