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肉眼判断,这件粉彩开光人物瓶胎质纯白,略显润泽,只是质地粗糙,胎质虽然是清代所用的泥胎,但是质感上不算太好,只可能是一般民窑烧制而成的。
其三看纹饰,此器肩部朔兽头纹,兽头纹出现的时间相当早,但是每个朝代都有着变化,这个兽头纹的造型细腻,精雕细琢而成,带着很明显的清代风格。
其次便是瓶身上的开光人物图,所谓开光,指的是在为了使器物上装饰变化多样,或突出某一形象,往往在器物的某一位置留出某一形状,譬如扇形、菱形、心形等,然后在该空间里装饰花纹。
此瓶开光为一个圆形图案,内饰人物,其衣着发型都是清代样式。
其四看款识,因为民窑出土的,所以底部并没有款识。
其五看工艺,粉彩乃是清代康熙晚期在五彩瓶的基础上创造出的,其彩绘方法一般是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勾画出图案的轮廓,然后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再将颜料施于这层玻璃白之上,用干净笔轻轻地将颜色依深浅浓淡的不同需要洗开,使花瓣和人物衣服有浓淡明暗之感。
由于砷的乳浊法作用,玻璃白有不透明的感觉,与各种色彩相融合后,便产生粉化作用,红彩变成粉红,绿彩变成淡绿,黄彩变成浅黄,其他颜色也都变成不透明的浅色调,并可控制其加入量的多寡来获得一系列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给人粉润柔和之感,故称这种釉上彩为“粉彩”,在表现技法上,从平填进展到明暗的洗染;在风格上,其布局和笔法,都具有传统的国画的特征。
所以从色彩上可以很轻松的辨别出是粉彩风格,断代也就最早是康熙晚期了。
当然每一代的粉彩又有着不同,眼前这粉彩看起来颗粒精细,纹饰丰富,应该是雍正年间之物。
所以,从整体上这么一判断,赵卓便断定此物乃是清朝雍正年间的瓷器,其价格并不贵,也就四五千。
虽然说起来这么多,但是在赵卓分辨起来却不过两三分钟的时间,然后,他便在纸上写下了真品、雍正年之物几个字。
一看到赵卓写下答案,方右铭便不由微微眯起眼来,看了看表,不由得朝着姚文生望了一眼。
姚文生表情依然平静得很,虽然赵卓的鉴定速度确实很快,甚至说可以说神速,不过却不可能给予过高的评价,天知道他是不是猜的呢?
赵卓鉴定完第一件之后,立刻开始着手分辨第二件瓷器。
方路见到赵卓居然比自己先一步分辨完,眉头不由得一皱,因为他这五辨才分辨到四种,而且瓷器辨别一点都马虎不得,必须要从整体到局部全部分辨,否则有一点出了纰漏便可能是赝品。
不过,他自信自己眼力绝对在赵卓之上,而且比赛可没有限定时间,所以便不慌不忙的继续分辨起来。
在他继续分辨的时候,赵卓的目光已经落到了第二件瓷器上,这乃是一件粉彩开光婴戏图纹瓶。
所谓婴戏图,最早出现在唐朝的长沙窑瓷器上,不过因为唐朝时代擅长画婴孩见长的画家并不多见,所以唐朝瓷器很少出现婴戏图。
而到了宋朝时代,定窑、磁州窑、耀州窑、介休窑、景德镇窑、容县窑等都曾用婴戏图作装饰,儿童钓鱼、玩鸟、蹴球、赶鸭、抽陀螺等形象都有描绘,且将儿童的娇憨之态描绘得传神之至。
到了明清时期,已经从简单的一两个幼童形象发展到百多个幼童,寓意连生贵子、五子登科、百子千孙的图案。
雍正、乾隆两朝的官窑瓷器,婴戏图画工严谨,多见儿童衣纹清晰,眉清目秀,动作天真烂漫,更为传神。
眼前这瓷瓶上的婴戏图,人物多达五人,而且画工严谨,但是由于胎质粗糙,可见乃是清朝的民窑烧制,价格亦不昂贵。
赵卓保持着固定的姿势,摸着下巴,抬着手肘,目光从瓶口到瓶底,又从瓶底到瓶口,不过两三分钟,便又将这一件瓷器鉴定完毕,乃是清朝乾隆年间的真品。
方右铭眼睛又亮了一下,姚文生那波澜不惊的脸上也出现了一丝松动,不为别的,因为就算是他鉴定这件瓷器也花了足足五分钟。
这婴戏图看起来简单,每个时代的风格特点都十分明显,然而,现代的高仿技术是何等高超,能够把每个朝代的画风把握得恰到好处,再加上这粗糙的胎质其实很容易被当成赝品,所以在鉴定时必须细细考虑,才能得出结论。
然而,赵卓不仅鉴定的速度如此快,而且答案也是如此的准确,如果说第一件瓷器的鉴定还只是碰运气,那么这第二件莫非也是揣测的吗?
而且,这种速度还是建立在没有用手摸的基础上,如果用手来摸的话,速度岂不是更快吗?
如果眼前的青年真有这种实力,足以让人瞠目结舌。
赵卓并没有任何的停顿,鉴定完了第二件后,目光便移到了第三件瓷器上,这是一件颇为普通的青花瓷瓶。
青花瓷的出现时间远在唐宋年间,于元代成熟,明代成为瓷器主流,清康熙时期达到顶峰,同时衍生出了多个品种,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产地,便有着不同的风格。
由于青花瓷跨越的年代极广,甚至说在近代,景德镇出现了大量专门仿制青花瓷的高仿品,无论是在绘画风格、用料甚至在胎质上,都能够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所以,这常见的青花瓷在分辨上也要颇为谨慎。
不过,赵卓很快在瓶底的款识上看出了破绽,这青花瓷所落的款为“大明成化年制”,字体虽然是飘逸流畅的篆书字体,然而却没有成化年特有的铁划银勾,而且,釉面也没有云雾之气,而这两点恰恰是分辨成化年青花瓷器的重要依据。
于是,赵卓便很快的写下了赝品二字,接下来鉴定第四件瓷器。
墨灵站在赵卓的身边,歪着头看着他鉴定着每一件瓷器,脸上带着浓浓的笑意,也不插话,和赵卓在一起这么久,她也算是看着他成长起来的,所以,赵卓究竟有多强的实力,墨灵心里是最清楚的,所以她明白,鉴定这些瓷器,并不需要自己去过问。
而赵卓在近来不断的鉴定中,也渐渐培养起一种超然的自信力,那就是,在不需要墨灵插手的情况下,也能够坚信自己的判断,而这对于赵卓而言,也是重要的成长。
眼看着赵卓一件件的鉴定,时间长则不过七八分钟,短的不过两三分钟,但是每一个答案都和姚文生鉴定出的结果一样。
连续六七件瓷器鉴定下来,方右铭的眼睛已眯成了一条线,仔细的打量着赵卓的一举一动,姚文生的眉头则皱得深深,眼神里甚至还有些狐疑,眼前的青年不过20出头的样子,怎么可能有这么强的鉴定能力?
就拿自己这个二级鉴定师来讲,要想不靠手感来鉴定这些瓷器,都可能没办法达到百分之百的正确率,纵然靠蒙能够弥补误差,但是眼前这青年,每一次鉴定后都是自信满满的写下答案,那种自信绝不是装出来的,而是百分之百确信自己所鉴定的结果。
更为诡异的是,青年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而且不是一件瓷器快,是所有的瓷器都快,也就是说,他对每一种瓷器的掌握都非常的全面,鉴定师目光流畅,上下左右的移动着,没有丝毫的停滞。
姚文生身为职业鉴定师,虽然公司的同事也可谓是藏龙卧虎,但是在自己这个年龄层次上,他也自信不会输给其他人。
然而眼前这青年所表现出的实力,却让他心头暗暗惊愕。
再看方路,二人不约而同的眉头一蹙,12件瓷器,赵卓如今已经鉴定到了第九件,然而方路才鉴定到第七件。
二人之间表现出的差距并不只是两件那么多,比起赵卓的气定神闲,光是肉眼,每一件的鉴定都显得游刃有余,方路每多鉴定一件,眉头便加深一些,眼睛时而瞪得大大的,时而眯成一条线,手上绝离不开放大镜,而到如今第七件时,额头上便渗出了一颗颗的汗珠,足见鉴定的辛苦,而那眉头更是形成个“川”字。
更让方右铭二人心头一沉的是,方路鉴定出的7件瓷器,其中一件鉴定错误,把赝品弄成了真品,其中一件把年代弄错,把明朝洪武年的弄成了嘉靖年间。
如果赵卓后面三件都保持正确的话,那么这场比赛方路就是必败无疑了。
第十件、第十一件、第十二件,方右铭二人几乎是瞪直了眼睛,看着赵卓将这三件鉴定完,而每一个答案写上去,二人心头便沉一下,不为别的,只因为赵卓写上去的都是正确答案。
待到赵卓鉴定完,方路此时正在鉴定第十件,虽然他的心理素质不错,并没有因为赵卓的鉴定速度而受影响,可惜二人的实力上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