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11章 经济繁荣(感谢诸神大大打赏)
    中华帝国的日用品等轻工业,也广泛发展起来了。
    帝国立国十一年多以来,朝廷主动发起两个五年计划,而这其中,最为核心的,除了军工工业、采矿冶金和铁路等交通新建之外,民用工业等实业的兴办,成为其中的重点。
    朝廷和各地的地方官府纷纷出台兴办实业、鼓励融资投资等措施,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民间资本兴办实业,进行投资,不断减轻各类税收,加上交通的不断完善发展和民间的富裕、劳力的充沛,提供了工商业发展的良好土壤,整个中华帝国的工商业,特别是民用工业,纷纷进入高速发展的繁荣期。
    而且,因为朝廷的土地制度,加上圣肥的使用和领土的增加,大为促进了粮食产量的增长,有了余粮,朝廷又定好了最低和最高粮食价格,每年收购大量的粮食轮换着储备,价格就在那里,这样一来,各地地方官府的乡绅越来越发现囤积土地还远没有投资实业划算。
    有了余粮的百姓,经过了数年的减税,少量人手中开始有了余钱。这些拥有余钱的人比例虽然很低,一个村落,也就那么几十户人家或是几户人家,但架不住中华帝国庞大的面积和人口基数,手头上有些钱的百姓绝对数量却是不少。而且,随着发行的圣币这种可以替代银币的纸币流通,修建铁路、在厂矿里做工的民夫工人也越来越多,民间的货币慢慢地积聚得也越来越多了起来。
    有了闲钱,而且大多数还不是可以长久保存的银币铜钱,自然内部消费和投资也开始多了起来。而这两样,无一不促进着帝国的工商业发展。更何况,随着帝国的海外地盘和殖民地越来越多,外销一直在进行之中。
    推动后世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此刻提前上百年便在在这个古老的大地上开始飞奔起来。
    没多久,各地相继出现了一些民间的纺织大王、面粉大王、火柴大王、肥皂大王、酿酒大王、煤饼大王、造纸大王、钟表大王、皮革大王、制糖大王、陶瓷大王、玻璃大王、药品大王等等。
    一名叫胡西园的无锡商贾,在无锡、苏州、上海、杭州和圣京、天津、登州等地兴建了近十家面粉厂,每年的产值超过五百万圣元,成为名副其实的面粉大王。他的面粉厂供应的面粉,完全能供应人口超过二百万人的圣京城的所有粮食。
    一名叫刘红生的商贾,在看到西洋火柴的便捷之后,从银行贷款,在工厂发达人口众多的上海开办了红生火柴厂。他注资收购北欧的瑞典一家大型火柴厂,引进瑞典的火柴制造技术和工人、原料以及成套设备,还自行研发创新,制造出质量优良的火柴,使用便捷和安全程度超过了瑞典自身出产的火柴,一推出市场便获得了整个上海的轰动,继而向瘟疫一样像整个江南和中华帝国扩散。帝国稍微有些闲钱的百姓人家,都争先恐后地购买火柴。
    火柴的供不应求,让刘红生很快发家。他不但不急于还清银行的贷款,还继续借贷投资各地,在各地兴办红生火柴厂分厂。
    并且,他在火柴厂中率先建立成本会计制度,对各分厂的生产、消耗、工资和费用逐项进行分析比较,核算成本,找出问题,改进工作。还利用糊火柴盒不用固定工,而用家庭型劳力,大大降低了成本,使得他的火柴生意越做越红火,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红生火柴厂甚至击败中华帝国各地官府开办的火柴厂,成为帝国第一大火柴集团,拥有大小分厂共五十多个,遍布近二十余个省的五十多个府。每年的火柴产量,达到近千万盒。若是按照每盒标准50根火柴的话,他们家生产的火柴,已经能让整个中华帝国每人领到一根。
    若是说火柴大王刘红生还是小打小闹,每年赚到手的不过数十万圣元元的话,广州府南海县商贾项松茂这一位肥皂大王,还有泉州府商贾黄奕柱这位人称帝国蔗糖大王,这两位商业大亨就远非如此了。
    项松茂原本是南海的一名大地主,早在帝国成立之前边响应朝廷号召,将田产全部变卖,投身广州的贸易生意,成为南洋公司的一名民间买办。数年下来,积累了不少财富,碰上朝廷鼓励兴办实业,便创立了一家松茂制药公司,不成想,药品没生产出多少,反而是发现肥皂生意惊人,他便将松茂制药公司改成松茂肥皂公司,生意红火起来,几乎垄断了大半个广州府的肥皂生意。
    并且,因为本身也在广州城的南洋公司出产烧碱,有制造肥皂的重要原料,松茂肥皂公司有足够的成本优势,这种原本只适合有钱人使用的肥皂,价格倒也不高,一下将使用肥皂的习惯推广开来,并且,通过广州,向帝国其他重要海港城市和内地,以及欧洲等地传播起来。
    尤其是这松茂肥皂,出售给欧洲的王室贵族们使用,遭受到他们的热烈追捧,即便是一小块肥皂的售价达到同等体积纯铜价格的地步。
    根据去年统计,总部设立在广州、在各地拥有3大制皂工厂的松茂肥皂公司,每年的产值达到700万圣元,净利润估计超过500万圣元。而此时,才刚刚起步的自以为是全世界第一的英国利华兄弟制皂公司,每年的产值还不到5万英镑。
    而泉州府商贾黄奕柱,则更是恐怖了,不过,种种迹象表明,他开设的日兴糖业,不是他一个人的,而是一个庞大的糖业帝国,是由许多南洋以及福建商贾联合集资兴办。
    泉州、南宁、琼州、漳州等地的甘蔗种植面积越来越大,特别是吕宋岛和爪哇岛被中华帝国占领之后,因为移民政策和南洋公司的逐渐转型,甘蔗产量越来越多,南洋公司用来榨糖的原料需求却越来越少,黄奕柱抓住这个机会,先是在家乡泉州召集同乡集资兴办一家日兴糖业公司,正好因为铁路修建成功,泉州通往内地的江西、北面的浙江甚至通过这两个方向通往整个帝国各地变得方便快捷无比,蔗糖因为便于运输,一下便深入帝国内地开始销售起来。
    而后,中华帝国击败英国远征军,欧洲战场和美洲战场的主要战争都全部平息了下来,世界进入静悄悄地发展阶段,这段和平时期,让世界糖价大涨,毕竟,欧洲人喝咖啡多半都加一些蔗糖。正是这次大涨,让黄奕柱的日兴糖业一下崛起。
    各地商贾都纷纷投资,黄奕柱也治理有方,将日兴糖业迅速拓展,连续在各大甘蔗产地增建了数家制糖工厂,并继续推动百姓种植甘蔗,这样没几年,日兴糖业已经成为一家糖业霸主,连最早发展糖业的南洋公司都在这一块无法与日兴糖业叫板,每年蔗糖的产值,便达到上千万美元。
    而这些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轻工业的发展,有效促进了百姓的消费,在让百姓生活改善的同时,让帝国本就不多的城市流民,都进入工厂之中,甚至,这些与轻工业相关的产业,也蓬勃发展起来,帝国进入一片经济繁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