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74章 包拯面对的选择题
    “不太好收敛,让吕夷简不再纳人入青塘的话,吕夷简估计会骂娘。他在青塘守了两年,吹了两年冷风,好不容易可以动手吸纳人了,他绝对不愿意错过。”
    寇季直言。
    赵祯沉声道:“可是再让他这么乱来下去,李公恐怕真的要提刀入青塘了。”
    河西的一切都是李迪的心血,吕夷简如今在抽李迪的血,李迪真的敢提着刀跟他干一场。
    寇季沉吟着道:“其实青塘如今已经有了根基,再继续从外面吸纳人,已经没必要了。吕夷简完全可以效仿李公旧事。”
    赵祯眉头一挑,有些不敢相信的道:“你是说……”
    寇季点点头道:“如今朱能、李昭亮、元山都在域外征战,手里必然有数量庞大的俘虏。只要吕夷简派人去交涉一下,用一些牛羊,或者粮食换取一些女俘虏,还是能轻而易举做到的。”
    赵祯脸上的神情一僵,喃喃道:“朕当初说过,我大宋百姓若是没妻子的话,朕就派人出去给他们抢。
    朕从没想过成真。”
    寇季笑着道:“总归是我大宋百姓占便宜。”
    赵祯苦笑着道:“朕没那么厚的脸皮。”
    寇季笑道:“让李迪私底下去跟吕夷简说一下,然后官家再派人去帮着吕夷简跟元山、朱能、李昭亮三人交涉一下。
    臣回头让鸿胪寺的人去跟黑汗国的人交涉一下。
    相信他们愿意用那些女俘虏跟我们换取粮食。”
    赵祯叹气道:“朕总觉得难以启齿。”
    寇季哈哈笑道:“我们不要说的那么明显,让吕夷简私底下派人去挑破此事就好。”
    赵祯迟疑了一下道:“鸿胪寺的人就不要用了吧?咱们私底下派人去交涉一番。这种事情说出去真的不光彩。
    后世人著史,提到此事,还不知道将你我二人描绘成什么样子。”
    寇季点头道:“那就依照官家说的办。”
    赵祯也跟着点了点头道:“事不宜迟,你下去准备文书。朕下旨呵斥一番吕夷简,让吕夷简不得再吸纳大宋百姓。
    不然再让吕夷简这么闹下去,举国上下的地方官恐怕都要有怨言了。”
    寇季起身,拱了拱手,离开了皇宫。
    赵祯吩咐陈琳召来了中书舍人草拟诏书。
    寇季坐着马车匆匆赶回府以后,准备去书房写信,只是走到了书房门口,就看到了两个人影站在书房不远处。
    也不说话,像是个木头。
    仔细一瞧。
    是包拯和赵絮。
    包拯在江宁府的差事处理的很圆满,因此被调回了汴京城,出任刑部左侍郎。
    原刑部左侍郎被调任到了礼部,出任礼部左侍郎。
    包拯回到了汴京城,自然要像是苏洵一般,赶到寇府拜会寇季。
    只是他没见到寇季,倒是先见到了赵絮。
    以往跟赵絮通信的时候,包拯的话说不完。
    如今见到了赵絮,包拯反而说不出话。
    寇季站在一旁,看了许久,见两人迟迟不肯开口,忍不住走到了二人不远处,调侃道:“你们在向我展示什么叫做相敬如宾吗?”
    寇季的话惊醒了赵絮和包拯。
    赵絮恶狠狠的瞪了寇季一眼跑开了。
    包拯站在原地苦笑道:“先生,以您的身份,调侃学生,是不是不太合适?”
    寇季笑着道:“怎么,被江宁府百姓赞为包阎王的包拯,也学会羞涩了?”
    包拯哭笑不得的道:“学生没有。阎王之名也非学生所爱,是那些江宁府的豪门大户强加在学生头上的。”
    寇季笑道:“只因为你差点将江宁府的豪门大户斩干净了,是不是?”
    包拯脸色一正,道:“豪门大户,大多为富不仁。江宁府的豪门大户,更是喜欢奢靡之风,他们中间一些人将折磨女子当成了雅事。
    秦淮河上的那些女子被他们纳入府以后,残忍的折辱致死。
    更有甚者喜欢用美人灯。”
    寇季目光一冷,“人烛?”
    包拯郑重的点头,“民间也有人称其为点天灯。”
    寇季冷声道:“如此灭绝人性的行为也敢做,抄家灭门也不为过。”
    包拯点头道:“学生不仅见过人烛,还见过殉井,就是将女子折辱致死以后,投入到井中。
    还有一些追求长生之道,以小儿心炼丹做药。
    学生见如此惨剧,下手自然狠辣了一些。”
    寇季毫不犹豫的道:“应该的!”
    似这种为了一己之私,造出灭绝人性的惨案的,确实该下狠手收拾。
    寇季沉声道:“以后我会考虑派一些酷吏去江宁府。明明是读书人最多的地方,明明应该是最明事理、最通礼法的地方。
    居然会有如此灭绝人性的行为出现。”
    包拯直言道:“大部分读书人还是知书达理的。只有一些腐儒,还有一些豪门大户的主事,过于残忍。”
    寇季点了点头,“此事我会去公文叮嘱你的继任者。”
    包拯抱拳道:“学生替江宁府的百姓谢过先生。”
    寇季摆手道:“我是大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江宁府百姓着想,是我应该做的。”
    说完这话,寇季盯着包拯道:“说说你和赵絮的事情吧。”
    包拯干巴巴笑道:“学生跟公主殿下能有什么事……”
    寇季哼了一声,“你觉得有卉儿跟着赵絮,你和赵絮之间的事情能瞒得住我?”
    包拯迟疑了一下,低声道:“学生出身寒门……”
    “在庐州肥东,你包家也是有名的大户,有良田三千四百二十七亩。你爹故去以后,你分得良田六百八十三亩,庐州州城内的铺面两间。
    你将两间铺面分别分给了你的兄长以后,手里还余下六百八十三亩良田。
    如今都是你长嫂在雇人照料。
    我说的可对?”
    寇季不等包拯把话说完,就言辞灼灼的喝问。
    包拯苦笑了一声,道:“比起公主,学生那点家业,跟寒门有什么区别。”
    寇季沉吟了一下,点头赞同道:“那倒也是……”
    说完这话,寇季狐疑的看着包拯道:“可我记得你不是一个在意身份的人。再说了,你是我大宋诸多知府当中,为数不多的年轻人。
    你足以配得上一位公主。”
    包拯坦言道:“跟着学生会过苦日子的。”
    包拯这个理由很强大,寇季愣是没办法反驳。
    一个年入近一万六千贯的人,花费在自己身上的不足一百贯,剩下的一万五千九百多贯全部贴补给了各地的蒙学。
    如此做派,那个女子跟了他,都得过穷日子。
    寇季叹了一口气道:“你就不能对自己好一点?帮助百姓的办法有很多,没必要苦了自己。”
    包拯肃穆的道:“学生拿到的每一文钱,都是民脂民膏,不敢轻易耗费。唯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学生才能觉得心安。”
    寇季疑问道:“所以为了百姓,你可以放弃自己的婚姻吗?”
    包拯神情一僵,陷入到了沉默中。
    寇季继续道:“赵絮虽然喜欢玩闹了一些,但却是一个好女子。你时时跟她通信,经久不绝,想必心中也有她。
    既然心中有她,就不该放弃。”
    包拯咬牙道:“可学生也放不下百姓。”
    寇季盯着包拯,认真的道:“为官清廉,不是说将日子过的苦哈哈的。为官清廉是说不伸手拿百姓的钱,不伸手拿国库的钱。
    你若怜惜百姓,应该想办法让治下的百姓富裕起来,而不是说用自己那点俸禄去贴补他们。
    对我大宋数千万百姓而言,你那点俸禄只是杯水车薪。
    所以授一人千金,不如授予万人博千金技。
    俸禄是朝廷发给你的工钱、是你为朝廷做事的报酬,所以你应该心安理得的拿着。
    也可以心安理得的去花销。”
    包拯沉声道:“学生力薄,但学生能救一人是一人。”
    寇季皱眉道:“小医医人,大医医国。你如今坐在大医的位置上,坐着小医的事情。
    你先生我家财万贯,甚至说万贯已经不足以形容。
    如此财富,我却从没有送给穷苦人。
    为何?
    是我贪财吗?
    不是。
    你先生我若是放开了贪,给我送钱的人能从此处排到辽地去。
    我之所以不将自己的钱财分出去,就是因为我觉得不该分。
    因为我手里的每一份都是我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而非巧取豪夺来的。
    我更不会把钱给那些穷苦人。
    因为我不想养成他们伸手要钱的习惯。
    我想让他们垂下手学会自己去赚钱。
    如此一来,他们不仅能解决温饱,还能学会什么是尊严。
    若是我一味的给他们钱,养成了他们的习惯,那他们就会彻底失去尊严。
    一些人在失去尊严的同时,还会变成习惯向人要钱的乞丐。
    所以治理百姓、怜悯百姓的法子,是不断的创造机会,让百姓去赚钱,让百姓通过自己的双手富裕起来。
    而不是将东西无偿的给他们,让他们混吃等死。
    那是在害他们。
    朝廷以前赈灾,不是直接将粮食给百姓,让百姓一边喝着粥,一边虚耗光阴,就是将百姓一股脑的塞进厢军当中。
    现在呢?
    以工代赈。
    告诉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来拿赈灾的粮食。
    他们在灾后不仅能重建自己的家园,还能维护自己的尊严。
    更重要的是,以工代赈的时候,死去的百姓,远比以前要少。”
    包拯听完了寇季一席话,陷入到了沉默。
    寇季继续道:“你在瑞安镇上待过很长一段时间,你应该知道镇子上的人以前都是灾民。若是赈灾之处,我只是将粮食和钱给他们的话,你觉得他们能活成现在这样?
    是我用以工代赈的法子,给他们创立了一个新家,还教会了他们谋生的手艺,才让他们过的如此富足、安康。”
    包拯咬牙道:“成年人自然可以用此法,可是那些蒙童,还有那些孤独园里的人,他们根本没办法通过双手去获取粮食和尊严。”
    寇季正色道:“他们中间一些人以前给朝廷缴纳过税负,一些人以后会给朝廷缴纳税负。自然是朝廷照顾他们。
    蒙童们缺衣少食,那就证明是他们家里人太过贫穷。
    我们要做的不是给蒙通送衣送食。
    而是让他们家里人富裕起来。
    他们家里人富裕起来了,他们自然不会缺衣少食。
    至于孤独园里的人,他们若是过的不好,那就是朝廷政令和监察上的缺失。
    我们应该更正朝廷错误的政令,监察各地孤独园里容易出现的问题。
    如此,才是对他们真正的怜悯。
    也是我们真正的为官之道。”
    包拯再次陷入到了沉默。
    寇季叹了一口气道:“我们是治国的国医,国家得了病,我们应该想办法根治,而不是只顾表面。
    如此一来,迟早是会出问题的。”
    包拯仰着头,质问道:“学生行善难道有错?”
    寇季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心怀仁慈,是每一个人应该具备的。但是以钱财行善,其实是不对的。
    一个人若是穷,那就想办法帮他致富,而不是给钱让他富裕。
    你想办法帮他致富,他肯定富。
    你给钱让他富裕,只会让他成为蛀虫。
    一个国家若是穷,也应该如此对待。
    遇到问题我们应该看根本,而不是只顾着用钱解决。”
    包拯再次陷入到了沉默。
    寇季叮嘱了一句,“好好想想……”
    说完这话,寇季没有再搭理包拯,背负着双手入了书房。
    在书房里坐定以后。
    取出纸笔,写了一封长信,派人送去西域给元山。
    至于朱能和李昭亮二人,寇季并没有给去信。
    因为寇季相信,元山在拿到了自己的信以后,会将信里的内容传达给朱能和李昭亮。
    更重要的是,元山会将信里的内容揽在自己身上,而不是直接告诉朱能和李昭亮,是寇季要让他们做什么。
    比起朱能和李昭亮,寇季其实更相信元山。
    朱能和李昭亮刚刚摆脱了大宋束缚没多久,就有点得意忘形。
    元山摆脱了大宋束缚十数年,也没有在寇季面前得意忘形过。
    虽然在史书上,元山是一个大汉奸。
    可他在守诺方面,还是很坚挺的。
    寇季吩咐人将信送走以后,包拯出现在寇季面前。
    寇季盯着包拯打量了一番,笑着道:“想通了?”
    包拯认真的道:“学生还是觉得,手里的钱财不该花费在吃喝玩乐上。应该用到有用的地方。”
    寇季叹了一口气,道:“可你或许会因此失去一桩美满的姻缘。”
    寇季给包拯讲了那么多道理,包拯依然坚持己见,寇季完全能理解。
    名臣嘛,总有一些倔强和坚持。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能成为名臣。
    若是因为别人三两句话,就改变了自己的坚持,那就不叫名臣。
    包拯不知道寇季心中所想,他听到了寇季的话以后,神色暗淡的低下了头。
    寇季直言道:“你不必担心娶了赵絮以后,会影响你的仕途。官家不会委屈自己的妹夫,我也不会委屈自己的学生。
    只要我和官家点头,你的仕途依然会畅通无阻。”
    包拯猛然抬头,沉声道:“此例不可开,不然后患无穷。”
    寇季破口大骂,“滚出去!”
    包拯脸色一僵,躬身一礼,“学生告退……”
    寇季在包拯退出了房门以后,低声骂道:“这个木头……脱离了皇籍,她就不是皇帝的妹妹了?
    她脱离了皇族,是没办法拿到封地,拿到俸禄,也不可能得到一座豪华的公主府。
    可你已经入朝,官家完全可以将给她的宅子,当成赏赐赐给你。
    官家也可以将她的封地和俸禄,折合成纺织作坊的份子。
    反正那是官家私产,他如何处置,别人可管不到。
    无非就是没了个公主的名头而已。
    但是她成了你夫人,官家可以隔三岔五找由头拔高她的诰命身份啊。”
    寇季觉得包拯在感情的问题上真是不知变通。
    他觉得给不了赵絮富足的生活。
    可他有没有想过,以赵絮的身份,富足的生活需要他给?
    赵祯若是连一个亲妹子都养不起,那他就别当皇帝了。
    “头疼啊……”
    寇季揉了揉眉心。
    向嫣进门的时候恰巧看到。
    向嫣顺手将一碗肉羹放在了寇季面前,笑着道:“相公有烦心事?”
    寇季叹了一口气道:“刚碰到了一块木头。”
    向嫣笑道:“相公说的是包拯?”
    寇季点头。
    向嫣又问,“可是包拯喜欢赵絮的事情?”
    寇季看向了向嫣,“你知道?”
    向嫣笑容灿烂的道:“包拯和赵絮通过的信件,都有一尺多高了,妾身怎么可能不知道。”
    寇季叹了一口气,“孽缘啊。”
    向嫣道:“妾身倒是觉得,是金玉良言。”
    寇季疑问道:“何以见得?”
    向嫣坦言道:“无论是包拯,还是赵絮,年龄都大了。彼此有没有其他的婚约,彼此之间都有好感,若是能走到一起,自然是良缘。”
    寇季感叹道:“可包拯担心自己给不了赵絮富足的生活,为此较劲了半天。我也担心赵絮放不下公主的身份……”
    向嫣失声笑道:“包拯要给赵絮富足的生活?这是妾身今年听过的最好听的笑话。”
    寇季苦笑道:“谁说不是呢。”
    向嫣笑着道:“别的公主妾身不知道,但是妾身知道,赵絮绝对不是一个在乎公主身份的人。
    想当年,若不是相公你将她带回府。
    她或许就出家了。
    她都可以舍身出家,又怎么可能舍不了公主的身份。”
    寇季思量了一下,点头道:“说的也是……”
    向嫣笑问道:“妾身其实挺想知道,相公为何要撮合包拯和赵絮在一起?按理说,你是他二人的先生,认识的达官贵人多不胜数,帮他们谋一桩其他的婚事应该是轻而易举。
    为何非要让他们两个在一起?”
    寇季淡然笑道:“他们不是互生了情愫吗?”
    向嫣摇头道:“情愫可不值钱。”
    在这个盲婚哑嫁多如牛毛,联姻如同吃饭喝水一般的时代,情愫确实不值钱。
    寇季沉吟了一下,道:“也有可能是为了让包拯过好一些。”
    说到此处,寇季看向向嫣,“你知道的,那个木头根本不会照顾自己,一年的俸禄花到自己身上的百不足一,剩下的全部花在了那些贫寒百姓身上。
    别人若是嫁给了他,夫妻二人肯定吃苦。
    赵絮嫁给了他,他能过的好一些。
    以官家的秉性,四时赏赐肯定少不了。
    所以吃喝用度几乎不用花钱。”
    向嫣哭笑不得的道:“你啊你,帮学生占皇家便宜,为了学生,也算是操碎心了。”
    寇季感叹道:“他父母去世前,倒是给他看中了一个妻室,但被他拒绝了。回到庐州赡养父母的时候,也不见任何女子。父母亡故以后,兄嫂们皆惦记着他的家产,没人帮他奔走此事。
    直至起复以后,他兄嫂才惦记起了此事,为他介绍了不少姑娘。
    但他一个也没见,一个也没答应。
    如今我再不为他操心此事,他怕是要孤独终老了。”
    向嫣笑着道:“他那是心里揣着人呢。”
    寇季赞同的点头。
    此事也怨寇季。
    若非寇季出现,将包拯弄到自己府上,让包拯跟赵絮相交,包拯也不至于错过自己的婚姻。
    不然,包拯说不定已经跟自己父母相中的那位李姑娘成亲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寇季对包拯的婚事才会如此上心。
    终究是寇季的出现,乱了包拯的姻缘,所以该还包拯一个姻缘。
    向嫣提议道:“此事交给妾身去处理如何?”
    寇季摇头道:“且看看吧。他们中间必须有一个人做出让步,如此他们成婚以后才能幸福美满下去。若是没人让步,那强捆在一起,也不会幸福。
    反正包拯父母已经亡故,汴京城内能帮他娶亲的,只有我这个当先生的。
    赵絮在府上住了这么久,官家也没有催促她成婚,杜娘娘更是对此事绝口不提。
    所以赵絮的婚事,八成也会交给我做主。
    所以等得起。”
    向嫣没好气的道:“赵絮已经是个老姑娘咯。放在别人家里,恐怕会被当成扫把星。也就你冲着她,把她当成闺女一样的养在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