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9章 发展养殖业
    眼看已经十一月初了,京城的孙老板已经几次让秋生捎话该供应火锅底料了,肖瑶由于忙着房子的事,一直拖着没开始做。而且因为忙着盖庄园,把采蘑菇,种蘑菇的大好时机也给放过去了。
    庄园一安排妥当,肖遥抓紧时间开始安排工作。
    肖瑶让刘管家给自己院子里招了两个负责给自己和小翠洗衣服,打扫房间,看管锯末炉子的小丫鬟。一个负责看院门,清扫院子,烧洗澡水的妇人。和一个负责做饭的妇人。这样就把小翠完全解放出来,让她领人炒制密料。
    肖瑶让刘管事的娘子刘嫂在村里的佃户中找了十个手脚麻利的村妇,五个人让小翠带着在第二进院子,肖瑶专门建的大厨房里炒火锅密料。五个人由刘嫂带着,再租五头毛驴,在第一进院子的磨房里,磨面和磨玉米糁。她准备把地里出产的粮食让秋生在铺子里卖,铺子本就是两间相同的宽大门面房,从中一分为二,一边卖菜,酱,火锅底料和锅,一边专卖米面油和各种豆类等杂粮,米,面主要卖农庄自己产的,(现在农庄暂时还没有生产出许多小麦,水稻还没收获,可以先从别的农庄进货。)杂粮和油脂秋生可以自己掌握从农户手里收购。至于铺子的人手配备,由秋生自己做主,该添几个人,说一声就是了。
    肖瑶在十月中旬就捎话给秋生,让秋月准备做火锅底料的事。她嫌全部从京城进调料太费事,费车。就把一般调料的炒制交给秋月在铺子后面雇几个妇女做,秋月本是熟手,只不过按肖瑶的配方教会雇来的人就行了。小翠带人炒的密料用马车从乡下送来,秋月只需按肖瑶写的比例给每罐加入拌匀就可以在前面铺子里出售了。
    秋月终于有了事做,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让哥哥找人在第二进院子里盖了大厨房,砌了十个炉灶,跟十个住在附近的贫家小户的妇女说好。单等肖瑶一声令下,就可以开工了。
    十一月初,肖瑶终于捎来了配料单,并带话说可以进料开炒了,要求秋月单独做账,货款和铺子里的其他买卖分开,进料银子可以先从秋生那里借出,待售出底料挣下钱再归还。火锅底料的钱,由秋月单独收存上交。肖瑶也是为了培养秋月独挡一面的能力,她觉得秋月是个有想法,有奋斗目标的女子,不该被这个时代的封建思想给埋没了。
    当初肖瑶随口说的吉祥菜店的招牌,现如今已改成“吉祥粮油菜食店”。店面也重新粉刷一新。别看店面不大,也不起眼,还不在正街上。京中除了住在附近的老百姓,大多百姓都不知道这一字号,可在京中的达官贵人和各大知名酒楼的掌柜心中,可是大名鼎鼎!这里有他们在别处花多少银子也买不到的新鲜东西。
    因了店铺的名气,店铺掌柜的王秋生也有了不小的名声。附近的地痞流氓几次想寻衅闹事讹些钱去,都没敢下手,他们摸不清掌柜的是什么来历。开这么个小铺面,却常常有达官显贵人家的管事的进进出出。因此自开张以来,铺子里的生意,虽因无菜可卖,帮肖遥订购瓷器、铁器外带锯末等,萧条了几个月,现在重新开起来,依然是顺风顺水的。
    秋生经过历练,也越来越成熟了,不仅把铺子里的生意,自己采买的货物,经管的账目料理的井井有条。还把给农庄采买调料、长期大量收购锯末、兼管农庄送粮,送菜,送调料的车夫和马匹的吃饭,休息和饮水事宜,都办的有条不紊,妥妥当当。现在妹妹的调料采购,和账目问题他也是全力支持。正像肖瑶期待的那样,成了肖瑶最得力的左膀右臂。
    十一月中下旬,农庄迎来了第一次试种水稻的收获季节。
    肖瑶和刘管家带着五个庄丁一起来到了田间地头,帮着种稻的佃户收割,晾晒。让肖瑶高兴的是,水稻不仅试种成功,产量还不低,亩产带壳稻八百多斤。也就是说净产量怎么也有六七百斤。肖瑶按当初的承诺给种稻的三户人家按麦子的最高亩产量,每亩兑现了四成麦子,还额外给了每亩四钱银子,作为敢于尝试新事物,敢于冒险的奖励。让他们给田施好肥,休耕几个月,明年开春种蔬菜。三户人家都高兴的不得了。三户人中,有一家是收了菜又种水稻的,两种新品种他家都种了,获益最多最大。高兴的逢人就夸跟了好东家。
    稻子收进仓,肖瑶犯了愁,村里没人会舂米,总不能把带壳的大米送到铺子里去卖吧?思来想去,这个任务只能交给秋生去做。于是写信让他在京城找一个南方会舂米的人,花钱雇来给村子里的人教会舂米。
    刘管事安排一个庄丁带着几个农闲下来的壮劳力,把三十亩地产出的二万四千多斤稻子,(扣除了留种的稻子)全部舂成白米。肖瑶给农庄留了五百斤,剩下的都一车车送到了铺子里。南方的大米多是一年两熟到三熟的,口感没有北方大米香,好吃。而且不够筋道。这在古代和现在都是一样的。而且由于送到北方路远,运费高,价格还相对高些。
    肖瑶的米由于口感比较好,又没有长途贩运的费用,产量又是这个时代不可企及的高产,所以同样的价格下,利润本来就高。由于主要是卖给权贵之家,肖瑶让秋生把价格提高了一成。销售情况还是挺好。肖瑶乐得眉开眼笑,她穿到这里,真是种啥成啥,卖啥火啥!钱赚大发了。
    累了好几个月,局限于这个落后时代的各种条件,终于把自己的庄园盖起来了。虽然比前世自己的设想差远了,可在这个时代应该算是够舒服够享受了!皇上住的宫殿虽然够大,够华丽。也没有自己的庄园住着温暖舒适。这就够了。
    肖瑶想好好的休息一下,前一阵子太累了!她从来都不是个事事亲力亲为的工作狂。之前的繁忙,是因为盖庄园别人无法代替她,她必须亲自上阵。现在,大事都安排好了。她要给自己放个大假。
    庄园里磨面,送粮,送调料,送辣酱,收锯末,养殖场等等杂七杂八的事都有专人在做,刘管家认真管理着。她没什么可操心的。店铺有秋生打理,她也很放心。小翠每天领着五个妇女炒密料,很是尽心尽责。
    肖瑶今年在清汤,浓汤,滋补三种火锅底料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微辣,麻辣两种口味。这两种口味虽然炒的少,可辣椒辛辣的味道刺激的几个人可没少打喷嚏,流眼泪。肖瑶看她们太受罪,让伺候自己的小丫鬟,连夜按自己说的样子,给每人缝了一个棉布口罩。
    肖瑶每天睡觉睡到自然醒,起来吃了饭,就带着从村里招来的小丫鬟到村外的田野、山坡、树林去转悠,转累了,就回来休息,因气侯已进入冬季,植物的叶子都枯萎凋谢了,也实在没什么景致可看,转了两天,肖遥就没了兴趣,注意力不知不觉就转到鸡场、猪舍、牛棚、羊圈去了。唉,她现在也变了劳碌命,整天闲着也实在无聊,何况农庄的许多事还没有弄好。
    养殖的棚舍虽然盖好了,其实里面并没有多少动物,鸡场只有十来只鸡,猪舍只有五头半大的猪,牛棚里有两只牛娃儿,只有羊圈还差不多,有三十几只羊。
    肖遥苦笑起来,这也能算养殖?叫来刘管家,让他派人到附近村子的农户家里大量收购鸡蛋,猪娃,牛,羊。同时在村子里招几个饲养能手,来分工管理喂养这些动物。现在正是农闲时节,村里的壮劳力都闲着没事可干,刘管家一招呼,就来了二三十人。
    刘管家留下四个人,分别派去四个养殖场跟原先的饲养员一起干活,其他人都派下去到附近村庄去收购猪羊牛和鸡蛋。几天下来,各个圈舍都初具养殖规模。
    猪舍里有了二十头大小不一的猪,羊圈里有了六七十只羊,鸡场收到三百多枚鸡蛋,只有牛最少,只收到三头老牛,两头壮年牛,和两只牛娃,加上原来的两只牛娃,总共不到十头。刘管家还叫佃户们捎带从亲戚朋友处要来了六只小狗娃,两只猫。四只狗分给四个饲养室各一只,另外两只,一只放在庄园大门口养着看门,一只放到肖遥住的第三进院门上,单给肖遥看院子。猫就放在庄子里散养着,主要防老鼠糟践粮仓的粮食。
    肖遥打心里感到满意和高兴。不愧是大管家,想的就是周到。自己就没想这么多。外有秋生,内有刘管家。真真正正是自己的得力干将和助手。自己少操多少心啊?
    肖遥按养殖书上说的先进饲养办法,给四个养殖场的饲养员都嘱咐了一番,叫他们遇到问题就来找自己。让刘管家给每个养殖场分发了充足的玉米等主要饲料。自己则一门心思搞起了孵化小鸡的事。
    她先是让人在鸡场的一间房子里盘起了一个大火炕,然后在火炕上密密地铺了一寸厚的麦草,手里拿着温度计,(当然是她从前是带来的)让人一会儿给炕加火,一会儿减火。来来回回试了一整天,才找到书上孵化小鸡的最佳温度。肖遥一边做,一边给鸡场的饲养员教。她专门在村里找了两个三十岁左右精明能干的妇女来跟自己一起搞孵化的事。
    把三百枚鸡蛋,小心地放在火炕上的麦草上,在鸡蛋上面再薄薄地盖了一层麦草,肖遥让两个妇女过半个时辰就用温度计量一下炕上的温度,必须让温度一直保持在37到38度左右。地面还要时常洒点水,保持一定的湿度。两个妇女都学会了使用温度计,肖遥才放心回去。
    每天她都要去孵化室看看,其他时间就在后花园指挥帮工搭建温室,她想建一个四季都能生长新鲜蔬菜的温棚。让自己庄子里的人时时都有新鲜蔬菜吃。
    因为在给自己放假期间,她并不很赶着干活,每天几时睡醒,几时才收拾利索了叫人来干。
    俗话说:“鸡,鸡,二十一。”到了第二十一天,火炕上的鸡蛋开始有动静了,一只只鹅黄色的小鸡,啄开蛋壳孵出来了。三百个鸡蛋,孵出了一百三十多只鸡,剩下的都是没受精的蛋。肖遥很高兴,小鸡孵化成功了!以后鸡场可以自己孵鸡苗,不用再到村里收购了。
    两个村妇惊奇地看着啾啾叫的鸡娃,心里对肖遥佩服的五体投地。说实话,当初肖遥让她们守着火炕量温度,说是要孵小鸡,她们嘴上不说,心里直笑话:从来孵小鸡都是母鸡婆的事,东家一个男人家怎么会做这样的事?火炕咋会孵出小鸡?
    在事实面前,两个妇人再也不怀疑东家的本事,对肖遥从外表到内心都是毫不犹豫的恭敬服从。
    肖遥让她们腾出鸡场的一间大屋子,在屋里生了锯末炉子,给鸡搭了晚上睡觉的麦草窝,先把小鸡在屋里饲养起来,等羽翼长的丰满一些,能抗寒了,再放到外面的露天鸡场散养。
    外面的十几只鸡,有两只公的,八只母的,四五只半大鸡。肖遥让她们每天注意收鸡蛋,攒够一百只,就照第一次的样子,在火炕上再孵小鸡。这样鸡场的规模就会很快扩大了。
    解决了鸡场的问题,肖遥的温棚也搭好了。
    前世搭温棚主要用的材料是塑料薄膜,既透光又挡风保温,这里可没有塑料,木料倒是不少。肖遥就让从村里找来的工人,用木材搭起一人高的长方形木架,两三分地搭一个,一共在后花园搭了五个。由于肖遥新建的庄子扩大了面积,不仅从三进的院子变成四进,长度增加了,宽度也增了十几米,原先的后花园,扩大了两倍还多,足足多出两亩多地,一亩地肖遥春天里已经种了各种果树苗,剩下靠墙的一亩多地,就用来搭温棚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a href="http://" target="_blank"></a>,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