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87节
    这么想着,她也就问出来了,那赶车老汉很有些与有荣焉,笑呵呵道:“说起来远,其实用不上几天,喂得好一些,空车跑四天三夜就到了。要是拉上货,五天四夜怎么也到了。”
    正在小秋惊叹的时候,宋胜书在旁边搭了话,道:“这么个用法儿,牲口可吃不消啊。连着使上一年,牲口可就废了。”
    牲口与人一样,干活太狠了,累得出了毛病,自然也就废了。
    那赶车的老汉连忙道:“都是自家的牲口,哪里有不心疼的啊?这种活儿也不是天天有,跑一趟回来,怎么也得好好养上十天半月,才能再接大活儿。有十天半个月,也就缓过来了。”
    一路闲话着,一个多少小时,也就到了三合村。
    听到动静,成江成河哥俩都跑出来接着,小夏小冬和成贵几个小的更是直接扑上来围住了小秋。这回没用赶车老汉和宋胜书动手,小秋的行李就被哥哥们搬了去,送进屋里。
    宋秀莲出来,叫了声小秋,却转而接着自家老爹老娘:“大热的天,你们怎么过来了?”
    说着,往后边看,没看见王利民,就问道:“他爹呢,不是说去接孩子,咋让你们老两个大热天地受累呢!”
    钟玉琴不了解情况,嗔怪地瞪了大女儿一眼,道:“他有事儿着急去忙,就让他去,我和你爹在家里反正无事,跑一趟怎么了,坐着车又不累。”
    听她这么说,宋秀莲也不再多说,只笑着招呼爹娘进家,宋胜书付了车费,打发了驴车离开,这才跟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进了门。
    几个月没见,成江成河似乎更成熟了些,特别是成河,个子比二哥还高出一指去,身坯子也壮实,颇有些虎背熊腰的。
    宋秀莲紧着招呼爹娘休息,小秋拿了几样吃的招呼几个小的吃,然后就跟二哥三哥说话。
    “听二叔说你昨天到,我本想去县城等你,是二哥说你这丫头爱吃鱼,不如在家等着,顺手去抡两网鱼……”个头长了,身坯子壮了,但说起话来,三哥成河还是那样爽直,有啥说啥。
    小秋一听就笑弯了眼:“抡网去了?打的鱼呢?”
    成江笑着摸摸小秋的头发,道:“二叔挖的池子又扩大了些,都在那里头养着呢……”
    小秋跳起来就往外走,果然,在老屋一侧挖的池子,如今已经扩大成十多个平方的小水面,里边涟漪水花不断,老远一看就知道有鱼。
    因为是沙板地,池水很清,走的近了,能够清晰地看到水中一条条青黑的鱼背。个头都不小,最大的一条差不多有一尺半长,是体型瘦长的草鱼,小秋估摸着,这条鱼怎么也有四五斤了。天然野生草鱼能长到四五斤,已经算是很不小了。
    晌午,小秋就做了两条鲤鱼,给姥姥姥爷吃。
    去地里干活的大伯大伯娘和成海两口子都回来了,也过来看了小秋。
    第五百九十一章
    小秋家的人口不少,劳力却不多,王利民又专心做买卖,顾不上地里的活儿,所以,分了地之后,就把他们家的地都给了大伯娘家耕种,他们家都是整劳力,又有王利民的拖拉机帮着犁地耕地,麦收秋收时二哥三哥也放假,倒是把地种的很好,就是很辛苦,加上小秋爷爷奶奶那边的地,两个老人种不了,也给了大伯一家……十多口人的地,小二十亩,都有大房里耕种,辛苦可想而知,所以,大伯大伯娘和成海大哥都是又黑又瘦的,一脸辛苦。
    过年时,小秋也提议过,让大伯大伯娘专心帮着大哥成海养鸡、弄饲料,留几亩口粮地,其他的都包出去。可刚分了地,大伯大伯娘都干劲儿十足,舍不得把地包给别人,只担心地包给人后不知道爱惜地力,再收回来地给种废了。
    农民种田是根本,多少年的老传统老观念,一时改不了,小秋也没办法。
    大伯大伯娘和成海两口子过来坐了一会儿,就回去吃饭歇息了,没留在小秋家吃饭。成江成河哥俩倒是在小秋家吃过饭,又说了一会儿话,才回去。主要是,地里的活儿太累,他们哥俩为了等小秋耽误了一上午,下午可不好意思再不下地了。大嫂刘玉芝怀着四个多月身孕,也基本不歇着,每天都跟着下地呢。
    小秋将给两个哥哥的复习资料给他们,又了解了一下他们的学习情况,下午就拿了他们的课本在家里看。等晚上,两个哥哥干完活回来,吃过饭,小秋就拿着她下午出好的题目过去,美其名曰是向两个哥哥请教,其实就是给成江成河出的复习题。
    宋胜书和钟玉琴在小秋家住了一晚,第二天才离开三合村,却不是回县城,而是到镇上的老宅子里去住段时间。
    成海套了家里的骡车去送宋胜书和钟玉琴,小秋则趁机跟着去了镇上。得知王奶奶生病,宋秀莲也特特地收拾了一些东西,让小秋带过去。
    到了镇上,宋胜书回老宅子看看,顺便收拾一下,钟玉琴和小秋一起去了玉华婶子家。
    小秋离开两年多,镇上的变化并不大,除了主街铺了一层薄薄的沥青外,其他街巷胡同仍旧是土路。家境好一些比较讲究的人家会把自家大门口的一段铺上半头砖,却也只是极少数几户。
    玉华婶子家跟大多数人家一样都是土坯房,当初,小秋在镇上上初中那年,玉华叔被王利民带着跑了几趟海铺子,卖海货挣了几个钱,将大门楼翻新了一下,起了红砖的院墙,搭了红砖门楼,房子的正面也加了一层红砖……当时在整个泰平村都称得上独一份儿,两年之后,当时整齐漂亮的红砖门楼也有了风雨侵蚀的痕迹,没了当年的鲜亮。
    农家的习惯,只要家里有人,是不关大门的。
    走进大门,小秋一眼就看见正在院子里搓洗衣裳的玉华婶子。玉华婶子比自家娘亲宋秀莲只大一岁,如今不过三十四五岁年纪,可小秋清楚地看到她鬓角已经有了点点银白。因为下地干活,还要操持家务,玉华婶子的皮肤比宋秀莲黑的多,而且明显风霜痕迹更明显,听到小秋唤她,抬头看见小秋立时笑起来,笑容依旧爽朗,眼角和脸颊上的皱纹却深刻了许多。
    小秋再看晾衣绳上晒得床单衣裤,心里有些难受——只怕,王奶奶的病情比刘振河说的还要严重。若非大小便失禁,玉华婶子不可能洗这么多床单,而青色的老式宽腰裤子,一看就是王奶奶才穿的。
    “哎哟,小秋这是什么时候回来的?”玉华婶子仍旧爽朗,一边起身迎上来,一边将湿漉漉的手在衣襟上擦一擦,伸过来握住小秋的手,一脸亲近和喜悦地端详片刻,又跟钟玉琴招呼,“婶子也来了!你们家搬到县城去,想见一面却是没原先便宜了……快进屋,进屋!”
    钟玉琴笑着点点头,没多客气,直接就问起王奶奶的病情。
    玉华婶子脸上的笑一滞,露出一抹伤感之色来:“我娘也就那年阑尾做了个小手术,平常身子骨还是挺好的,在家里帮着我操持这操持那的,谁也想不到,突然就倒下了……唉,都怪我太粗心,都没注意到她身子不好,要是我细心些,早知道她身子不好,也不至于这样……人家医生说了,这种病倒下前有感觉的,头晕啥的,我娘不说,我也没上心……唉,我这心里难受……”
    说着说着,竟红了眼抹起泪来。
    小秋听她说的,竟是一点儿不推托,还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做儿媳妇的能做到这一步,即便真是她有什么疏忽,又有谁会忍心责怪她呢!
    钟玉琴宽慰了玉华婶子几句,她也就收起难过和自责,带着钟玉琴小秋娘俩进了屋。
    王奶奶依旧住在东间的炕上,天气热,即便开着窗,屋子里也有一股子味道。
    玉华婶子就道:“我天天洗……这还是夏天,冬天我娘可不更遭罪……”
    王奶奶比之前小秋见时瘦了不少,脸上几乎没了肉,露在被单外边的一截胳膊,皮松松的挂着,加上剪短了却仍旧有些蓬乱的白发,看起来很让人心酸。
    引着钟玉琴和小秋娘俩进门,玉华婶子就俯身到王奶奶耳朵旁叫她。大概之前睡着了,被叫醒之后,王奶奶眨眨眼看着钟玉琴和小秋却很快就认出了她们,努力地向小秋抬起手来。
    小秋连忙上前握住王奶奶的手,顺势在炕沿坐下,一手托着王奶奶的手腕,另一只手已经按在了王奶奶的脉搏上。
    “秋……啊……”王奶奶的目光定在小秋脸上,含混却努力地喊着她的名字。大概是觉得自己时日无多,也或者是觉得自己的样子太难堪,老人看起来很悲伤,喊了一声小秋的名字,就哇哇地哭起来。
    被她这么一哭,小秋心里也是一片惨然,不知不觉就已经红了眼。
    过年她回家时,王奶奶还是精神矍铄、干净又利落的老太,谁知道不过半年,竟变成了如今这等模样。还好,小秋探了王奶奶的脉,确定她的病情还没到不治的地步,如今之所以这般模样,不过是得了病没及时治疗,之后又没有很好地医治的缘故。比她在医院里见得病例情况还好不少,小秋不敢说自己一定能让王奶奶的病痊愈,但改善中风症状,她还是有信心的。
    第五百九十二章
    小秋不敢让老太太狠哭,强忍着心里的难受劲儿,努力撑起一抹笑,拿着手帕给王奶奶擦着泪,一边道:“王奶奶,您别难受,我回来看您了,我跟着师傅学了好几年医,见了好些比您病得严重的,都能治好呢,您别难受,您的病能治……”接下来,小秋征得玉华婶子和王奶奶的同意,就取了自己带来的医疗包,给王奶奶施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