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89章 数十万兵马齐聚一堂
    包拯在寇季处没有多留,只待了一夜,翌日一大早就带着人下了山头。
    包拯此次赶到寇季处,主要就是为了让寇季认下房契和地契的事情。
    寇季既然已经答应了,他也没理由再多待。
    渤海府如今百废待兴,苏洵那个浪荡子如今都收敛了形骸,每日里坐在临时衙门里没日没夜的办差。
    包拯这种心里揣着百姓,打算造福百姓的人,自然不敢浪费一分一秒。
    包拯走的时候,寇季送了一程。
    临走之际,包拯似乎想起了什么,取出了一本书递给了寇季。
    那是一本手抄的线装书。
    似乎经常被翻阅,所以书角有些卷起。
    包拯将书递给了寇季以后,也没有多说什么,跨上了马背,带着随行的渤海府衙役,冒着雪离开了山沟。
    “是一个能为百姓做事的好官,只要他以后不走歪路,应该能有所成就。”
    陈琳不知道何时出现在了寇季身旁,眼看着包拯策马远去,忍不住感慨了一声。
    寇季盯着包拯离去的地方,没有说话。
    二人一直看着包拯的身影消失在了视线中以后。
    陈琳再次开口,“咱家不得不承认,你确实是再世伯乐,狄青、包拯,都是你为朝廷选出的良才。以后只要不长歪,应该能帮百姓撑起一片天。”
    寇季鄙夷的瞥了陈琳一眼,没有言语。
    他选中的良才,何止狄青和包拯。
    欧阳修、文彦博、韩琦等一众家伙,那个是简单的角色。
    他们现在还没进入到汴京城,所以汴京城内的人只要不跟他们深入接触,就不知道他们的能耐。
    一旦他们进了汴京城,崭露出他们的能耐。
    到时候大宋上上下下都会知道他的目光有多毒,选出的人,每一个都是良才。
    再世伯乐、在世伯乐之类的称呼,到时候都不适合在称呼他。
    或许会出现新的词语形容他。
    比如寇季量才、或者寇季选才之类的成语。
    赵光义只是经常将书拿在手里,就衍生出了一个手不释卷的成语。
    他在冬日里给汴京城的百姓送了一些炭薪,又衍生出了一个雪中送炭的成语。
    寇季觉得,他为大宋选才的光芒,可比赵光义手握书卷,以及雪中送炭要耀眼。
    所以催生出一个成语,轻而易举。
    寇季没有搭理陈琳,随手翻开了包拯留给他的书,看到了书封上三个飞白体的大字,寇季略微愣了一下。
    “桃花源?!”
    书封上,写着桃花源三个字。
    寇季看了以后略微有些发蒙,小声嘀咕了一句,“难道这小子闲暇之余,写了一本小说话本让我斧正?现在可不兴小说话本,这小子莫非要开历史先河,抢别人饭碗?”
    寇季心里带着疑惑,翻开了署名为桃花源的书,上下扫了一眼以后,发现自己想差了。
    仔细翻阅了一两页以后,寇季看到了一些熟悉的东西。
    再仔细翻阅了一番以后,寇季终于明白了包拯署名为桃花源的书,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一本在后世十分知名的巨著。
    里面涵盖了政治学、教育学、伦理学、哲学等多个领域的文化。
    它有一个人们十分熟悉的名字,叫做《理想国》。
    作者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
    包拯之所以将它署名为桃花源,大概是为了方便它在大宋传播。
    包拯之所以没有将它送到汴京城的天圣馆,反而送到了寇季手里,大概是觉得里面的一些知识,会冲击到圣人的学问。
    圣人的门徒一旦发现了它,有可能会将它定性为邪书。
    又或者干脆成立一个学社、诗社,转门抵制它。
    包拯明显读过这本书,也仔细的研究过里面的学问,知道这本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里面的学问是难得的好学问,所以就亲自将它交给了寇季,想让寇季保护这本书。
    “什么书?”
    陈琳见寇季拿着一本书沉默的站在那儿,忍不住伸长了脖子瞧了过来。
    寇季随手将书塞进了自己怀里,瞥了陈琳一眼淡淡的道:“一本上彩的春宫册,你要的话,回头我让包拯也送你一本。”
    陈琳听到此话,气的直瞪眼,“你在羞辱咱家?!”
    陈琳又不傻,自然知道包拯送给寇季的不是什么春宫册。
    毕竟,寇季不好美色,在汴京城里是出了名的。
    他要是真喜欢这种东西,直接招一群女子入府演一场都行,根本不需要什么春宫册。
    包拯那厮此前跟赵絮有过一段时间的亲密接触。
    赵祯以为赵絮看上了包拯,还暗中派遣陈琳查探了一番包拯的底细。
    所以陈琳也知道包拯不是什么好色之徒。
    所以,包拯送给寇季的,必然不是什么春宫册。
    寇季故意拿春宫册挤兑他一个太监,明显是在羞辱他。
    寇季在陈琳气急败坏的神情中,淡淡的道:“既然知道不是春宫册,我又不愿意给你看,那自然是秘密的东西。
    秘密的东西,你打听的那么清楚干嘛?”
    陈琳恼怒道:“大宋朝,就没有咱家不能知道的秘密。”
    寇季缓缓挑起了眉头,看向了陈琳。
    陈琳一愣,脸色微微一白,低声道:“咱家失言了,咱家回京以后自会向官家请罪。”
    寇季瞥了陈琳一眼,没有再搭理他。
    陈琳刚才那句话,可是处在逾越和作死之间。
    即便是他可以狐假虎威,借着赵祯的权柄,藐视天下其他人。
    但有一个人他没办法藐视,那就是他威风的根源。
    在赵祯面前,他永远只是一个仆人。
    他一句‘大宋朝没有咱家不能知道的秘密’,那把赵祯放哪儿?
    赵祯所有的秘密你都要知道,那你是不是该死了?
    虽然赵祯现在对陈琳而言没有秘密,但不代表以后没有。
    寇季丢下了陈琳,迈步上了山头,回到了自己窑洞前的院子,撇了一眼不远处正指示着将士们给自己挖窑洞的种世衡,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进入到了自己的窑洞。
    窑洞的筑造成本不高,加上拥有冬暖夏凉的功效,北方的许多百姓都很喜欢用它。
    如今大军反正闲着,弄一两个窑洞,取代那御寒比较低的帐篷,刚刚好。
    寇季有预感,不久以后,自己恐怕会多出很多邻居。
    在他们离开此处的时候,此处恐怕会多出许多窑洞。
    寇季没有闲心去搭理此事,他回到了自己的窑洞里以后,拿出了包拯给的《桃花源》,仔细的翻阅了起来。
    寇季在后世的时候,对哲学、对教育学、对政治学其实没什么兴趣。
    所以《理想国》这本书,他只是随意的翻阅了一遍,并没有深入研读。
    如今要用到里面的一些东西,并且看的又是比后世更接近原著的书。
    他自然要仔细的研读一番。
    一本著作,传承上千年。
    因为政治的需要,或者是文化的需要,又或者是一些其他因素,必然会删减一些,或者增添一部分私货。
    所以一本传承千年的著作,很有可能跟原本的著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寇季早九百多年研读此书,相对的看到的东西可能就更接近原著。
    寇季在翻看了几页以后,突然发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包拯居然在书中做了注解。
    言辞十分犀利。
    他对苏格拉底在文中展现出的一些道理,并不认同。
    寇季越往后翻,注解越多。
    包拯的注解也在不断的变换。
    从一开始言辞犀利的辩解,到最后慢慢的有认同,到最后,更是评价此书是一本名著,评价此书的作者是一代大家。
    仅仅是大家。
    虽然包拯对此书中的一些道理表示认同,但是对其中一些明显跟大宋文化有差异的地方,保持着存疑。
    对一些差异大的东西,十分不认同。
    两种文化最初的碰撞,必然会产生摩擦,此事寇季完全能理解。
    由于包拯并没有被崇洋媚外的一些东西影响,所以他并没有一味的认同这本书里面的一切道理都是对的。
    相反,对于里面一些跟大宋差异比较大的道理,包拯持藐视的态度。
    并不是大宋的人猖狂。
    而是大宋的文化,以及文化圈的主流观点就是这样的。
    受大宋文化影响,大宋上上下下的人都觉得。
    除宋人外,其他的人都是蛮夷。
    对于蛮夷,包拯能给一个大家的评价,就已经十分中肯了。
    若是换成了一些激进的大宋文人,在看到了此书以后,必然会毫不犹豫的将其扔进火盆里,然后不屑的啐一口,趾高气扬的说一句。
    “蛮夷的歪门邪说,实在是不堪入目。若是我大宋的兵锋有幸降临到你们头上,我倒是可以大发慈悲,告诉你们什么叫做道理。”
    没办法,古人就是这么傲气。
    大宋被辽国欺负了数十年,宋人依然觉得辽人是蛮夷。
    强汉盛唐的时候,古人更加傲气。
    在他们眼里,除了汉人和唐人以外,其他人能当一声蛮夷的称呼,那都是称赞。
    因为非蛮夷的话,只能沦为他们的奴隶,或者他们铁蹄下的肉泥。
    寇季花费了三日,看完了包拯翻译的书,也看完了包拯的注解。
    时间有点短,寇季只能囫囵吞枣的通读完,谈不上精研,因为没那个时间。
    三日间。
    杨文广、高处恭等人相继率领着兵马到了此处。
    数十万兵马屯驻在山上山下,场面十分壮观。
    旌旗林立、铁甲横行。
    任何人外人看到了,都得赞叹一声。
    好一支雄壮威武的兵马。
    好一个强横的让人发抖的国邦。
    寇季可没闲心去看什么旌旗林立。
    杨文广等人到了以后,瞬间就将他的窑洞填满了。
    杨文广在战后巡视战场的时候,被装死的敌人划拉了一刀,在背上拉出了一道口子。
    他没办法住那些御寒极差的帐篷。
    寇季就吩咐人在自己窑洞里安排了一张床,让杨文广住下。
    刘亨见此,自己给自己搬了一张床,安放在了寇季的窑洞里。
    然后朱能和高处恭两个,就有样学样,在寇季的窑洞里也为自己摆了一张床。
    寇季想拒绝都没办法拒绝。
    几个家伙理由十分充分。
    刘亨觉得,大家都是兄弟,又征战在外,就应该住在一起。
    朱能觉得,大家都是自己人,没必要那生分。
    高处恭觉得,他年龄大了,要是继续住在帐篷里,可能会被冻死。
    寇季就眼睁睁的看着一群恶人霸占了自己的窑洞。
    在恶人们安顿好了以后。
    掌控着大宋近八成兵力的军方巨头们,聚集在了一起。
    一场足以让大宋朝野上下所有官员看了头皮发麻的会议正式开启。
    毕竟,他们几个人手里掌控着足以颠覆星空之下所有国邦的兵力。
    包括大宋。
    只是,巨头们明显没有巨头的自觉。
    他们凑在了窑洞里,有蹲着的、有坐着的、有趴着的、有裹着被子的,还有扣脚的。
    “高处恭,你好歹也是一军主将,当着这么多人面扣脚,你要脸不?”
    寇季盯着脚上还在冒热气的高处恭,忍不住喝斥了一句。
    高处恭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道:“脚趾头冻伤了,痒痒,得挠。”
    寇季强忍着冲上去掐死他的冲动,冷哼了一声,道:“上京道的战事了解了?”
    杨文广趴在床榻上道:“基本上没什么活人了。乌烈部留下看家的人都挺凶的。碰到我们,就跟我们死磕,没几个投降的。
    我背上的伤,就是乌烈部的人划拉的。
    所以我们只能将上京道清理干净。”
    刘亨蹲在窑洞了一角,伸了一个懒腰,打了个哈欠,补充了一句,“软骨头应该被乌烈部的首领都带到上京城了。”
    寇季沉声道:“上京道有没有活人我不管,我只需要确定上京道拿下了,我们背后尽是宋土就行。
    吩咐你们寻找的藏宝找到了没?”
    杨文广、高处恭几人对视了一眼,齐齐看向了朱能。
    朱能抱着双臂道:“乌烈部的人根本就没藏,所以我们剿灭了乌烈部的残余以后,就找到了那些钱财。
    拓跋部的藏宝也找到了,只不过不是我们找到的。
    而是古蒙府知府张方平带人找到的。
    他要留三成给古蒙府的百姓活命,我们没答应。
    此事还需要你定夺。
    其他的部族的藏宝,大多也都找到了。
    只剩下了阿颜部的没找到。”
    高处恭撇撇嘴道:“咱们占据辽国京南道有点早,抓到的俘虏也不多,里面也没什么重要的人物,审讯了好久,也没有审处个所以然。”
    种世衡沉声道:“那就只能从上京城外的阿颜部首领身上下手了。”
    说完这话,种世衡看向了陈琳,“要不要让你的人试试,看看能不能将阿颜部首领给绑过来。”
    陈琳听到这话,忍不住翻了一个白眼,“咱家的人只是人,不是神。去万军丛中杀人还靠谱点,绑一个大活人,根本不可能。”
    寇季瞪了种世衡一眼,“你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种世衡干巴巴一笑,“我就随便一说,万一陈琳的人能办到呢。”
    陈琳冷哼了一声道:“那是随便一说吗?那是说话不过脑子。”
    去万军丛中绑一军主帅,远比全歼一支万军还困难百倍。
    几乎不可能完成。
    除非陈琳手下的人会遁地术。
    “行了,阿颜部藏宝的事情暂时不提。反正阿颜部首领就在上京城外,明年开春以后,我们只要生擒活捉了他,就能问出藏宝的事情。
    那些钱财最终还是我们的,逃不了。”
    寇季喝斥了一句,陈琳和种世衡闭上了嘴。
    寇季继续道:“此次缴获的所有钱财,三成交给陈琳,让他派人送回朝廷。剩下的依照军功,分发给下面的将士。”
    种世衡等人听到了要分钱,脸上并没有什么喜悦的神色。
    以他们如今的功劳,班师回朝以后,朝廷必然有重赏。
    所以他们没必要惦记那些钱财,也没必要跟自己手下的人去争一份卖命钱。
    “老规矩,钱发到了将士们手里,让他们揣几天。然后我会派遣一字交子铺的人去找他们,帮他们将钱寄回去。
    到时候官家会派人将他们的钱送给他们的家人。”
    种世衡等人点了点头,并没有异议。
    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分配赏赐的方式。
    也习惯了帮将士们把钱送回家去。
    将士们也信赖他们,因为朝廷没人敢打他们卖命钱的主意。
    为了让将士们的卖命钱如数的落到他家人手里。
    赵祯、寇季、种世衡、朱能等人,前前后后砍了可不止几百人了。
    如今大宋的官员,即便是贪污,也没人敢动将士们的卖命钱。
    谁要是动了,神仙都救不了他们。
    陈琳对寇季的做法也没有什么异议。
    虽然寇季给数十万兵马分发赏赐是一个危险的举动,但最终将钱送到将士们家眷手里的是赵祯。
    赵祯才是最终施恩的人。
    寇季见没有人有异议,就继续道:“那就这样吧。都散了吧。”
    几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离开窑洞的,却只有狄青、种世衡、陈琳三人。
    剩下的几个家伙,已经安家到了寇季的窑洞里。
    此后,数日时间。
    一切都风平浪静。
    军中上下除了野炊、赏雪、操练、睡觉外,几乎没什么其他的。
    直到一封从汴京城送来的信,落到了寇季手里以后。
    一帮子人才聚在了一起。
    寇季拿着赵祯派人送来的信,瞪着再次聚在窑洞里的种世衡等人,“官家给我的是私信,不是公文,你们都凑过来干嘛?”
    种世衡笑着道:“闲得慌,所以过来瞧瞧。”
    狄青跟着道:“如今大雪封路,我们无事可做。听说官家派人给您送信了,所以就过来瞧瞧,看看官家是不是给我们派遣了其他的差事。”
    其他人没有言语,但是想法跟种世衡和狄青差不多。
    寇季忍不住翻了个白眼,走到了一旁,拆开了赵祯送来的信,粗略的扫了一眼,大致就明白了赵祯给他送信的目的。
    收起了信,寇季微微揉了揉眉心,瞥着种世衡等人道:“官家没什么差事给你们,是我家那小子闯祸了,惹怒了官家,官家来信找我问责的。”
    种世衡等人闻言,顿时来了兴趣。
    “我那侄儿,小小年纪,居然能触怒官家,实在是了不得啊。”
    种世衡一脸认真的赞叹。
    朱能赞同的点头道:“我似他那么大的时候,还在乡间厮混。”
    狄青含蓄的称赞了一声,“虎父无犬子。”
    高处恭沉吟着道:“我比较好奇,他是如何触怒官家的?又怎么敢触怒官家?”
    高处恭说完这话,众人的目光齐齐落在了寇季身上。
    陈琳笑眯眯的盯着寇季道:“寇枢密,给大家讲讲寇侍读的丰功伟绩吧?”
    寇季扫视了种世衡等人一眼,目光最后落在了杨文广身上。
    “此事跟杨家有关。自从我们收复了燕云十六州以后,杨家老太君就独坐在汴京城的茶棚里,嘴里一直念叨着杨老将军的名讳。
    杨家老太君为何会如此,你们心里应该能想明白。”
    寇季提到了杨家老太君,众人脸上的嬉笑瞬间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脸凝重,目光齐齐的落在了杨文广身上。
    杨文广痛苦的闭上了眼,低声道:“是我不孝,未能守在祖母身前尽孝……”
    种世衡摇了摇头,沉声道:“自古忠孝难两全,此事并不怪你。”
    杨文广咬了咬牙,摇着头没有再开口。
    寇季沉声道:“杨家老太君在等杨老将军的骸骨回归汴京城。我家那小子和杨家的小子,在知道了此事以后,不忍心看着杨家老太君苦等,所以就设局逃出了汴京城,往燕云十六州而来。
    他们想迎回杨老将军的骸骨,全了杨家老太君的心愿。”
    种世衡等人听到了此话以后,脸上皆是一变。
    狄青更是一脸愕然的道:“他们这是要好心办坏事啊。”
    种世衡等人齐齐点了点头。
    大宋收燕云十六州,也有几个月了。
    若是有心成全杨家老太君的话,早就将杨老将军的骸骨给送回去了。
    之所以迟迟没送,是有原因的。
    一公,一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