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九十三章
    抵达建康后, 唐公洛父子被安顿在青溪里, 住进原属侨姓士族的一处旧宅。
    因在政-治-斗-争中失败, 家主获罪, 全族被流放, 宅院多年没有人气, 已有些破败。
    经过匠人巧手休憩, 枯木杂草被移走,层楼叠榭恢复生机,重现几分当年的气势。位于前院和后院间的演武场, 尤其得唐公洛及唐氏兄弟青眼。
    入府数日,朝廷未下诏令,门前匾额尚未高挂。
    唐公洛搬入正室, 唐氏兄弟分往东西厢室安顿。
    女眷移入后宅, 习惯了常年的战争生活,乍见南地建筑的精巧, 目及飞阁流丹, 画栋朱帘, 不免有些新奇, 减少几分入城后的忐忑和不安。
    当夜, 一家人用过晚膳,唐公洛召子侄在正室叙话。女眷同没歇息, 而是聚到一起,商量何时往各府拜见。
    “初来乍到, 需得谨慎行事。”
    唐家的身份本就尴尬, 虽有“英雄”之名,终归是先降后叛,背负着造反的名声。要想在长安站稳脚跟,既不能让人觉得唐家无礼,又不能予人急功近利之感。
    一家人谈到深夜,简单制定出章程,方才各自安歇。
    因唐公洛暂无官职,无需上朝,翌日起身之后,即召子侄往演武场活动手脚。
    女眷忙着整理箱笼,准备往各家拜访时的表礼。
    为了购粮,唐公洛散尽大半家财。此番到了南地,留在北边的田地同样无法收回。一本本翻阅过簿册,唐夫人和儿媳侄媳都是愁眉紧锁,连声叹息。
    “阿姑,实在没有办法,莫如用我的嫁妆。”
    “不可。”唐夫人摇头。没有合适的表礼,那就干脆不送。用侄媳的嫁妆,会让人嘲笑唐氏满门。
    “那……”
    正愁眉不展时,忽有婢仆禀报,台城来人,家主请唐夫人往前院。
    “不是来见夫主?”唐夫人诧异。
    “来的是长乐宫大长乐,带有太后赏赐,直言欲见夫人。”
    唐夫人点点头,让儿媳和侄媳稍安勿躁,整理过衣裙,佩两枚金钗,由婢仆引路,穿过演武场,直往前院。
    彼时,大长乐被引入正室,谢过唐公洛,正饮茶汤。
    桓容和南康公主皆好清茶,久而久之,宫中的茶汤都不加葱姜。
    唐府内的茶汤味道太重,宦者有几分不习惯。出于客气饮下半盏,此后置于身前,仅同唐公洛叙话,再不碰一下。
    不久,婢仆来报,唐夫人已至前院。
    话音刚落,唐夫人款步走进室内,同宦者见礼。
    “仆奉太后殿下懿旨,召唐氏女眷明日入宫。”
    知晓宦者来意,唐夫人微惊,不由得心头一颤,下意识看向唐公洛。后者显然也是一头雾水。不明白宫中何意。
    “太后殿下言,唐氏蒙受此难,实为遗憾。唐公高义,不忍百姓受难,乃是有德之人。”
    说话间,宦者拍了拍手,立即有随行甲士抬入箱笼,箱上有皇家印记,表明御赐之物。
    “太后殿下知唐公不扰百姓,为市粮散尽家财,此为些许心意,请唐公收下。”
    是心意而不是赏赐,没有半分高高在上的意思,这让在长安受尽怀疑排挤的唐公洛愈发感动。
    “请大长乐代唐某谢天后!”
    唐公洛向台城方向抱拳,唐夫人随之福身行礼。
    宦者没有阻拦,而是侧身让到一边。等唐氏夫妇起身,方才道:“官家有言,居大不易。唐公何妨趁有闲暇,在城内城外走上一走,市地或许不成,市下几座商铺,一年的收息亦是不少。”
    唐公洛颔首谢过。
    送走了宦者,让人清点箱笼,发现箱中多是金银绢帛,少有只能看不能用的摆设器物,不免暗道:官家太后皆是如此,难怪桓汉更得民心。
    “早晚有一日,桓汉天子当统一天下!”
    此外,唐公洛细思大长乐的话,很快品出另一层含义。
    趁有闲暇?
    依其所言,眼前的困窘不过暂时。官家定会用他,不就将授他官职,几子亦有机会出仕。如有机会带兵,必要征战沙场,斩杀外敌,纵马革裹尸亦是心甘。
    如此,方能不负天子厚恩!
    有了太后送来的金银绢帛,唐夫人再不必为表礼发愁。
    夫妻俩商议一番,各自下去安排。
    既然来到建康,天子有意重用,就不能混混沌沌过日子,必要想方设法扎下根来。
    唐公洛不在乎世人如何看他,也不在乎史书上会将他写成贰臣叛将,只一心一意要报桓容大恩。更教导子侄,唐氏能够保全,全仗桓容出手相助,此恩不保枉为丈夫!
    “遇此英主,自当为其刀锋,披坚执锐,征战沙场!”
    翌日,唐夫人携儿媳和侄媳入台城,往长乐宫拜见太后。
    入宫之前,唐夫人早有准备。同南康公主当面,猝不及防,仍不免有些恍惚。
    眼前的桓汉太后,让她想起了长安的刘皇后。
    论相貌,两人没有半分相似。然就气质而言,却有七八成相类。
    再看陪坐在屏风前,巧笑倩兮的李夫人,纵然身为女子,也不免心生怜意。如此佳人,才当得上百媚之姿,堪谓倾国倾城。
    因唐公洛身无官职,唐氏又未归入南地士族行列,唐夫人和几个媳妇的身份几比庶人。
    由宦者引入内殿之后,几人未敢走近,直接伏身在地,行稽首礼。
    南康公主安坐上首,受下这份大礼,旋即请唐夫人起身,命宫婢送上茶汤糕点,笑着同对方叙话。
    “听闻唐公长孙聪慧伶俐,武艺不凡,舞勺之年即能开一石弓。”南康公主道。
    “太后殿下过誉。”唐夫人谦辞道,“不过是读过几卷经义,类其祖父,有些力气罢了。”
    南康公主笑了,“夫人实在过谦。”
    唐夫人打起精神应对,心中开始估算,南康公主提起唐氏长孙,究竟是何用意。
    南康公主没有卖关子,很快话入正题。
    “官家尚未立后,膝下并无皇子。两个幼弟一直养在宫中,刚过外傅之年,待元服后就要搬入青溪里。”
    唐夫人没接话,等着南康公主继续向下说。
    “这两个孩子都是拘不住的性子,一心想着随兄长出海。知晓元服前皆不可行,就闹着往学院读书,不肯日日拘在宫中。说起来,我也是头疼。”
    “殿下有大志向。”
    南康公主摆摆手,笑道:“属猴的,坐不住罢了。”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轻笑,殿中气氛更显得轻松。
    “让这两个坐不住的去学院,不晓得要闯出多少祸来。”南康公主叹息一声,道,“日前听官家提起唐公长孙,知其年少有为,性子沉稳,也是上学院的年纪。我就想着,可否让几个孩子做个伴?”
    话到这里,意思已经十分清楚。
    对唐家来说,这无疑是件好事。只要把握好分寸,必能成为起身的助力。
    “谢太后恩典!”
    “哪里就提到这个。”南康公主笑着摇头,“夫人可先归家,将此事详细告知唐公。凡唐氏子侄,年龄合适皆可入学。”
    “诺!”
    唐夫人带着一肚子心事而来,又怀揣着满腹心事而去。
    回到家中,将事情告知唐公洛,后者思量许久,召来几个孙辈,仔细叮嘱一番,拍板道:“都去学院!”
    几个小少年双眼圆睁,不明白大父为何突然做出这个决定。偷眼看向亲爹,发现亲爹也是满头雾水,不明究里。
    想不出缘由,只能听从大父之言,老老实实的跟着家人往学院报名,等着参加考试。
    待小少年们离开,唐公洛扫视几个儿子和侄子,语重心长道:“唐氏在建康没有根基,是否能重立门楣,全看后辈是否出息。尔等需要牢记,唐氏不是士族,亦非外戚,我等侍奉的唯有官家!”
    简言之,从今天开始,唐氏将独立于士族之外,成为建康朝廷中的另一股势力。
    如今尚且渺小,但有天子为后盾,早晚会壮大起来。
    对于桓容的意图,唐公洛能猜出两三分,却不可能完全猜透。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按照桓容的意思行事,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太元六年,十一月
    天子下旨,封唐公洛尚书右丞,兼忠武将军。其子侄俱授给官职,或留在朝中,或往边州驻扎。
    尚书右丞为正四品下阶,品位不及刺使。唐公洛没有半分不满,叩谢天子隆恩,叮嘱奔赴边州的子侄,“务必要兢兢业业,不可有半点马虎,方不负陛下重用。”
    同月,唐氏长孙唐敏及从弟入建康学院,与桓伟桓玄一同学习。
    几名小少年见面,言语间颇为投契,很有一见如故之感。
    好东西要和好朋友分享。
    只要有机会,桓伟桓玄就要讲海上趣事。虽未亲眼得见,却能讲得栩栩如生,仿佛画面就在眼前。
    唐敏等人听得如痴如醉,很是神往。一段时间之后,纷纷被拐带得“不务正业”,向往着随船出海。
    知道这种情况,唐公洛没说什么,只是让孙子自己想好,唐氏儿郎说一不二,立下誓言不可更改。今日说要出海,明天就改变主意,凡事三分钟热度,落得个一事无成,必定家法伺候,打死不论。
    桓容有些不好意思。
    本想着同唐氏兄弟接触,能让两个弟弟改改性子。哪里想到,桓伟桓玄半点未改,反而把唐公洛的几个孙子一同带歪。
    这且不算,连学院里的士族子弟都受到影响。
    每逢上朝,面对满殿文武控诉的眼神,桓容实在是压力山大。
    可压力再大又能怎么样?
    “闯祸”的是自己的兄弟,没得辩驳,只能当做看不见,继续受着。
    眼光扎人不假,脸皮足够,扎着扎着也就习惯了。
    太元六年,十二月
    郗愔的书信送到京口。
    读过信中内容,郗融终于不再犹豫,放弃求稳的打算,调兵遣将,配合幽州刺使荀宥,在边州拉开架势,准备抢人抢地同北边扯皮。
    秦玦很快发现不对,迅速命人在边界设下重防。
    起初有一定效果,奈何时入隆冬,百姓的存粮越来越少,饥民越来越多。有出身当地的低级军官和士卒,不忍见族人和乡人受苦,竟冒着杀头的风险,主动放开道路,容许饥民南迁。
    情况愈演愈烈,有两座靠近边界的村落,竟在里长和散吏的带领下,全村投向桓汉。
    这两个村子靠近淮南郡,东晋初立,曾归南地政权管辖。后被鲜卑抢走,一直未能夺回。至秦策入主长安,自然归入秦国版图。
    遇北地灾祸连年,村人实在支持不住,夏秋尚能以野菜野物果腹,冬日实在难熬。壮起胆子入山,野物尚未猎到,人怕已落入狼腹。
    纵然有秦璟送来的灾粮,依旧不能解决全部问题。
    更何况,长安下旨,为留得春种,至明年三月,不许各地再开仓,百姓的日子更加难过。
    见到对面的百姓衣食丰足,自己只能混个水饱,众人凑到一起,商议之后,狠狠一咬牙,投向桓汉!
    等到秦兵发现情况,村落早已是空空如也。
    荀宥得人回报,当机立断,集合两千兵力,由熟悉当地的村人带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第一块地盘。
    得知情况,秦玦没有迟疑,立即点兵出战,意图抢回失地,更有意进攻淮南。
    斥候上报秦军进兵的方向,荀宥不得不承认,秦氏兄弟皆为难得的将帅之才,想要顺利实现计划,必须加倍谨慎。
    战火在边境点燃,彼此互相试探,既展示出不让寸土的决心,也在排兵布阵时加以克制,避免战局进一步扩大。
    究其根本,双方都没做好决战的准备,这时扩大战局,只能是两败俱伤。
    边州烧起战火,火势没有燎原,却也没有熄灭的迹象。
    建康和长安先后得到消息。
    对桓容来说,一切都在计划之中,中途出现波折,也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秦策早有预料,事先有所提防。只是没有想到,桓汉会这么快动手。
    朝会之上,面对文武群臣的目光,秦策正准备发下诏令,突然眼前一黑,没有半点征兆,当场跌落龙椅。
    “陛下!”
    光明殿中一片混乱。
    事情传到-后-宫,刘皇后放下漆盏,和刘淑妃对视一眼,眼神中传递着同样的情绪。
    该来的终归是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