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55节
    “晚饭吃过了。现在大半夜的不吃。等早上吃早饭。”李山脱掉外衣,见赵氏摸索着去给他取热水洗脸,怕赵氏看不见摔着,连忙过去自己弄,让赵氏上床去睡着。
    赵氏躺下后打了两个哈欠,跟李山说了几句话就睡着了,再醒来时,天已经亮了,旁边空空的,李山不见了。
    张嫂进来恭敬的道:“老爷连早饭都没吃就带着新来的佃农去种地,吩咐让奴婢一会儿把饭送到地里。”
    辛苦了一天不住客栈,深夜赶回家,不吃夜宵,睡了不到两个时辰,早饭不吃就去种地。
    这要是说出去,谁会相信这是一个七品官员的一天。
    无论贫穷还是富贵,李山的生活方式始终如此。
    燕王赏赐给李家的二百亩地,终于在李山与新佃农马不停蹄的耕耘下,抢在第一场春雨之前翻地并播种完毕。
    这几日,李山去外地雇佃农,然后买农具,租牲口,组织佃农种地,忙的都要忘记自己姓啥。不停的在花银子,那个心疼哦。
    不过,大总管就算再问一百遍,喜欢地还是喜欢美人,李山还是一百遍的回答要地。
    地。他的命。为了地,他这个每花一个铜钱都要想一想的人,不得不花出大笔的银子。
    春耕之后,李山组织佃农盖石房子,然后打了一口井,又花出一笔银子。
    前前后后,花光他一个季度的俸禄。
    李如意好几天看不到李山脸上有笑容,有些不忍心,等午饭的时候当着赵氏、王燕的面道:“江哥哥说种过豆子的地,次年种什么都丰收。我看咱们家的山下有许多的荒地,不如让佃农开出来种上豆子,来年想种什么就种什么。”
    赵氏对江青云简直是喜欢的不能再喜欢,就是长辈对晚辈的喜欢,夸赞道:“青云一个大举人,竟是这么关注农事。我觉得他说的肯定对,我们家就按他说的做。”
    “种出豆子可以做豆腐豆浆豆腐皮。这可真是好事。”王燕对江青云说的话深信不疑,这么好的事怎么能忘记娘家,询问道:“妹妹,那我回娘家给我爹娘说一声,让族里人雇人把荒地开了种豆子,来年种菜什么的,你看可好?”
    李山这个精通农事的人还没说什么,婆媳二人就都表态很看好大力支持。
    “好。你去说吧。”李如意回答了嫂子,又望向埋头苦吃的李山,问道:“爹,您说呢?”
    416李家春饼
    李山嘴里含着饭菜,含糊不清的道:“我下午就让人去开荒。”
    李如意笑道:“荒地想种什么就种什么,朝廷不管,种了豆子比种麦子产量高,来年种菜能卖的银钱多,总之比种麦子强。”
    赵氏道:“是。到时我们家用地里的豆子磨豆浆做豆腐。”
    李山哈哈笑了几声。总算是有件令人高兴的事。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山里的野菜长出来,树上的绿叶发芽。
    北地的百姓在吃了一个冬天的咸菜,终于等到可以吃绿叶菜的一天,采山里的野菜、甚至是摘嫩嫩的树叶,把它们变成餐桌上的美食。
    这个季节的蘑菇很少,去年李家收了一批山货,其中小部分是蘑菇,今年李如意扩大了养猪养鸡,就不打算弄山货的买卖,早早的让伍余年知会佃农。
    佃农知恩图报,听说李如意喜欢吃蘑菇,去山里采野菜,把摘到的蘑菇全部留下送到李家。
    有一家佃农觉得蘑菇太少,拿不出手,又送了几斤鲜嫩的荠菜。
    荠菜单独吃,比较柴,得多放油,要不就多放肥猪肉。
    李如意让厨房做了荠菜猪肉包子、荠菜鸡肉鸡汤馄饨,李家人吃的那叫一个香。
    李如意想到江青云吃不了荤腥,又为他弄出了春饼。
    春饼是前世东北、北京的一道名吃。
    老北京讲究立春吃春饼,薄薄的面饼,卷着黄瓜丝、胡萝卜丝、鸡蛋皮丝、绿豆芽。
    春饼得用烫面做,烙的时候要用中火,因为饼薄,用大火就烧焦了,然后每张饼不要烙的太大,成年人的巴掌大就行了,烙好的饼要用湿布盖着保存湿度,不然饼干了就不好吃。(摘自网络)
    春饼卷着菜码,得从头吃到尾,说法是这一年干什么事有头有尾。
    现在地里还没有黄瓜、胡萝卜,李如意就用木耳、荠菜代替。
    李家春饼传到了江家,然后又从江家传到了燕王府,就这样在燕城传开。
    李家春饼做法简单,寻常妇人都会做,味道好吃,老少皆宜,很快就成为家喻户晓的吃食。
    自今年起,当地的人到了春天出荠菜的时候就开始吃春饼,然后就想起了将方子无私传播出去的长平县李家。这是后话。
    随着天气转暖,山里的野菜地里的菜都上集市了,对许多人是件好事,但是对李家来说,却是相反。
    人们吃了一冬的豆腐,吃腻了,要换口味吃青菜野菜,更何况青菜野菜的价钱便宜多了。
    豆腐房的买卖从这个时候起开始下降,李家的收入降低,每天李如意交给赵氏的银子跟着减低。
    不过,赵氏不像原来那样患得患失了。原因是她手头的银票已经有近三千两,并且所有的开销包括家里每个人的月银都不用她出。
    她只收银子不花银子。
    豆腐的买卖到了夏季降到最低谷,然后秋季天气一凉,又开始上升,等到了腊月就是全年的最高峰,能把人忙死。
    豆腐房的产量一天天的减低,在二月中旬,李如意对伍余年道:“豆腐房用不了这么多人。你将人分为两批,一批在豆腐房,一批去地里帮忙,顺便去鸡棚帮着收蛋喂猪什么的。”
    春耕之后,在严重缺水的北地,庄稼是需要人力浇灌。
    李家新得到的二百亩地,离河水较远。佃农需要走三里的路去挑水浇地。
    并且给庄稼浇水是有讲究的,不是一天十二个时辰都能浇,比如午时太阳正当头就不能浇水。
    李如意就让家里的奴仆把木桶、板车带过去,用桶装水放在板车上帮着佃农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