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黄天之世 第358节
    “董卓……”
    许安最后看了一眼漳水,缓缓走下了营墙,轻声的念叨了一声。
    如今只希望董卓能够不让他失望,搅动洛阳的风云,使得汉廷分身无瑕,没有办法集中力量。
    许安走向阎忠的营帐,他要和阎忠商议一些细节上的事情,以应对可能到来的情况,他必须要做最坏的打算,这样到时候如果情况恶化,才能不至于束手无策。
    走到阎忠营帐帐门处的时候,许安突然停住了脚步。
    将命运全部交到别人的手中,这其中的变数实在是太大了,许安停下了准备掀起帐帘的手,既然如此,不如就让他再往洛阳加上一把烈火。
    许安向后方招了招手,一名身穿赤鹰服的鹰卫千户迈步走上了前去。
    黑幕落下,黑暗终于彻底笼罩了大地,连兽吼和鸟鸣声都消失在了耳畔。
    黄巾军营地的营门在这时悄无声息的被打开,数名身穿黑衣的信使驱马踏出了明亮的营地,缓缓的消失在了黑暗之中。
    第四百五十六章 革新车具
    井陉关外熙熙攘攘,手持着长枪的黄巾军军兵守卫在道路的沿线,维持着蜿蜒如长龙一般的队伍保持前进。
    “四方高,中央下,如井之深,如灶之陉”,故被称之为“井陉”。
    沿着官道,刚刚抵达井陉关之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被这壮丽无比的景象所震撼住了。
    “车不得方轨,骑不能成列”。
    石灰岩构成的峰峦层层起伏,危崖峭壁,重林苍郁,井陉关的殿阁楼台掩映于山麓古木之间,透出宁静、雅致和庄严。
    从山脚沿涧入山,一路上怪石嶙峋,树根盘结交错,奇姿异态。望者无不动魄惊魂。
    关墙上下林立着的黄巾军军兵,无一不是衣甲鲜明,气宇轩昂,一片肃杀之气就此弥漫开来。
    “万胜!”
    井陉关上,陡然爆发出了一阵振聋发聩的欢呼声,关墙之上的军卒高高的举起了他们手中的兵刃,向着关外振臂高呼。
    凌乱的马蹄声从关墙之下传来,骁骑营的骑兵摇动着手中的旌旗,举起手向着关墙之上高声欢呼。
    随着一阵令人牙酸的声音,井陉关高大的关门缓缓的被打开。
    而当许安的大纛旗出现在井陉关之外时,欢呼的声音也达到了最高点,整个井陉关内外尽皆是回荡着黄巾军军卒的欢呼声。
    在官道之上行进的四州民众不自觉的都停了下来。
    相比于井陉关的地形,更让人感到震撼的是成千上万名军卒的振臂高呼。
    他们出关的时候,是中平五年的七月月底,那个时候还是夏季最为炎热的时候。
    但是当他们返回的时候,已经是中平五年的十二月月初了,四个多月的时间。
    一个多季度的时间都已经度过了,他们才重新回到井陉关。
    昔日三万人出关,但如今却是有一百余万人回到关内。
    冀州大胜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整个黄巾军的领地。
    如今黄巾军的领内,那些本来趁着许安带领黄巾军主力出关,想要趁机作乱的人,也就此销声匿迹。
    据鹰狼卫来报,河内郡南部的一众豪强世家,都在转移家中的财物,还有家中的重要人物。
    黄巾军在冀州的大胜,影响的不仅仅是领地之中那些百姓的支持率,还有外界对于黄巾军的看法,河内郡的豪强世家,他们感到了危险。
    阎忠骑乘着骏马,微微落后于许安半个身子。
    此时他的耳畔尽是“万胜”的欢呼声,阎忠遥望着井陉关的方向。
    他从没有见过天子出巡的场景,但是阎忠却觉得,就算是真正的天子出行,恐怕也没有许安这般受到爱戴。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阎忠收回了目光,看着官道之上护卫在民众两侧黄巾军,就在今天,他终于明白这段话的意思。
    民心所向即为天下所趋。
    “入关。”
    许安的脸上终于是露出了笑容,抬起手中的马鞭,向前一挥,同时双腿轻轻一挟马腹,座下的枣红马微微晃了晃头,迈开四蹄向前小跑而去。
    身后一众骁骑营的甲骑的也是一起加快的马速。
    在许安的指挥之下,最后一批转移的民众也开始向着井陉关内行进而去,但他们却不是今年最后一支进入井陉关的队伍。
    徐晃还带着两部军兵驻扎于蒲吾,而吕布也带着义从游走在井陉关外原来汉军的据点周围。
    有徐晃和吕布的部曲在,汉军的游骑绝对没有办法威胁到这些正在转移的民众,他们才是最后一支进入井陉关的队伍。
    许安没有先行入关,而是和阎忠等人一起驻马停在了关门前的位置。
    一眼望不到头的人流缓缓的流入了高大的关口之中,原本空置了一阵子的井陉关,因为十余万的民众到来再度变的繁忙了起来。
    许安看着缓缓前行的人群,眉头却是慢慢的皱了起来。
    他这一皱眉,倒是让阎忠感到有些疑惑,现在最大的问题已经解决。
    四州所有的民众都将要进入井陉关,进入并州,为什么许安在这个时候突然皱眉,让阎忠疑惑非常。
    阎忠开口问道:“明公有什么疑虑,不妨说出来,放在心里独自思索,恐怕解决起来要花上几倍的精力。”
    “我只是有些奇怪,怎么这一路来,为什么马车都是两轮的?”
    许安举起马鞭指着官道之上,一支正在行进的辎重队。
    那支辎重队很明显是民众的辎重队,并州军的辎重大部分是装备独轮车,还有不少马车。
    而这支辎重队,很多人是用扁担等东西挑着粮草,而所见的运载辎重的马车,基本都是人力。
    “两轮?马车一直都两轮的啊?”
    阎忠狐疑的看了一眼许安,他不知道为什么许安突然如此发问。
    许安看着正在进城的那支辎重队,在脑海之中回想了一番。
    后勤这一方面,许安除了之前提出过人力使用的独轮车之外,就没有再去管理了。
    黄巾军所有的后勤管理基本都是阎忠在掌控,许安主要负责都是作战训练一类,这一次看到辎重队,倒是生出了一些疑惑。
    许安思索着自己所见过的所有马车,这才发现,他见过的所有的马车好像都是两轮,只能拉的货物并不多,而且十分的颠簸。
    昔日广宗突围战时,运送张角棺木的车架算得上是高大,但也是两轮,而是站在上面极为颠簸。
    后面许安还是下车步战,护卫着载着张角棺木的车架跟随着张梁杀出了广宗。
    仔细的回想了一下,许安以前在网上见过一些清朝的老照片,还有看过的一些图文和影视资料,好像那些马车统统都是两轮的。
    不仅仅是民间的马车,还有一些用于军事的战车,也是双轮,戚继光的车营许安有一些印象,现在想来,那车营用的战车,也是两轮。
    许安转头看向阎忠,询问道:“就没有四轮的马车吗?四轮车架不是可以运送更多的货物,而且稍微平缓一些,而且更为便利吗?”
    四轮马车按理应该比二轮马车更加宽敞舒适,也更加平稳,许安却是有些意外。
    “四轮?”听到许安的问题,现在疑惑的反而是阎忠了。
    “四轮的车并非是没有。”
    阎忠仔细的想了一想,这才开口说道,许安突然问的这个问题,让阎忠确实感到了疑惑,因为这是一个常识性问题,许安不应该不知道。
    许安听阎忠提起四轮的马车,也是打起了精神。
    “四轮马车我倒是曾经在冀州一带见过一次,但是四轮车却并没有明公所说的那么好,四轮车的转向是个很大的问题,要想转向只能靠拉车的牛马力量,这样要用数匹牛马,却不如直接分作几辆车来运送货物来的方便。”
    听着阎忠的讲述,许安也是皱起了眉头,四轮车转向根本不是什么问题啊。
    “四轮车如何不好转向,这难道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吗?”
    美国的西部电影之中,经常出现那种马拉的四轮马车,有罩着篷布的货运马车,还有载人的运输马车,种类繁多,转向根本就不是问题。
    相对于四轮马车来说,两轮马车的缺点十分的明显。
    两轮马车的重心是位于车辕处,架在马匹腰部的车辕,会极大增加了马匹的负担,使得马匹容易疲劳,无法全力拉车。
    二是如果十分的颠簸,乘坐的人会十分的不适。
    两轮马车的车厢往往是倾斜的,车内的人和货物始终是倾斜的。
    而马匹在行进时背脊始终处于上下起伏状态,现在还是东汉末年,可并没有橡胶轮胎,也没有马车的减震系统,马车在行驶的过程之中,车厢可以说是很颠簸的。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古代,明明有马车,却还出现了轿子这种产物的原因之一。
    再其次,便是配套设备繁琐。
    两轮马车不可能像四轮马车那样,拉车的马匹一停下,便直接停稳。
    每当歇车时,必须拿个东西放在前面扛着车辕,这样拉扯的马匹才能休息,两轮马车才能停稳。
    “等等……”
    阎忠有些诧异,随后正准备继续说话的时候,许安却是突然想到了一件事。
    中国的古代确实有四轮的马车,他记得《出警入跸图》里,好像明神宗万历皇帝所乘坐的就是四轮马车。
    那是用了二十多匹白马拉扯的四轮大车,好像确实没有车轮转向的系统,就只是在马车的四处安上了轮子。
    如果只是简单地把四个轮子装在一个架子上,要想转向只能靠蛮力强行扭动,非常费力,自然需要很多的牲畜来拉扯,这样反而费力。
    固定的四个轮子,使得车子只能缓慢的走直线,缓慢的转向,转向过快会导致翻车
    而且在这个时代,对于几匹马拉车都有严格的要求,逾越之罪可不是什么小罪。
    许安沉吟了一会问道:“也就是说,如果解决的转向问题,四轮马车大量列装的话,应当可以提高我军的后勤的运输力。”
    许安用左手揉着自己的太阳穴,努力的回忆了起来。
    “如果明公真能解决四轮马车不能转向问题,那么按理来说应当能提高我军的后勤能力。”阎忠思索了一会,点了点头,旋即又接着说道:“但是其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我现在想到的一点,就是四轮马车虽然能够运送更多的货物,但是这意味对官道的要求也要高上一些,并州官道的情况明公也应当了解一些。”
    “军师,你稍等一下,容我仔细想想。”
    许安这个时候,发现了一些他此前一直忽略的事情。
    他看了一眼手中的缰绳,转头看向一旁的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