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三十七章
    司马奕被送出建康, 由侍御史殿中监领兵护卫, 先走陆路, 再换水路, 快马加鞭, 日夜兼程, 于十二中旬抵达豫州谯郡。
    纵然降封东海王, 司马奕也该有封国,食邑超过五千户。
    奈何桓温和褚太后达成协议,封国直接取消, 食邑同样没有,就连人也被送到桓温的眼皮子底下,再无半点自由。
    此举切实表明, 皇室已经彻底放弃司马奕, 视他为一颗废子,任由桓温搓圆捏扁。
    作为向桓温示好的表现, 明白告诉后者, 只要桓大司马不篡位, 保证皇姓仍为司马, 无论他如何对待废帝, 哪怕前脚到谯郡,后脚就宣告病故, 皇室都无意同他为难。
    司马奕没有任何反抗的机会。
    或许是忌讳他的“疯狂”,怕他再说出惊人之语, 队伍沿途不做停留, 抵达谯郡之后,由侍御史殿中监做主,不打诸侯王旗号,而是以护卫假做健仆,以寻常士族的车驾入城。
    时逢大雨连日,道路泥泞。
    一行人进入城门,除了守城的府军,遇上的百姓少之又少。
    马车顺利穿过东城,抵达设立在西城的王府。
    此处本为前朝郡治所,晋立国之后即被废弃,选在北城另起太守府。
    经过数十年的风吹雨淋,房屋已然破败不堪。又遇冷风呼啸,雨雪连天,墙头院中遍布衰草残瓦,一片荒凉衰败的景象。
    为迎接司马奕,桓温下令整修屋舍,甚至仿效盱眙之法,在屋内搭建取暖的地龙。
    出面谈生意的是钟琳。
    作为桓容手下数一数二的内政人才,钟舍人半点不讲情面,狮子大开口,要价高到一定境界。
    好在桓大司马不差钱,兼时间紧迫,眼睛眨也没眨,直接派人送出金银。
    盱眙的工匠得到命令,很快赶往谯郡,没有任何偷工减料,做活干净利落,不只缩短工期,还买一送一,顺便为王府修理了院墙和正门。
    至于墙头的枯草和院中的杂物,合该府中健仆收拾,不该由他们动手。
    工程结束后,工匠尽数返还盱眙。
    谯君太守想过挽留,奈何给出的工钱不够,连桓容的零头都及不上。
    没法比壕,强行留人?
    别说笑了。
    真敢这么做,第一个出面拍死他的不是桓容,而是桓大司马!
    百般无奈之下,太守只能花钱买工,将府邸整修一遍。随后一边肉疼,一边眼睁睁看着工匠登车行远。
    “真是个好东西啊。”
    感受着屋内的温暖,谯郡太守敞开大衫,饮下温过的美酒,不自禁发出感叹。
    可惜工匠不愿留下,派去的人也没能成功偷师,倒是让消息流传出去,引来豪强富户的关注。可以想见,单凭飞往的盱眙的地龙买卖,就能让桓容赚个盆满盈钵。
    依桓容的行事作风,亲爹都要明算账,何况送上门的肥羊。
    这一个塞一个的膘肥肉厚,不宰都对不起“良心”。
    司马奕踩着胡床下了马车,迈步走进王府,已经做好满目残垣的准备。
    令他诧异的是,府内远不如外表破败。
    院中固然杂乱,房屋回廊都经过修缮,尤其是正室,房门推开,一股暖风迎面扑来。置身其间,犹如春季早到,不过片刻竟冒出一头薄汗。
    “此屋设有地龙,盱眙传出的方法。为迎接殿下,大司马特地派人找来工匠。屋舍由太守亲自监工,确保安排妥当,未有任何疏漏。”
    健仆一边说,一边将司马奕引到屏风后。
    “因时间仓促,加上雨雪连日,院中尚未来得及整理。殿下放心,不出十日定会清理干净。”
    “盱眙?”
    司马奕除下大氅,坐到矮榻上。
    看着陌生的房舍,扫过伏在地上的健仆和婢仆,忽然向一侧软倒,整个人都失去力气。
    “殿下!”随侍的婢仆大惊失色。
    “无碍。”司马奕顺势翻身,仰躺在矮榻上。单手搭在额前,闭上双眼摆了摆手,“你们都下去,朕、本王累了。”
    “诺!”
    婢仆是从建康带出,健仆却是生面孔。
    一阵窸窣的脚步声后,房门轻轻合拢。
    司马奕睁开眼,定定的望着屋顶,表情始终不变,两行咸泪自眼角流淌,浸湿散落的长发。
    不到而立之年,发间已有了银丝。
    “桓温……桓容……果然是父子……”
    低暔声渐不可闻。
    司马奕清空思绪,重又合上双眼。
    离宫这些时日,日日不得安枕,忧心会在途中丢掉性命。如今抵达谯郡,终于能安心睡上一觉。
    从今往后,他不再是晋朝天子,也不再是朝堂上的傀儡,只是个有名无实的诸侯王,没有封地食邑,沦落为方寸之地的可怜囚徒,终有一日会被世人彻底遗忘。
    到了那时,是生是死都不再重要。
    比起在台城的胆战心惊,焦虑癫狂,失去天子这层外衣,抛开一切浮华之后,心情竟是格外的平静。
    在梦中,司马奕仿佛回到幼时,嘴角弯起一丝纯真的笑。
    那时双亲皆在,他仅是个垂髫孩童……
    比起谯郡的平静,建康的风雨始终未歇。
    司马奕离开都城之后,新帝的继位大典提上日程。
    身为新帝的唯一人选,丞相司马昱忽然托病,连续数日未在朝中露面。琅琊王府大门紧闭,府内上下全无半分喜意。
    司马曜和司马道子侍奉在榻前,亲自奉汤送药,日夜不敢离开半步。
    很快,建康城中就传出琅琊王世子至孝之言。同样作为司马昱的儿子,司马道子却被直接忽略了。
    年幼的孩童似懵懂无知,在人前没有任何出格表现。仅有保母和心腹婢仆知晓,得知消息当日,司马道子关起房门,发了好大一阵脾气,玉器碎裂满地。
    司马昱不露面也不见旧友,摆出一副哀泣架势,并非是中途改变主意,决定和桓大司马作对,而是在为今后铺路
    他不是傻子,反而相当睿智。
    这么做的目的是让世人知道,他并无称帝的野心,之所以被推上皇位,实在是迫不得已。
    要想坐稳皇位,争取民心,戏必须演得真实,过程绝不能省略。
    想当年曹丕和司马昭接受禅位,也是要走个过场,略微谦虚推辞一番。遑论是空有政治资本,手中没有半点兵权的司马昱。
    当然,没人把这种推辞当真。
    不然的话,十有八-九是推出去砍头挂旗杆的命。
    所谓送佛送到西,既然想从司马昱手里得到禅位诏书,桓温不介意给足他面子。
    太和五年十二月庚子,桓大司马依循古制,备下天子法驾,率同百官前往青溪里,群聚于琅琊王府前,伏身行大礼,恭迎司马昱入台城。
    动静闹得极大,秦淮河南岸聚满闻讯而来的百姓,均是翘首观望,议论纷纷。
    北岸却是空空荡荡。
    士族家主和有官位的郎君前往迎接新君,家中女眷事先得到吩咐,都是关门闭户,无一人乘车出门,以防“惊”到圣驾。
    事关重大,最活泼的小娘子也知晓深浅,不会违背父兄的命令。
    今日不过是枯坐府中,委实算不得什么。待到长成,将要面对的是为家族利益联姻。
    在后世人看来,这种人生极端残忍。
    然而,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规则,身为士族女郎,她们享受了家族给予的一切,在必要的时候亦将担负起责任,作出必要的牺牲。
    无论是和王献之琴瑟和鸣的郗道茂,还是对王凝之颇为失望的谢道韫,她们都是士族女郎的典范,身上彰显了一个时代的缩影。
    桓容的府邸距琅琊王府不远。
    得知桓大司马率百官迎接新帝,南康公主仅是点点头,未做出任何吩咐。随意挥退健仆,将盐渎送来的新绢放到一边,取下发间的一枚金钗,轻轻摇了摇。听着彩宝相击的悦耳之声,不由得笑出声音。
    “那老奴可算是称心如意了。瓜儿那里怕会更不太平。”
    “阿姊?”
    南康公主侧身靠在榻边,笑道:“听说袁真留下不少好东西,仆兵均是善战之辈。如今袁峰留在盱眙,袁氏那边跳脚,人照样接不回来。为这,估计那老奴也不会甘心。”
    李夫人展开两块绢布,放在一起比对颜色,柔声道:“听闻袁峰甚是早慧。”
    “何止。从幽州传回的消息看,瓜儿没少费心思。我倒是想当面见见,看看袁真的孙子到底像不像他。”
    至于袁瑾,已经是士族中的笑话,压根提都不用提。
    南康公主转过身,挑出一匹流云花纹的彩绢,道:“这匹花色尚好,阿妹可做件新袄。”
    李夫人脸颊微红,将绢布比在肩头,长睫微垂,愈发显得人比花娇。
    “阿姊以为好?”
    “好。”
    “那我就做,穿给阿姊看。”顿了顿,李夫人故意道,“可惜没有相配的首饰。”
    南康公主笑了,知晓对方是刻意逗趣,口中仍道:“阿妹不喜蔽髻,可新制两套彩宝首饰。瓜儿来信说,盐渎的匠人又有了新花样,无妨派人到坊中银楼看看。”
    李夫人笑着颔首,选出合心的绢布,挥手让婢仆退下,亲自调制一盏蜜水,送到南康公主面前。
    “阿姊,夫主昨日派人去了府内。”
    “怎么说?”
    “说是要接走马氏和慕容氏留在府内的人。”
    “她们的人?”南康公主蹙眉,“她们哪来的人?”
    李夫人只是笑,眉眼弯弯,娇媚异常。
    斟酌两秒,南康公主隐约猜到原因,当即肃然神情,“阿妹,送香料的人都处置干净了?”
    “阿姊放心,夫主查不到。”李夫人轻声道。
    “那香不过是个引子。查到最后,反会查到天师道的丹药上去。再者,前岁夫主见了一个比丘尼,从她手里得了一样‘好’东西,长期服用照样会损伤元气。”
    “话虽这样说,但不可不防。”
    “我知。”李夫人凑近南康公主,红唇微启,吐气如兰,“阿姊,香是好香,任谁都查不出错来。单看怎么用,会否几味合在一起。”
    两人正说话,又有健仆来报,言大司马率百官三请,琅琊王府终于打开大门。
    “比我想得快。”南康公主冷笑一声,“看来,我那叔父也有几分等不及了。”
    李夫人没有出声,执起放在一旁的金钗,理顺镶嵌彩宝的流苏,重新瓒回南康公主的鬓发之间。
    流苏轻轻摇曳,晕出炫目的色泽。
    看着那一团彩光,李夫人眸光微闪,缓缓的笑了。
    “阿姊,这样才好。”
    “阿妹说什么?”
    “如果琅琊王真是完人,对权力无半分企图,事事任由大司马摆布,阿姊才该担心。”
    “……也对。”
    明白李夫人话中所指,南康公主舒展眉心,突然有些期待即将开场的好戏。
    与此同时,琅琊王府正门大开,司马昱头戴平巾帻,身着素色单衣,冷风中不披大氅,不着蓑衣,独自行出王府,拜受玉玺,泪湿双颊,呜咽不止。
    “陛下,废帝已去,延续皇统,承续宗庙社稷为重!”
    司马昱不说话,只是面东而哭。
    桓大司马同样眼含泪光,将一个“为国为民,心忧天下”的忠臣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
    不知内情的人见到眼前一幕,必定会心生感动。
    在场文武则不然。
    面上陪着一起感动,口中高呼“宗庙社稷”,心下只剩“呵呵”二字。
    就这样,司马昱含着眼泪,手捧玉玺,登上金辂,由百官迎入宫城。
    百姓夹道拜迎,口称“万岁”。
    入台城之后,司马昱换下单衣,改着帝服,上玄下赤,腰佩金玉带,侧悬宝剑,头戴十二旒冕,在乐声中升殿受朝,当殿发下旨意,改明年为咸安元年,大赦天下。
    对桓温一心期盼,谢安等人担忧不已的九锡之礼,自始至终提也未提。
    郁闷的不只是桓大司马。
    褚太后似被彻底遗忘,直到朝会结束,群臣拜礼退出,新帝径直去了内殿,既未亲自到长乐宫走个过场,亦未派人去解释一番,做做面子。
    华灯初上,褚太后独自坐在殿中,室内燃着火盆,周身却越来越凉,一直冷到骨子里。
    桓大司马不过是一时心塞,只要手握军权,桓氏屹立不倒,就不担心司马昱会跳出掌心,过河拆桥。
    褚太后却完全不同。
    她的权利来自皇室。
    新帝表明不待见她,宫中人惯会捧高踩低,想必日子不会太好过。
    纵然是太后之尊,遇上要称“叔父”的皇帝,过往的手段都不再好用,唯有生生吞下这股郁气,暂时蛰伏,伴着孤灯和道经苦熬。
    难言她是否后悔。
    或者该说,犯下的错误太多,看错的人也太多,不知该从何悔起。
    好在褚太后历经风雨,半生都在宫中度过,不会被一时的败局击倒。她会咬牙坚持下去,直到转机出现的那一天。
    翻开道经,看着能倒背如流的文字,心绪依旧难定。
    “早知今日……”
    她会做出什么选择?
    或许仍会废除司马奕,仍然会向桓容下手。只不过,手段会更加隐蔽,更加毒辣,不会给前者任何反击的机会。
    一阵冷风袭来,木窗洞开,殿中灯火被吹熄大半。
    褚太后对着道经出神,玄色的袖摆在身侧铺展,映衬一室昏暗,仿佛漆黑的鸦羽,象征着不祥和危难。
    阿讷带人送上新灯,垂首避开褚太后的目光,弯腰行礼,和众人一起退出殿外。
    今夜的建康,又将落下一场大雨。
    值得一提的是,秦策称王的日期,恰好同司马昱入主台城的日子撞到一起。
    没有百官出迎、百姓夹道,也没有金辂入城,秦策仅是穿上衮冕高坐上首,受一干文武三拜,场面难免有几分寒酸。
    由于儿子多在外地驻守,要么就是带兵打仗,对面的氐人很不老实,从最开始,秦策就没打算按照古礼操办,而是下令一切从简。
    不是考虑到“威严”问题,估计连官员朝拜的程序都会省略,直接派人到各地走一走,告诉该知道的,从今天开始,秦策不再是坞堡堡主,而是意将逐鹿天下的秦王。
    为何将国号定为秦?
    秦策表示,身为始皇血脉,此乃理所当然。
    对于氐人会不会心塞-抗-议,秦策全不在乎。
    事实上,他早看苻坚和他老子不顺眼。一个胡族窃据中原,定秦为国号,遇上秦氏这个正主,不拼个你死我活才是怪事。
    之前是四面皆敌,秦策腾不出手来。
    现如今,慕容鲜卑已不成气候,柔然正全力对付慕容评,慕容垂和慕容德在高句丽自立,吐谷浑和王猛的军队在沙州打生打死,东晋正忙着废帝改立,压根影响不到分毫。
    秦策此时称王,称得上天时地利人和,想要收拾氐人也有三分余力。
    前提是能征召足够的将兵。
    对于人手不足这件事,秦策也有几分牙疼。
    不过问题总要解决。
    称王之后,秦策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派遣军队追击燕国残兵,最好将他们都赶去北边。为达成目的,不惜接纳杂胡。
    和桓容的小打小闹不同,秦策的动作很大。
    无论原来归属何部,彼此之间存在何种源源,只要投靠过来,必须改换汉姓,重起汉名。
    同时,小部落重新安置,邻居常会是以往的仇家。大部落全部打散,由近千变成一两百,又在仆兵的包围之下,谅也闹不出太大的乱子。
    张禹等人出谋划策,时而带着部落首领围观几场针对叛徒的刑讯,等他们吓得手脚发软,再施以好处利-诱,劝说夹杂威胁,命其全家搬入城内,不再随部落冲锋陷阵。
    和部众分割开,予人以胆小怕死的形象,首领的权利很快就被架空,再不能服众。
    依照张参军的谋划,不需太多时日,多数杂胡将被同化,尤其是生活在邺城附近的部落,速度更是快得超出想象。
    秦氏的动作很快,秦璟率部曲抵达幽州时,邺城附近的杂胡已被收拢得差不多。
    桓容得知消息,和荀宥相视苦笑。
    “仲仁如何看?”
    “秦氏所图非小。”荀宥神情肃然,当真有几分头疼,“明公同秦氏相交,务必要更加小心。”
    “我知。”
    桓容苦笑一声,想起那场雨夜,愈发感到不真实。
    “这笔生意不好做了。”桓容捏了捏额心,心始终落不到实处,“秦氏连胡人都收,可见人口奇缺。如今业已称王,怕是更不会放流民南下。”
    即便肯放开道路,价钱也不会便宜。
    甚者,北方的汉人见到秦氏崛起,得其庇护,未必会乐意南下。
    东晋名为汉家正统,说白了,也是从曹魏手里夺取的政权。再向前数,曹魏照样称得上逆臣。这样比较下来,反倒是秦氏更加“根-正-苗-红”,值得托付。
    “为难啊。”
    左也不是,右也不成。
    桓容忽然发现,自己之前想得实在过于简单。
    想在乱世中走出一条路,何止比预期困难十倍。盟友背后捅刀,亲朋当面翻脸,全都不可避免。
    要跨越的障碍实在太多,远不是扳倒渣爹就能顺心如意。
    “明公无需太过担忧。”荀宥劝慰道,“秦四郎君既然南下,想必事情可以商谈。”
    “希望如此吧。”
    桓容闭上双眼,嘴里泛起一丝苦涩。因期待而升起的一丝绮-念就此被现实压垮,瞬间变得无影无踪。
    十二月下旬,秦璟率领一百骑兵进入临淮,直奔盱眙。
    为避免麻烦,骑兵均做护卫打扮,赶着大车,和坞堡商队同行。
    途中经过几处村落,发现人烟稀少,成丁多数不见,留下的妇人和老者却无半分愁苦之色,知晓商队有皮毛,纷纷取出绢布铜钱市货。
    秦璟颇感惊奇,问过方知,临淮郡和淮南郡都在大兴土木,村落中的壮丁和流民都被吸纳做工,纵然粮食歉收,一家人也能填饱肚子。
    “桓刺使下令开坊市,价格公道,寻来的山货猎物都有着落,粗布藤筐亦有人买。”
    妇人性格爽利,一番讨价还价,硬是将价格压下半成,和邻居一起买下整张厚实的熊皮。顺势又买下两张狼皮,一张鹿皮,准备给家人做几件厚实的夹袄。
    “这么大的熊,临淮可没有。”
    “有也不敢打。”
    一场交易下来,村人市得需要的货物,商队得到足够的消息。
    想起数月前在幽州所见,秦璟不免心生触动,单手抚过马颈,眺望幽州方向,眸光渐深,心思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