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4章 分赃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事情,也有自己不擅长和厌恶的事情。哪怕重生一次,也不可能全知全能。
    对于冯见雄来说,他骨子里有一股黑客式的钻空子桀骜不羁。这也就注定了他做实事儿可能很牛逼,但是在任何体制内务虚都不太在行。
    这种不羁,不光是不能做官,也一样不适合搞学术。
    时至今日,他依然记得上辈子刚刚踏上没几年时,有一次做专利代理人时,参与了一个大的技术项目,自己投入也很深。最后结项验收时心血来潮,站在系统工程师的立场上,写了一篇总结技术应用场景的论文,洋洋洒洒很用心。他留着也没用,就一并卖给了客户单位的负责工程师。
    客户单位的负责工程师看了之后,语重心长地评价:“文章是不错,但是干货太浪费了!一次工程实践,发现这么多新应用干嘛?你不会拆成三篇论文么?那样就够我们这边三个人评中级职称了!”
    今时今日,这一幕似乎又要重演。
    邱雪面前,摆了几份文章的打印件,上面圈圈点点划了好多线,把文章大致分割成了几块。她就指着文章教育冯见雄:
    “你这些东西,当作博客发出来太浪费了!而且这么多新意,堆在一篇文章里,主次也没了。好好整理一下的话,完全是可以当论文用的。如果挂我的名字,上国家级期刊也不是没有希望……”
    邱雪说到这儿,似乎也意识到不小心说得有些急了,颇感不好意思,便想岔开话题遮掩一下。
    倒是冯见雄一贯察言观色,立刻抬手做了个虚扶制止的手势:“邱老师,我的东西都是随便写写的,完全不成体系,从来都没想过可以整理成上台面的东西。您如果觉得还有改造的价值,那我也很愿意请您斧正。不过你也知道的,我是真的不懂论文那些条条框框。”
    见冯见雄这么上道,邱雪也松了口气,不再打官腔了:“那这样吧,你提供素材,我帮你改,你想要,我就给你第二作者——我也不占你便宜,实话实说,这些东西挂我的名字职称,对方国家级期刊的审稿编辑才有可能放过去,如果挂你的名字,人家看都不看就打回来了。最多投个省级期刊。”
    “我理解,完全理解。”冯见雄示意对方不必解释。
    邱雪竟然有一丝不好意思,想了想,又说:“看得出来,你也是个挺上进的孩子,这样吧,发下来的稿费,我都给你好了。另外,我在学校里的法律援助中心还挺说的上话,你要是愿意,在校期间就可以过去实习——法律援助虽然不能收律师费,但是毕竟可以积攒一些诉讼和代理经验,还能报账冲销一点费用……”
    冯见雄答应了这个条件。
    邱雪提到的“法律援助中心”,是金陵师大一个校直属设立的机构,虽然里面的人大多数是法学院的,但行政级别是跟法学院平级的。
    根据《律师法》,所有执业律师每年都有义务免费提供一定时数的法律援助,可以是去社区提供普法咨询,也可以是免费给穷人打官司。除了律师之外,其他在法律类院校执教的人,也是“鼓励”提供这种援助的。
    金陵师大设立的这个“法律援助中心”,主要靠一些年轻的法学院老师组织,也吸纳一些优秀的学生做事。在冯见雄大四通过司法考试之前,这也是他唯一合法的在没有律师证的情况下接案子的渠道。邱雪答应帮他拉进法律援助中心,也算是一个不小的忙了。
    话彻底说开之后,邱雪也吐露了更多的内情,也算是取信于冯见雄,冯见雄也少不得把自己捏造的未来打算大致说了一下,安安老师的心。
    交谈中,冯见雄才知道原来自己当初的预估有错——邱雪虽然才工作三年,但已经获得“讲师”职称两年多了,属于刚刚转正就直接授讲师职称、眼下则在蓄力冲击副教授。
    原来,各个大学的职称体系松紧还是略有差异的,只有北大清华一级的才卡得特别严格。
    而对于大多数211大学而言,硕士留校的老师,才是第一年实习期过后,给予助教职称、然后再熬三五年当讲师、35岁能升副教授就算不错,教授则至少40好几了,还得有成果。
    但邱雪是博士留校,所以实习期就是助教,一年实习期满后直接提为讲师,算是中级职称了。从这个角度看,早些年的时候学历高对于留校任教还是挺有好处的,当然前提是博士能最快速度读出来——要是像很多不会做人、被导师当廉价劳动力奴役到30岁才毕业的博士,那根本就省不下时间来。
    按照金陵师大的评职称体系,讲师只要省级期刊多发一些论文,再有一篇国家级期刊,就行了,几乎等于没门槛。要当副教授,则要国家级期刊跑量,再有至少一篇“双核心”的专业期刊论文。要想当教授,那就得批发好几篇“双核心”乃至更高规格期刊的论文——当然,别的年限、资历这些指标,也还是要考量的。
    这个标准,还是针对已经占了本校大多数院系的偏文科专业的,算是容易过的了。
    毕竟文科类的研究几乎都是在中文期刊上厮混,跟老外没什么关系——尤其是法律这玩意儿,一国有一国的司法体系和理论体系。中国法的最高学术权威,就只看本国,不看外国。
    不像搞自然科学的教授那样,为了个职称还要苦逼地刷外语的sci检索期刊。
    邱雪如今是讲师,她已经写过两篇国家级期刊的论文了,只是此前投成功过的那两个期刊社都没达到“双核心”的档次。
    这次冯见雄给她提供的那些为《物权法》鼓吹、歌功颂德的素材,她自忖做扎实了之后,再上上国家级期刊没问题。如果狠狠拼一把,再打听一下是谁审核的,下点本钱,也不是没希望上“双核心”。
    所谓“双核心”,是指一本期刊要进入目前国内五大公认的中文期刊索引遴选体系中的至少两个。进入“核心”的期刊不一定是国家级的,某些牛逼地方大学的学报也有可能进“核心”。但是目前就学术界的地位来说,“核心”的地位基本上和“国家级期刊”这个指标不相伯仲,甚至略有强势。而一旦做到“双核心”,那就普遍公认比一般国家级期刊牛逼。
    就文科的专业来说,目前主要公认的核心索引遴选体系,有北大的“中文核心期刊”,还有南大的cssci,另外就是国家社科院文献中心和社科院学报等几份索引。
    在法学领域内,这五大索引中的每一家,都会收录十几家到二十几家的法学类期刊作为其核心期刊。还有更多的综合性的学报。
    邱雪为了当上副教授,一般是盯着几家同时上北大和南大索引的专业期刊投,比如《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法商研究》、《政法论坛》、《法学评论》……当然,至今她还没有成功在那些上面发表过。
    符合这种档次条件的法律类期刊,全国加起来也就不到15家,有些还是双月刊、季刊。所以每个月全国够这种档次的文章,可能只有200多篇,一年也就3000篇左右——但是,全国100所211,数千所本科,每年想要当副教授的法律类老师,可不止3000人,所以竞争还是很激烈的。
    更何况发论文不是分猪肉,而是典型的马太效应重灾区——旱的旱死,涝的涝死。牛逼的名家已经名声在外了,别人说不定一看名字就给过,所以那些已经不需要凑职称的大牛,可能就要瓜分掉这每年3000篇论文中的绝大部分。
    而学校差、职称低的人,文章再是花团锦簇,被直接否的概率也很大。拼死拼活可能只能争夺那3000篇名额中的几百篇——换言之,全国所有大学加起来,法学类的副教授以上职称,每年能评过的也就几百人。
    ……
    或许是因为上辈子完全和学术界脱节,冯见雄真没怎么关注过学术圈子里的发展和生态逻辑。
    也就今儿个被邱雪盯上了,才临场扫盲了这么多行情。
    虽然一开始的时候他觉得邱雪挺烦的,苦口婆心。听多了之后,倒是发现自己知道的很多干货,还是颇有发挥余热的余地——他虽然不擅长写论文,但这不代表他肚子里干货不够多。
    对于未来15年中外各国的立法趋势,他冯见雄可谓是了如指掌的。哪国哪一年会颁布什么法律、期间各派利益有些什么斗争博弈,两世为人的冯见雄都是一清二楚的——上辈子他就靠这些法律吃饭的。
    退一步说,就算他不想写立法过程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博弈,他至少还能预测“某些法律颁布实施后,会有哪些僵硬性的弊端,容易被人钻什么空子”。这样的钱,他上辈子就没少赚。
    换句话说,用现在这个事儿举例。如果邱雪还想继续多跟踪物权法的论文,冯见雄完全可以给她写一些风险展望型的文章,“预测”一下物权法出来之后,各地的钉子户们会如何用物权法作为武器,升级钉子斗争的模式——而这种文章一开始或许上不了非常牛逼的期刊,一旦等《物权法》落地之后,一切应验,邱雪很容易就会落下“神预言”的敏锐,而被各方智库看上。
    要是冯见雄自己如今有学术地位,他也可以自己这么刷脸。
    可惜他没有。
    所以目前只能拿点儿不值钱的干货,上博客刷刷脸,立贴为证分析一些法律界的“神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