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人情
    赵石目光闪了闪,被人套话,在所难免,他一直琢磨着的,其实是,能不能趁此机会,争取一下李圃的支持。当然,这么做很有可能适得其反,年后攻取西夏的事情,在他想来,还是在御前说清楚的好,那个时候,有成武皇倒着,圣意也已明了,像李圃这样的人,很可能在权衡一番之后,便会选择站在皇帝陛下一边。
    如果此事在私下提起,李圃的反应很难预料,就像方才李吉那样针锋相对,是不是出自李圃的授意?
    到底是试探,还是表达其他一些什么,他可没有南十八,陈常寿那样的本事,所以,冒然提起此事,他心里可没底。
    还是等入宫面圣之后,再商议一下吧,其中难免有些波折,但因为耐不住性子,而坏了大事,可就不应该了。
    打定了主意,他微微拱手,“李相过奖了,金人之败在于何处,李相应该比我更清楚才对,到是东北蒙古诸部,赵石要比旁人多了解些才是真的。”…
    李圃点了点头道:“我大秦上将之中,也就将军曾北上草原,我等于草原部族之了解,全出于将军,在这个上面,自然是将军的话更有见地,不过胡人屡兴于漠北,而今中原还未安定……这天下纷争,到底何日是休?”
    一边顺着赵石的话头说着,一边心里想,听方才之言,这位大将军看来近些年应该是无意于金国了,那么。进兵的方向应该是哪边?
    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李圃已经感觉到。战事迫在眉睫了。
    张培贤已经接连上书求战,折汇那边的求战之心也不比张培贤差到哪里去,殿前司禁军无论军制,将校军官,兵力,粮草辎重也都日益完备,就不信种遂没有其他打算。
    到是夔州的赵方,还是那般安静。作为蜀中降臣,是个什么样的心境,也到可以理解。
    不过到底是后周,还是西夏,就不太好说了,大将军赵石回京,听风声,好像要停驻京师一段时日,这般说来,应该是攻伐中原才对。
    但话说回来了。赵柱国回京,也有可能是向陛下进言。掉头攻取西夏……不过也不用着急什么,不论用兵于何处,近日可能就要见分晓了。
    也不急于做出决定,那应该是枢密院操心的事情。
    在军国大事上,他说话的份量即便不如当初杨感在位之时,但还是要比枢密使汪道存重上许多,但到底不是正德年间了,枢密院权威日重之下,许多事情,不是他不能开口,而是不便开口。
    而到了成武皇帝登基,朝堂重臣们的意见,甚至有些时候,比不上那些征战在外的大将军们了。
    这是征战天下必然要付出的代价,历朝历代都不能免,没什么可奇怪的,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之辈,除了那几位马上皇帝之外,好像也就诸葛孔明,前朝李靖等寥寥几个而已……
    不管他心里在想什么,那边赵石沉吟片刻,道:“胡人多惑于女子财货,初时并无多少野心,只当汉人辅佐之后,为祸才烈……”
    李圃抛下那许多心思,歪了歪头道:“早就听闻将军于河中,河东诸处立下许多论罪碑,可就是为了此事?”
    这还是他头一次问及这个,而当年河中之乱,也正是王正清欲拆除论罪碑所起,当然,王家并非是因为这个论罪碑碍了他们什么,只是想引起纷乱,不过是意在大将军赵石而已。
    不过确实,那论罪碑触碰到了许多人的隐秘之处,朝中褒贬不一,就像这位大将军历来行事一般无二,总是伴随着诸多争议。
    说着这些,谈话的气氛也渐转平和。
    赵石笑笑道:“当初没想那么多,赵石只是深恨一些家伙,损我兵将,再者,河中民心未定,有许多人还念着那些与我死战的金人地方官吏,感念其恩什么的,很是不利于安靖地方。”
    “所以,我这里也没什么好说的,不如细数其罪状,昭告于天下,让百姓自己明辨是非,顺便省去了许多麻烦,还能少流上一些血不是?”
    “后来,成效很是不错,我就想了,中原诸国争雄,还可以说是咱们汉人家事,各为其主,无论成败存亡,都没有什么话说,但胡人非我族类,更乃外敌,寇我河山,役我百姓,夺我妻女,胡人禽兽之行,历历可数,却还有我汉人,争先效命,却还有脸称之为大义。”
    “若不趁早扼之,将来不知有多少人要受此风气荼毒,所以,后来每到一处,这论罪碑便先要立起来,说起来,朝中也应该有些议论才对,也就是李相这样的重臣,深明大义,才会知道赵石之苦心。”
    听了这番话,李圃笑了起来,顺手举杯,道:“将军此言,此举,皆开前人未有之先河,却也说的有理,可见,将军之功勋,得来非是侥幸,来,为了那论罪碑,老夫先干为敬……”
    赵石举杯相陪,气氛终于也整个缓和了下来,赵石一边喝酒,一边还在心里念叨,一样是李家之人,瞅瞅人李圃说的话多好,再听听李吉说的,恁的不中听。
    此时李吉则在旁边,嘴唇蠕动,很想就此事说上两句,但之前被堵的太狠,却是不敢再轻易插言了。
    放下酒撰,赵石眼珠转了转,随即道:“说起这些胡人来,赵石到是听闻,吐蕃,西夏使者都来了京师,不知李相准备最终如何应对?”
    此言一出,不仅李圃,李吉那里也是精神一振,这才是如今朝中最为关注的话题。
    李圃眼光闪了闪,反问道:“将军于胡人之事上,多有见地,不知将军认为,朝廷该如何处置呢?”
    赵石抬头看向李圃,半晌无语。
    李圃被他瞅的有些尴尬,知道自己习惯使然,这话说的有些轻率了,眼前的可不是中书大臣们,在他面前必须先各抒己见,再由他来决断。
    清咳了一声,掩饰了一下自己的尴尬,李圃才道:“朝臣中所纷纭,中书也无定论,不过老夫认为,无论西夏,吐蕃,彼即有求于我,便可从容周旋,驳其无礼,受其诚意,只要秉此而为,断不会有伤国体才对。”
    说罢,目注赵石,便没有开口的意思了。
    等于什么都没说,赵石心里又是不满意的又道了一声,老狐狸,亏还有着耿直之名,这般兜圈子,也不知直从何来。
    他却没有想到,能让同门下平章事李圃兜圈子的人,朝中又能有几个?
    见李圃已经不打算说话,赵石又望向李吉,道:“不知李大人又做何想?”
    此时,貌似话语权已经抓在了他的手上,但在这个话题上,无论是李圃,还是李吉,都有着太多的余地和说辞,反而是他自己,不能随便说什么了。
    当然,提起这个,赵石这里已经是准备好了露些话风出来,等到御前问对之时,也好让李圃有个准备,算是再次卖个人情。
    至于向李吉发问,只是他敏感的感觉到,这位户部尚书大人恐怕会说出很不一样的话出来,回去跟南十八,陈常寿两个念叨一下,说不定对朝局会有个更清楚的认识,而且,户部尚书这个位置,在将来十数年间,对于前方大军来说,会非常重要。
    和李吉说话的机会越多,越能清楚这位的为人处世,也将决定,户部的主人到底该不该换上一个人。
    还是那句话,如今兵部,户部,即便不是他的人来掌管,但也绝对不能落入敌对之人之手便是了,换句话说,必须要得到他的认可,为此,就算得罪于李家,他也在所不惜。
    李吉愣了愣,然后就是漫长的思索,看的李圃都有些脸红,堂堂户部尚书,气势上落于下风也就罢了,竟然一至于此,真真是让人无语,若是将来当了李家家主,一旦受挫,便如此进退失据,又如何能守得住家业?
    直过了半晌,李吉才道:“吐蕃也就罢了,狂妄之极,断不可就此允之,然西夏……割地求和,或可许之?”
    赵石笑笑,心道了一声,果然,而这位李大人虽然隐隐有着敌意,但这人确实却比李圃实在多了,他也有所感觉,这两位李家位高权重的兄弟之间,恐怕并非那么融洽,隐隐间好像有着争风头的意思。
    随即,他便道:“李大人果然识见不凡……只是,我却觉着,西夏人并非那么牢靠。”
    李圃眼睛亮了亮,心里马上便安稳了下来,有了这么一句,若是入宫问对,他心里便有底多了。
    李吉神色变了变,复杂的瞅了一眼赵石,点头道:“多谢将军。”
    两次相谢,其实谢的都是一件事,却让赵石领了两个人情,这买卖并不算亏。
    不过之后他便有些难受了,李圃这里放下了许多心事,说起的事情便让赵石觉得头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