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37章 未到七点整
    片刻后,封殇还是睁开了眼。
    点开手机屏幕,时间显示:6:55。
    还没有七点整。
    那再找个东西给她吧,时间没有到整点,他也睡不着。
    揉了揉有些疲劳的眉眼,顺手又随意取了侧边的一本书。
    诗6:56:49
    “
    《黑暗浮士德》
    黑暗浮士德,日本圆谷公司出品的特摄剧《奈克瑟斯·奥特曼》中的角色。黑暗扎基(石堀光彦)为了不断挑战并强化奈克瑟斯的力量而制造的黑暗巨人,拥有与奈克瑟斯奥特曼红色青年形态势均力敌的战斗力。
    其适能者斋田莉子在认识孤门一辉后便被沟吕木真也(黑暗梅菲斯特一代)杀害并变成受其操控的人偶,变成了黑暗浮士德。后来莉子的意识被孤门呼唤而恢复,为保护被诺斯菲尔攻击的孤门,黑暗浮士德以自己的身体挡下了诺斯菲尔的利爪攻击,重伤身亡。
    一、角色经历
    突然出现于姬矢准面前并且说“自己是奈克瑟斯的影子,吞噬光明的无止境的黑暗”的黑暗巨人。
    就像自己所说的那样,黑暗浮士德有着与奈克瑟斯相同的能力,自身战斗力与奈克瑟斯互角。在战斗中如果遭到意外攻击就立即撤退。
    黑暗浮士德的真身是孤门一辉的恋人的斋田莉子。她和孤门相遇后,当晚就被沟吕木真也操纵的诺斯菲尔所杀害,他被认为是“他操纵的人偶”,在无意识的时候变身成浮士德和奈克瑟斯进行战斗。
    黑暗浮士德和奈克瑟斯一样,适能者人间体在变身前受伤的地方,对伤害抵抗特别弱;变身成奥特曼后受的伤,在变身解除后也残存在适能者人间体身上。黑暗浮士德就曾因被奈克瑟斯击中斋田莉子在变身前受的腿伤处,疼痛难忍而立即撤退。
    最后一战中,异生兽诺斯菲尔的利爪即将击中孤门时,莉子的意识因为孤门的呼唤恢复,黑暗浮士德为了保护孤门而挺身为他挡住了这一击,被诺斯菲尔的攻击刺穿了黑暗浮士德后背原本受十字风暴攻击的伤口,莉子变回人形之后以光的形式消散,完全死亡。
    二、角色能力
    黑暗领域:
    双臂在胸前使之交叉,然后暂停向上延伸,用黑暗时间和空间将奈克瑟斯的美塔领域无效化后展开「黑暗领域」,在黑暗领域中,黑暗的巨人和异生兽的实力倍增,奈克瑟斯力量减半,并且使周围产生电波障碍。黑暗浮士德的黑暗领域,全都是在奈克瑟斯的美塔领域展开中或者展开以后才放出能量进行侵蚀覆盖,没有直接展开过。
    黑暗光环:
    黑暗浮士德的必杀技,双手伸平拉直聚集能量发射的光线,破坏力和奈克瑟斯红色青年形态的终极光线相当,第11集将奈克瑟斯打伤。
    黑暗聚集:
    制作出巨大的黑暗光球然后射出,光球在敌人头上分裂成多个小型子弹,像雨点一样打来。第7集和第11集用过。
    黑暗粒子之羽:
    摇动手臂向敌人放出的黑暗力量,威力略低,主要作用是牵制对手。第7集、第9集、第11集和第12集对姬矢准即奈克瑟斯进行了使用,不过只有第7和12集对其造成了损伤,第7集被奈克瑟斯用屏障防御,第9、11集被奈克瑟斯躲开。可以进行小范围的防御,第11回也对孤门进行了使用,结果被准放出的屏障挡住。
    黑暗闪光:
    右手发出的冲击波。第9集为了威胁姬矢准进行了连续攻击。
    黑暗屏蔽:
    从左手放出的圆形屏障。在第10集使用过,挡住了十字风暴。
    隐形消失:
    在不想或者不能继续作战时,黑暗浮士德可以从身体发出幽紫色的光芒,接着透明化地淡淡消失,离开现场,黑暗领域也会随之解除。黑暗浮士德一般在战斗中遇到意外攻击情况时便会以此招撤退。
    光能量吸收能力:
    在第12集进行使用,压制奈克瑟斯后打算夺取光的力量,结果因为孤门的呼唤使莉子的意识苏醒导致中断。
    三、黑暗适能者
    斋田莉子
    第一个出现的黑暗适能者。
    在孤门一辉加入夜袭队的半年前被沟吕木真也(黑暗梅菲斯特)杀死,然后被沟吕木以黑暗力量做成了一个受他操纵的人偶,成为了黑暗浮士德。
    莉子在保留有自我意识的情况下是莉子,失去意识后就会变成浮士德。
    在第12集,黑暗浮士德和奈克瑟斯展开了最后的决战,在奈克瑟斯即将落败、异生兽诺斯菲尔的利爪快打中孤门时,莉子的意识因为孤门的呼唤觉醒,莉子为了保护孤门而挺身为他挡住了这一击,被诺斯菲尔的利爪贯穿后背(原设定是直接攻击),莉子变回人形之后以光的形式消失了。
    ”
    诗6:58:29
    “
    浮士德酒店位于克拉科夫。在浮士德酒店,您可在餐厅享用到传统的克拉科夫美食。
    1、酒店地址
    ul.szewska21,老城,31-009克拉科夫
    2、周围景观
    扎托里斯基博物馆、瑞姆犹太教会堂、皇家珍宝和军械馆、老大学、克拉科夫历史博物馆、克拉科夫国家博物馆-主馆、亚当·密茨凯维奇纪念雕像、瓦维尔城堡-国事厅、瓦维尔城堡-东方艺术展览、瓦维尔城堡-失落的瓦维尔、卡齐米日
    3、交通信息
    酒店交通以各主要景点的距离如下:
    皇家珍宝和军械馆:步行15分钟
    扎托里斯基博物馆:步行7分钟
    克拉科夫历史博物馆:步行2分钟
    瑞姆犹太教会堂:步行22分钟,或打车6分钟,车程约2.7公里
    老大学:步行2分钟
    瓦维尔城堡-东方艺术展览:步行12分钟
    克拉科夫国家博物馆-主馆:步行12分钟
    卡齐米日:步行23分钟,或打车5分钟,车程约2.5公里
    亚当·密茨凯维奇纪念雕像:步行5分钟
    瓦维尔城堡-失落的瓦维尔:步行15分钟
    瓦维尔城堡-国事厅:步行13分钟
    4、房型介绍
    酒店的房型有8床宿舍间的1个床位、9床位宿舍间的床、双人或双床间、三人间、每个客房都配有阳台,天井,熨衣设备,暖气,木质镶木地板,衣柜衣橱,共用浴室,共用卫生间,小厨房,冰箱。
    5、设施与服务
    暖气、吸烟区、无烟客房、携带宠物、酒吧、语言、快速入住、退房、餐厅
    6、相关条款
    入住时间
    从14:00时
    退房时间
    12:00时之前
    不同类型的客房附带不同的取消预订和预先付费政策
    选择上述客房时,请参阅客房条款。
    所有2岁以下的儿童在使用现有的床铺时不需付费。
    所有2岁以下的儿童婴儿床不需付费。
    最多容纳:1张额外的床婴儿床。
    所提出的任何加床或婴儿床的要求均需获得酒店的确认。
    酒店允许客人带宠物入住,但需事先提出请求。不收取额外费用。
    ”
    诗6:59:22
    “
    《浮士德博士》是德国作家、192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马斯·曼在1947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讲述的是阿德里安·莱韦屈恩为了追求“真正伟大的成功”而与魔鬼交易,最终堕落败坏的直至疯癫的经历。作者本人也对这部作品青睐有加,另眼相看,视其为“一生的忏悔”,“最大胆和最阴森的作品”,是作家晚年最令人揪心和震撼的鸿篇巨制。
    1、内容梗概
    小说用并不很多的笔墨讲述了作曲家的故事:1910年在意大利,作曲家遇到了魔鬼,魔鬼允诺给作曲家最高的灵感,让这个渴望写出惊世骇俗之作的作曲家的虚荣心和荣誉和成就感得到满足,但条件是:作曲家应专心创作,冷漠度日,不许爱任何人,并且,24年后必须死去,死后的灵魂归魔鬼所有。作曲家答应了魔鬼的条件后,专注作曲,创作灵感源源不断。他最后的作品叫《浮士德博士的哀歌》(一部交响大合唱),1930年此作品完成后,作曲家召集几十个他的至亲好友到他的家里,准备用钢琴为他们演奏他的新作。演奏前他向大家发表演讲,在演讲将近结束时,他早已埋下的精神病突然发作,昏倒在地。他的母亲从故乡赶来,把他接回家乡。在母亲的护理下,作曲家在故乡患精神痴呆病十年,终于在1940年死于自己的故乡。他死后三年,即1943年(小说一开头),“我”为作曲家写传。
    2、创作历程
    《浮士德博士》的构思最早可以追溯到1905年前后托马斯·曼记在笔记本上的一个简短计划:“梅毒艺术家形象;作为浮士德博士和把灵魂出卖给魔鬼的人。这种毒药具有迷醉、刺激、激发灵感的作用;允许他在欣喜若狂的状态下创作天才般的、神奇的作品,魔鬼向他伸出援手。但他最终还是去见了鬼——脑软化”。不过,这个计划一搁便是三十七年。直到1942年,托马斯·曼才又重新开始考虑它。1943年初,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发生不利于**德国的重大转折,德军在斯大林格勒遭受失败,盟军在非洲展开反功,托马斯·曼脑海里再度浮现创作《浮士德博士》的念头。这一次他的创作欲望十分强烈,故而,一俟四部曲《约瑟和他的兄弟们》杀青,作家立即就展开了搜集资料的准备工作。
    《浮士德博士》的写作开始于1943年5月23日,结束于1947年1月29日,总共历时三年零八个月。其间,托马斯·曼勤学好问,博览群书,大量涉猎了欧洲中世纪以来直至20世纪的思想史、文化史、哲学史、音乐史、文学史等相关文献和资料。如音乐方面,托马斯·曼不仅熟读了有关莫扎特、贝多芬、赫克托尔·伯辽兹、胡戈·沃尔夫等音乐家的专论和传记,同时也亲自结交了同时代著名音乐家如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阿诺尔德·勋伯格、汉斯·艾斯勒等人,并向他们认真讨教。又如神学、哲学、文学和历史学方面,托马斯·曼对马丁·路德时代的文献、三十年战争时期的史料、传统浮士德题材的多种文本、中世纪文学作品和成语集录以及尼采著作,乃至几乎所有关于尼采的传记作品基本上全都了如指掌,运用裕如。
    托马斯·曼在创作这部用语言构成的音乐作品时,曾得到过音乐理论家阿多尔诺的帮助,他经常与阿多尔诺一起讨论这部作品的音乐形象,寻求在一些音乐创作的细节上给读者提供一个可信的音乐画面。浮现在他眼前的是“撒旦般的笃信宗教,恶魔般的虔诚敬神,同时又是紧紧地被约束的但又是放荡罪恶的……等等”。画面的内容全部是矛盾的,反常的,因而是对现代文明的彻底颠覆,是一个“恶魔性”的美学典范。
    3、点评鉴赏
    主题
    从一开始,托马斯·曼就把他的主人公莱维屈恩描绘成一个天才但又极其孤独的人,他的天才和孤独,让我们依稀感受到了二十世纪德意志文化面临的困境以及在困境中依稀闪烁着的跳跃。莱维屈恩具有一种特别敏捷的理解才能,“从童年时起,对任何教育他都是毫不费力地接受——太容易了,以致于那些知识根本就不能够很完全地呈现;太容易了,以致于在接受一件事情并对它理解的过程中,他的天性和感官根本就还不能觉着一点兴趣。”他如饥似渴地吸取着知识,不知道有什么可以满足他内心的渴求;但是不停地学习,感受到的总是毫无趣味的东西,得到的总是疲乏、厌烦、恶心,还伴随着头痛等病症。莱维屈恩对此厌倦了,出于一种自我约束的傲慢,他选择了神学作为大学的专业,想让一颗永远无法满足的心在对神圣之事的谦卑中平静下来。但是只过了两年他就“将神学丢在了凳子下”,因为神学同样不能满足他内心的创造渴望。莱维屈恩青年学习时代的经历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反映了他的精神历程的初级阶段,以及他与人类文化的全部关系。他踏遍了当时人文学科的群峦,但得到的只是一种病态的厌倦,因为人文传统和形而上的神学不仅自身已经丧失了鲜活的生命力,而且还重重地压抑了人的创造力。在他遭受到如此的失望以后,莱维屈恩将音乐选作自己最后的安身立命地,他要通过音乐创作来满足他渴望创造的精神追求。但是,凭着他敏锐的洞察力,他很快就发现,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一切艺术手段都已经穷途末路、毫无用处了,“为什么我觉得几乎一切东西都必然是它们本身的滑稽模仿呢?为什么我总觉得几乎一切,不,是一切音乐创作的手段和传统只能用作讽刺滑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