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35章 穿越的对照组(二十三)
    万年长公主走了,道观里也空了一大半。
    安妮倒没有太担心,世间可怜的女子太多了,被世俗所不容的女子更是不知凡几。
    清泉观的名声已经打了出去,安妮“高人”的人设也经营得非常完美。
    不管是医术,还是武艺,都是很能吸引贫寒人家的孩子。
    安妮又命人传出消息,清泉观准备开办“道元班”。
    道元班不是传播道教知识,而是免费教授学生们医术,厨艺,织布甚至是印染等技艺。
    自古以来,国人都信奉“荒年饿不死手艺人”的话,只要有门手艺,就像是捧上了铁饭碗,荒年都饿不死,就更不用说太平盛世了。
    医术、厨艺、织布什么的,更是跟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普通百姓想要学习这样的技艺,要么没有门路,要么有门路却还要受人盘剥。
    这年头,想要学习人家的技艺,就必须给人家当学徒。
    学徒期间不但要免费干活,学会了,也要根据约定免费给师傅干几年活,或是“孝敬”师傅多少银钱。
    很多贫苦人家的孩子,为了学一门手艺,能给师傅当牛做马小半辈子。
    可现在,清泉观却免费教人手艺,且清泉观观主的医术,京城的贵人们都十分追捧,技艺绝对高超啊。
    如果她亲来授课,就是花钱,也有人抢着来。
    更不用说免费了。
    消息一经传出,便有无数人跑来报名,新建的山门几乎都要被蜂拥而来的人挤破了。
    可惜,清泉观是女道观,人家的“道元班”也只招收女孩子。
    不过,女孩儿就女孩儿吧,孩子能多学一门手艺,日后嫁人的时候也是个极大的资本哩。
    再说了,自家女儿若是学会了技艺,完全可以回家后偷偷教给家里的兄弟啊。
    明镜观主又没有明说,不许技艺外传!
    就这样,很多不看重女儿的人家,抱着这种想法,忍着失去一个劳力的心痛,把自家女儿送了来。
    短短半个月,安妮的“道元班”就招收了三百多女学生。
    另外,安妮又雇佣了一批女工,将无名山周围的土地都开垦了出来。
    至于耕好地后种什么,安妮却没说,只让女工们多沤肥。
    道元班招生完毕,安妮根据学生的意愿,以及个人情况,将这三百多人分成了六个班。
    有的班是专门学习医术的,有的班则是学习织布、刺绣……这么多班,每个班上四五十人,安妮一个人根本就教不过来。
    幸好清泉观的那些女道士们都已经学出来了,她们或许还达不到安妮的水准,但教一些毫无基础的孩子,还是没有问题的。
    更不用说,安妮还专门写了相应的教材,女道士们只需按照那些教材上课即可。
    安妮也不是全然不参与教学,对于一些有天赋的女孩子,她也会亲自给她们开小灶。
    “道元班”是免费的,还提供食宿。
    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们就能在这里当衣来伸手、发来张口的大小姐,她们课余时间需要干活。
    宿舍的卫生,以及学舍的洒扫等工作是基础,她们还要在山上开垦荒地、采摘野果野菜,捡柴、打猪草,或是炮制药材等等。
    这些活听着挺多,实际上并不十分累。至少对于从小就习惯干活的农家女孩子而言,是很轻松随意的事。
    她们甚至觉得,在“道元班”比在自己家好多了。
    至少在道元班,只要自己付出了劳动、好好学习,就能吃饱穿暖。
    可在自己家呢,活没少干,却总也吃不饱。不为别的,就是因为自己是女人!
    所以,道元班的学生们都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学习无比刻苦,干活也从不偷懒。
    时间很快就进入到了三月,春耕开始了。
    已经抵达西北边陲的万年长公主,繁忙军务之余,也没有忘了安妮的请求。
    她命人收集了许多棉花种子,还有一些育好的苗子,并十多个经验丰富的当地老农,一起送到了清泉观。
    几百亩的土地已经开垦完毕,施了肥,水渠什么的也都挖好了,只等种子下地。
    如今种子来了,安妮便又雇佣了周围的农妇、女子来干活。
    耕种很辛苦,但这年头谁人不辛苦?
    那些女工很快就有了跟道元班的女学生一样的感受:都是干活,在自家却吃不饱还要遭人白眼;可在清泉观,却能吃饱穿暖,还能挺直腰杆。
    女工们还有一点比女学生要好很多,她们给清泉观干活,除了能免费吃饭外,还能有工钱拿。
    一天六个铜板,一个月就是一百八十钱。
    她们自家男人农闲时去镇上、城里做工,一个月都未必能赚这么多钱哩。
    一想到自己也能给家里赚钱,且赚得并不比“顶梁柱”少,那些女工就发自内心的感到骄傲。
    可惜,清泉观的活计就这么多,她们这么多人,干上一个月就能干完啊。
    如果清泉观能常年雇佣她们就好了。
    女工们心里有了野望,平日里跟负责农场的妙善闲聊时,就状似随意的说了几句。
    她们本来只是存着侥幸心里的试探,没想到,还真从妙善口中得到了想要的答案——
    “我们清泉观从西北运来许多羊毛,这些羊毛也能纺织成线,然后制成毯子、衣服。”
    “观主说了,不管是纺线还是织地毯、织衣服,都需要大量的雇工。我们清泉观是女道观,雇佣的帮工,自然也只能是女人……”
    女工们兴奋的恨不能仰天大叫。
    不就是纺线、织布嘛,农家的女人哪有不会的?
    这可比在地里干活轻快多了。
    如果清泉观真的请她们来做活,工钱少一点都没有关系,只求能常年有活干!
    随后的事实告诉那些女工们,清泉观不但常年有活干,给的工钱一点都不少。
    时间到了五月,西北的羊毛运到了。
    随行的还有长公主帮忙弄来的几个胡人,那些人精通地毯的编织、印染等工艺。有了他们的教授,清泉观的毛纺织作坊很快就办了起来。
    第一批雇佣了二百女工,待那些充满异域风情的地毯、挂毯等毛纺织品被送到东西二市,很快就被人抢购一空后,作坊再次扩大。
    安妮又命人雇佣了第二批、第三批、第n批女工。
    那些女工坐在舒适的屋子里干活,风吹不到、雨淋不到,就是纺线、织布,比下地干活轻省多了,却能挣来大把大把的铜钱。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话再正确不过。
    不知不觉间,清泉观周围,乃至整个京城的普通百姓的生活都被悄然改变,女人的地位不知不觉间也被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