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75章 化虹之术
    元丰山,通玄界,六月观,曾是昔年道祖所居之处。
    内中烙印的大道痕迹,不单单是六月不净观,也有这缩地成寸的法门。
    但在九百年前,将缩地成寸之法,运用到极致的,并不是清原祖师。
    此人名为白鹤童子,曾修成仙家,但自废修为根基,从头再来,未有再得道成仙,但却拥有着斩仙屠神之力……他号称天下无敌。
    道祖是天,他无敌于苍天之下。
    便是真仙,也不是他一剑之敌。
    臂长三尺,剑长三尺,气出一尺,而七尺无敌。
    但他却还修成了这缩地成寸之法,已至大成,一步之内,踏足天涯海角,跨越三界虚空。
    天下之大,一步即至。
    故而对他而言,天下之大,也不过七尺。
    七尺无敌,便是天下无敌。
    只是苏庭没有修成缩地成寸的法门。
    但他修成清虚境之后,也同样可以破碎虚空,到达任意一处,与这缩地成寸的法门,也算相差无几。
    只不过他还是想要这缩地成寸之法,故而将苏新风放入其中,但苏新风悟性极高,也才悟出六月不净观,而未有悟得缩地成寸之法。
    再到前次,苏庭传下了这陆压传承中的化虹之术。
    只因为抵御魔道,危险至极,避免这弟子陨落其中,他方是迟疑许久,传下了陆压传承当中的法门。
    “确实不凡。”
    玉灵仙子说道:“适才这小道士身化虹光,着实快得惊人,哪怕云宫有着阳神巅峰的眼力,仓促之间都未有发觉。”
    苏庭笑了一声,正要说话。
    然而玉灵仙子淡淡道:“那又如何?”
    她看向了苏庭,又看着元丰山掌教,说道:“苏新风只有一个,然而除了苏新风之外,元丰山其他弟子呢?元丰山的仙家呢?如今的元丰山,根本当不起道祖传承的名号,空有此名之誉,却名不属实。”
    苏庭沉声说道:“如今只有一个苏新风,今后决计不止。”
    玉灵仙子徐徐说道:“道祖所传的缩地成寸,未能学成,以外界身法取胜,算是什么?是道祖之法,不如外界所学?除此之外,这一套法门,只有你那弟子修成了罢?”
    苏庭正色说道:“如今只有我那弟子修成,日后便也不止一人,待我修成真仙,自会创造法门……以我元丰山的功法,以我元丰山的法门,再以我苏庭的所学,创造各类法门,传于门下,如今有一个苏新风,今后满门都是苏新风。”
    玉灵仙子扫了一眼,说道:“道祖的传承,不是这般容易担起来的。”
    苏庭神色肃然。
    掌教真人却也极为凝重。
    ——
    午后。
    “弟子败了。”
    云宫低下头来,声音极轻。
    玉灵仙子挥手说道:“除却苏新风之外,元丰山没几个人可以与你同等境界一战。那道士是出自于苏庭的门下,不能以常理而论。”
    云宫不敢多言,她心知玉灵仙子这回用她来考验元丰山,甚至是想要打压元丰山。
    她本以为自身败了,仙子必将迁怒于她。
    未有想到,玉灵仙子却也淡然平静。
    “希望再过百年,元丰山的弟子,每一个都如苏新风这般出色,才不负祖师道统的传承。”
    玉灵仙子叹了声,说道:“陈青此人,连记名弟子都算不上,自创一座宗派,胆敢以道祖为名,放在当年,我早已把他打死了……如今三界均已默认此事,元丰山已是清原祖师的道统,那么这座宗门便不能逊色于其他仙宗,甚至要压过其他仙宗,才不负此名。”
    云宫身为浣花阁弟子,顿时不敢言语。
    玉灵仙子也不理会于她,只是抬头望天,喃喃道:“时机越来越近了,当道祖超脱,所遗留下来的道统,便是他最后在这三界六道之中存下的轨迹了……”
    ——
    洞府之中。
    “小子,今天不错,没有给师父丢脸。”
    苏庭笑着说道:“尽管比起当年为师来,还差了几分,不过今日确实长脸。”
    苏新风略感无言,说道:“弟子跟她斗了没几回,一身本领几乎都用尽了,才不得已,运用这化虹之术,从背后偷袭,其实不大光明……倘如再斗一场,她有了防备,弟子便不是对手了。”
    苏庭摊了摊手,说道:“反正这一场你胜了便是,今后再斗一场,那也是今后,以你的进境,就算她不封修为,你也未必怕她。”
    说到这里,苏庭拍了拍掌,笑着说道:“你今天回来,前些时日,为师也将你姑姑请来了,今晚准备一桌晚宴。”
    苏新风颇感无奈,说道:“您老眼下需要顾及的,该是那些伤者才是。”
    苏庭笑了声,说道:“不急,不急。”
    他眼眸闪烁,光芒隐现。
    反正玉灵仙子已经来了,也已经答应出手救人,那么便也不急了。
    ——
    苏庭之所以不急,是因为刘泊静还没有考虑好接下来的谋划。
    或者说,急在刘泊静谋划未定。
    “这问题有点儿大啊。”
    刘泊静揉了揉眉宇,神色极为难看。
    他探查苏关儿的消息,没有探查出来什么方向。
    考虑如何布局,把苏关儿这尊大魔拿下,也尚未定下真正的谋划。
    反而是人世之间,朝堂争斗已经分出了大势。
    新朝这边,先帝丧葬才落,新帝刚刚登基,原本节节败退,但一场天气,大周先锋军损伤不小,才勉强稳住败势。
    然而大周这边,受挫之后,皇帝御驾亲征,士气大振,几乎打下了新朝的一般领土。
    但就在这个时候,大周皇帝驾崩了。
    这一位大周皇帝,算是励精图治,平定叛乱,颇有才能,倘如他能坚持下来,一统中土之势,已然定下。
    然而他如今年岁也再非登基之时,之所以御驾亲征,便是迫切想要在有生之年,一统中土,而不愿遗憾老死于病榻之上……正是因为年岁不小,加上气候变化,奔波一路,病入膏肓,无药可救。
    大周士气顿时低迷。
    太子匆匆登基,立为新帝。
    然而新朝这边登基不久的这位皇帝,却也同样看准了时机。
    原本被大周打下来的一半领土,产生了乱象。
    大周留守兵力不足,各地仍有新朝暗藏之人,致使乱象纷呈。
    新朝开始了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