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七百八十九章 新的京卫编制
    这四个字的含义,在这里的官员基本上都懂,包含的意义非常广。既有大唐永固、代代相传的意思。又说出了这些将士的心声,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凝聚成如神甲般的钢铁长城,永固大唐,使其不再发生类似丢失帝都、甚至丢失疆土的决心。
    李适原以为自己不会落泪,当三千神甲兵齐声喊出“永固大唐”这四个字后,他和父亲李豫的眼泪同时落下。
    两父子是继他们的爷祖玄宗之后,第二批丢失帝都,仓皇出逃的皇帝。所以一听李晟报信说他已摆平石州,大家就急不可耐搬来长安。对他们来说,卫州虽和谐太平,始终不是长安。
    李适看向李豫,见对方朝自己点头,也没再客气,挥动双手朝下面的三千神甲大喊:
    “我父子在此多谢各位将士,因为有你们,我们才能夺回长安、消灭反贼、驱除外寇。朕在此立誓,以后我大唐再不会出现丢失帝都之事。城在人在,城失君亡。”
    这番誓言说得铿锵有力、士气十足,听得许多人吓出一身冷汗。照李适的意思,以后再出现帝都丢失之事。官员可以逃、包括太子王公都可逃,但皇帝不能跑,跑了就是有违祖训。
    再是忠臣也不可能在此时找霉头,一番慷慨激昂后,大家终于能走进皇宫。
    在宫里又是一番祭天祭祖弄下来,终于没李真这些小孩什么事了。大群有官职或爵位之人,拥着李适走进真正的大明宫。
    此时已是晚上,没带吃喝的官员,也得到发放的一些干粮充饥。饿倒不饿,就是十分熬人。比如田承嗣,田承嗣现在的身材本就不行,要不是为了三代郡王的条件,他已经回到新家休养去了。现在他嘴里也含得有参片,被这番折腾,回去第三天就撒手人寰。
    最精神的就是李愿,乾元门广场的节目是他一手包办,但出这个主意、包括策划都是他的妹夫何浩然。在何浩然心里,几房后家李晟对他的恩情最大。不说其它,没有李晟他早就挂了。
    何浩然知道李晟以后是郡王,但由于他的出现,朱泚也被他包办了。将李晟一家人按在太原那个有惊无险的地方,他心里非常过意不去。还好是金子迟早要发光,李晟出来收复汾州和石州,他事先并不知情。
    以前的郡王可能好当,现在李家被造反怕了,反正有何浩然在外面撑着,他们在刻意削弱将领的权力,以及降低王这样的名号。像陶林等人,就算以后再立救驾之功也难当上郡王。
    怕那些功劳不足让李晟当上郡王,何浩然假公济私一回,收回自己的所有兵力去朔方,京畿全盘交由李晟接手。并在幕后为二帝进京策划,其目的就是想给李晟一家人多赚些功劳。
    这一番功劳组合拳打出,李愿有信心,起码能弄个县子当当。现在李晟虽是国公,他并没有爵位。如果李晟死后,让他继承,那他可以得个侯爷、最差也是个县子当。
    李适也知道大家累了,没有过多耽搁:
    “明日大家随朕去几处将士陵前祭拜,当时葬得太过草率,他们的墓地过于分散。着钦天监看一处上好风水之地,统一将在京畿道死去的将士安葬在那里。由工部在那里建一个英烈祠,一定不能低于卫州那个。”
    李适的话说完,相应的几个部门负责人出来领旨,领完旨后大家都以为他要喊退朝。没想到他在此时会册封两人。
    “李晟、李愿二位爱卿上前听封。”
    大家都有些发呆,折腾了大晚上,李适居然还有心意封册人?李晟的脸上看不出喜怒,李愿毕竟年纪还算不大,喜滋滋与父亲一同跪下。
    “唐国公李晟镇守太原数年,虽身处敌军夹击之下,未尝失于寸土。今以微弱之兵尽收汾州、石州,打通河北至长安道路,收凤州、华州等州数十城池,迎二帝回京,功不可磨。今封李晟爱卿为西平郡王。仍回太原镇守,望爱卿再立奇功。
    太原都押衙李愿,随父镇守太愿,一路收复汾、石等州有功,迎二帝回京,于乾元门誓师之字,尽显我大唐将士之愿。今封李愿爱卿为唐国公,爵承父志,留京朕自有安排。”
    ……
    李晟父子当天就被册封的消息,第二天传遍京城。大家都有些懵,最大的功臣何浩然还未封,先将他的岳父和大舅哥封了。封了还不算,当天就将人踢回太原?当然、李适并没有让他们当天就走。
    但李晟等不得,第二天祭祀完牺牲的英烈,下午等到太原出战的将领册封完。第三天一早去宫里向李适辞行,李适居然给了他三万五千兵马,带着这些人匆匆赶到太原。
    现在京城的兵马虽少,并不是太少。从卫州来的士兵加上禁卫有一万人,投降过来的平卢军近四万、何浩然和李晟留在一些城池的兵马,等加起来有七万。
    李适可能好久没亲自拥有过如此多的兵了,第三天连早朝也不上,让在长安的四万多兵马搞了一次演练。中午回到宫里谁也没能闲着,百官在宫里吃了顿饭,嘴巴一抹有些人还未走进大明宫,传来田承嗣病逝的消息。
    李适对田承嗣恩仇参半,没自己去,让太子李诵跑一趟。并答应将第二代郡王的爵位,跨级传于田安泰。现在才几岁的田安泰,成为大唐最年青的郡王。
    田仁常两弟兄谁也没得到郡王之位,但一人喜一人悲。田仁常虽还只是个侯爷,自己的儿子是郡王。要是儿子不像他老子那样犯病,孙子也会是郡王,他比传位于自己还要高兴。还在田承嗣丧期,他就将自己的府第改成“雁门郡王府。”
    话说回大明宫,李适可能听到田承嗣之死,想到各地军阀叛乱之事。他怕了,待百官到齐后,他说的第一件事就是兵。
    “各位爱卿,京城除三千禁卫,现在还有四万兵马。这四万原本是由李晟爱卿带领,现在李爱卿已回太原,这四万人朕准备分成四支编队,大家看能不能推荐出一些人来带领。”
    四万人分成四支部队,这也算正常,比如以前京城就有神策军、羽林军等等,卢杞作为宰相首先开口:
    “皇上是沿用以前的军名编制还是另外新设?”
    “新设,”李适在卫州就已经想好。以前在卫州,兵马加起来还不到三万人,实在没必要搞那些东西。现在不同,以后的兵会越来越多,他将和儿子李诵挖空心思想的说出来:
    “这四万兵,朕准备将他们编制成九卫和东宫五率。即九卫三万人,三卫一万,分左、中、右。其中设步、弓、骑各一卫,每卫由四品将领带领,三卫之首名为左、中、右京卫将军,级为三品,直接由朕管理。五率一万,一率两千,设两步一弓两骑五率。每率由四品将领带领,直属太子统管。”
    大家又呆了片刻,李适说的很好懂,但和以前的悬殊太大。以前中央统领府兵的有十二卫和东宫六率,唐玄宗以前就放弃了。现在李适虽搞出九卫和东宫五率,编制名称等等也和以前不一样。更让他们鄙视的是,这些军队直接由他们两父子管理。
    这样一来,这些军队里的升降等等皆由他们说了算,朝廷别想沾边。大家都明白李适的意思,想将军权抓在手里。免得以后真要城在人在、城失君亡。
    没人有意见,大家难得回来,谁也不想以后再出那样的事。兵部尚书夏言问:
    “皇上的意思是不是这四万人,以后会长驻于京城?他们要不要负责城防?以后京城还需不需要另招军队进来?”
    李适颇为赞赏夏言的问话,先点头向对方招呼:
    “这四万人只守于京城,作为朕的预备禁卫军。以后还要招一至两万兵马负责守城楼、处理城内及周边一些治安琐事等等。现在兵力不足,暂时用他们办这些事。大家可以举荐一些将领出来,朕看看合不合适。品级不要紧,就算六七品也行,必须要人忠诚、有本事,品级以后再慢慢升上去,暂时并不固定多少级。”
    这样的安排有些混乱,当然在李适面前全不是问题。不说品级,李适的意思想打造出一支自己的精兵部队,以后就算外面打得天翻地覆,恐怕也不会将这些兵调出去打仗。很浪费,但对于皇上京城的安危很有好处。
    人员很好安排,比如李皋的儿子李艺、李贤在当禁卫军官的儿子李峰,连那些王侯也来横插一脚,纷纷报上自家或关系好的亲人。李适的四万军十八个高级将领名额,很快推荐出来的人数达到四五十人。李适一看这么多人的名字有些火了,大手一挥:
    “你们还可以多报些,这点人太少,可传令到各军中让那些将领得知。到时候分别比试文、武各一场,过关之人再比,朕择优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