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435 挽救行动
    米罗诺夫为什么会背叛革命,这个问题在不同的人那里有不同的答案。作为西南方面军的政委,斯 大林给出的结论是米罗诺夫是潜伏在革命队伍里的魔鬼,是白军的特务,他背叛革命一点儿都不让人意外!
    这样的说法自然是扯淡,也是斯 大林在为自己遮羞。大家想想,按照钢铁的同志的说法,米罗诺夫是潜伏的特务,是专门和人民为敌的人,那他吃撑了在之前的战斗玩命?当初要不是他的誓死抵抗,捷克军团早就逃出升天了,如果他是叛徒和特务,怎么会做对布尔什维克有利的蠢事?
    退一步说,斯 大林说米罗诺夫背叛革命一点儿都不意外,不意外也就是在意料之内,既然如此,既然你钢铁早就算准了米罗诺夫会叛变,可你怎么就没有采取一点儿应对措施?结果搞出海啸一般的风波,让布尔什维克在国际上丢尽了脸,这算怎么回事?
    所以,对于斯 大林提交的报告,中央的大佬们心里都有数,这货说的都是扯淡和推卸责任的话,真实性可以忽略不计。
    主流的第二种意见,就是托派之前下的结论了,在李可夫的报告中,米罗诺夫之所以会背叛革命,除了主观上意志薄弱,被资产阶 级腐蚀了之外,更重要的是客观上遭受了排挤和迫害。后面这点就成了托派攻击斯 大林的最重要武器。
    这个结论准确吗?
    反正李晓峰觉得托派也是扯淡,或者说这个结论完全是服务于他们的政治利益的。米罗诺夫确实受到了排挤,但迫害还是谈不上的。斯 大林的政治智商没有那么低,他最多也就是将米罗诺夫按在了冷板凳上发霉,然后伏罗希洛夫可能挖苦了米罗诺夫而已。这种程度的“迫害”还不足以让米罗诺夫愤而叛变!
    李晓峰觉得,米罗诺夫之所以会叛变更主要的原因还是主观和思想上发生了变化,斯 大林和伏罗希洛夫的因素顶多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应该说斯 大林和托洛茨基下的结论都是不正确的,米罗诺夫既不是居心厄测的鼹鼠,也不是逼上梁山的林冲。这个人之所以会背叛革命,最最关键的原因是他看不惯布尔什维克的政策,说直接一点儿,就是对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一肚子火气。
    这个原因中央的大佬们知道吗?应该说大家伙多少还是知道的,但知道并不等于能捅破。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虽然对经济,对民心的破坏力极大,但是不可否认,这对布尔什维克站稳脚和打赢内战还是起到了相当重要作用的。
    没有这项政策,布尔什维克恐怕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什么也干不了,很有可能就像之前的几届临时政府一样,很快就会垮台。站在后人的角度我们固然要批评这项政策,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只有布尔什维克才能实施这种超级强力的政策,而正是因为他们表现出来的强力,才使他们获得了政权。
    而73年之后,当被新思维弄得五迷三道,被自废武功之后,布尔什维克忘记了他们先辈获得成功的法宝,狼狈地被赶下台,表现得比小丑还要拙劣。这么说吧,他们就像73年前的尼古拉二世,就像李沃夫和克伦斯基,失去政权自然一点儿也不意外。
    当然,这个话题扯得有些远了,对米罗诺夫来说,像他这样有良心的人,真是看不惯抢劫一般的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他认为这项政策完全背离了布尔什维克的核心思想,也背离了将布尔什维克抬上宝座的全国人 民。
    很理想主义的他,迷茫了,丧失了信念,觉得未来一片昏暗。他不再觉得跟着布尔什维克干是有意义的,思维很幼稚的他用简单的二元论做了一个决定——既然布尔什维克是错的,那么反对布尔什维克的白军就应该是对的。所以我应该脱离布尔什维克,然后去投奔白军。
    这个决心下得很突然,也很仓促,米罗诺夫就像打了一个盹,脑子里一迷糊,然后头脑发热就改换门庭了。正是因为足够突然,使得一直监视他的契卡都来不及反应,眼睁睁地看着他逃到了白军那边,这才闹出了一个轰天大笑话。
    不过米罗诺夫很快就为这个仓促的决定后悔了,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没有那么一条足够鲜明的分界线隔绝善与恶,以及对与错。这个真实的世界其实是一桶浆糊,黑的、白的,五颜六色全部搅和在一起,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对和错以及善与恶。
    这么说吧,好人会办错事,坏人也不一定这辈子就不干一件好事。越是道宏观方面,这种界限就越模糊。就拿布尔什维克和列宁来说,能用简单的好与坏来评价他们吗?
    诚然他们有错误,但也有创造,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既然他们能走上前台,既然他们被俄国人民选中了,那必然是有原因的。换而言之,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也是如此,没办法用对和错来评价。
    你说它对吧,破坏力巨大,透支了布尔什维克的公信力,差点毁掉了新生的苏联。可你要说它不对吧,偏偏在那个时期它又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所以咱们也别纠结什么对与错,扯不清,按照列宁的说法,先别管手段,只看出发点吧!
    可惜的是米罗诺夫是一个十分较真的人,他偏偏要给自己划定一条线,一定要分出个黑白。所以他投了白军,所以他很快就后悔莫及。
    为啥?
    没错,布尔什维克实行了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是抢劫是剥 削。诚然白军没有什么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看上去似乎不错,但问题是,没有搞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的白军就不抢劫不剥 削了?
    这是一个相当有意思的问题,如今的人们都只盯着布尔什维克的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对此千夫所指,视其为十恶不赦。问题是,那个年月没有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的白军又在做什么?
    他们在开仓济民?在搞慈善?
    如果白军当年做的是这些,那么盯着布尔什维克骂,给他们踏上一万只脚一点儿也不冤枉。问题是,白军当年真心没做这些好人好事,没有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的他们,比实行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的布尔什维克还要恶劣,杀人放火、抢劫强女干,他们可是比布尔什维克狠多了。
    其实看看马赫诺也就知道白军多不受欢迎,马赫诺跟布尔什维克还有分分合合还有蜜月期,但是这位鸟都不鸟邓尼金跟弗兰格尔这些白军,甚至连他们派来的使节都是问不都问直接杀掉。难道这是没有原因的?
    这么说吧,当年俄国人民太悲剧了,政治舞台上活跃的那几股力量似乎都有问题,这几股势力没有最烂只有更烂。他们只能挑选一只相对而言不那么烂的,找来找去,只有布尔什维克了。
    不过米罗诺夫没有广大俄国人民那么幸运,只花了不到一年时间就找到了最后的选择。米罗诺夫觉得自己选错了,决心纠正这个错误,结果一头栽进了粪桶,那个叫后悔莫及啊!
    在更烂的白军当中,不需要什么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对他们而言抢劫是生存下去的方法,虐杀敌人以及敌人的拥护者,是削弱敌人的有效手段,至于发泄一点儿***这就更正常了,不就是搞了几个贱民吗?爷宠幸她是她的荣幸!
    这么说吧,在抢粮食这个问题上,布尔什维克还需要通过一个政策来指导实施,而对于白军而言,完全不需要什么政策的指导,对他们而言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不需要像布尔什维克那样多此一举。
    米罗诺夫换了一个老板,决心寻找真正的革命良心,但是结果却是当头一棒,当白军不断用各种方法刷低他们的底线和节操时,当他们不断地挑战米罗诺夫的底线时,米罗诺夫又萌生了去意。
    似乎,我应该再换一个老板?
    不过对于米罗诺夫而言,想的简单做起来难。白军是没有监控****敌人的契卡,对他们而言对付叛徒和逃兵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直接杀掉,绝不会有任何例外。
    脱离白军不光很危险,而且对米罗诺夫而言,脱离了白军之后投奔谁呢?
    这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同时得罪了俄国境内最大的两股势力。米罗诺夫似乎再也没有容身之所。布尔什维克视其为叛徒,全面的通缉他,看上去绝对不会放过他;至于白军,那比布尔什维克更加凶残。反正怎么看米罗诺夫都没有老板可换了。而且一而再再而三的换老板,也会不断地刷低他的节操,就算有新的老板接纳他,但也不会再信任他了。
    一个不受信任的人能够大展拳脚能够施展抱负吗?
    米罗诺夫知道,很不可能。所以哪怕他在白军中过得相当的不如意,他也不敢再轻易地做出任何选择了。
    “米罗诺夫这个人还是可以挽救的!”
    米罗诺夫并不知道,几千公里之外,李晓峰决心帮他做出选择,像他这样有才华有良心的军人就这么任其蹉跎下去,太可惜了。如果能再给他一次机会,李晓峰相信这位应该会知道站哪边的。
    德米特里.亚历山大洛维奇有些意外,作为托尔斯泰伯爵的私生子,作为一个曾经的大贵族(亚历山大洛维奇16岁是继承了爵位,不过比较悲剧的是,那年是1917年),像他这样的成分很难被吸纳进入布尔什维克。
    但是,眼前这个仅仅比他大一岁的顶头上司却偏偏这么做了,秘密发展他入党,并对他表现出充分的信任。说实话,连亚历山大洛维奇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理由很简单,李晓峰知道这位是极其出色的间谍,不客气地说他就是俄国的007,不止一次的从敌人的枪口下侥幸逃生,为苏联获取了相当多极其重要的情报。
    而且能力还是其次的,更重要的是这位的操守,1937年,当他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准备前往德国开展工作的时候,厄运降临了,被叶茹夫污蔑为外国间谍,经历了非人的折磨之后被迫认罪,哪怕他机智的在法庭上翻供,但依然被判处20年集中营劳 动改造。
    一直到1954年,这位风度翩翩的王牌间谍蹲了16年的集中营之后,才被释放。按道理说,在此期间亚历山大洛维奇完全有理由发牢骚,有理由抱怨,因为苏联的集中营可不是那么好受的,可是他却是说:“这算什么呢?我还在工作岗位上嘛,还在为苏联人民服务,我应该不辱使命,坚守誓言,我一定能坚持住!”
    更可怕的还不是肉体上的折磨,在亚历山大洛维奇坐牢期间,他的母亲因为受不了刺激,拒绝接受对儿子的污蔑,断然选择了服毒自尽!而他的妻子,也是他从事秘密活动最重要的助手也受到牵连,被迫害致死。
    尤其是1952年,亚历山大洛维奇竟然跟28个德国纳粹被关押在一起,除了另外一个俄国狱友,他既然找不到一个可以说话的人,以至于他不得不自嘲道:“两个苏联人在苏联的领土上竟然只能低声窃窃私语,这简直是狱中狱啊!”
    不过就算遭受了如此多的迫害,亚历山大洛维奇始终没有改变对自己祖国和事业的忠诚。而李晓峰最看重他的也是这一点,对于搞特务工作的人来说,忠诚和信念太重要了,因为这一行中充满了欺骗和伪装,相当多的优秀间谍可能因为经不起诱惑,也可能因为习惯了戴着假面具生活,从而走上了另一条路。李晓峰可不希望他精心培养出的王牌间谍变成了李尔文一样的存在。
    不过亚历山大洛维奇却不知道某仙人对他寄予了多么大的希望,他对这次任务的性质相当的不解——策反一个背叛革命的叛徒,这怎么看怎么不靠谱。
    “为什么要再次策反他?”亚历山大洛维奇问道。
    李晓峰给出的解释是米罗诺夫可以挽救,不过亚历山大洛维奇却不满意这个解释,这个世界上可以挽救的人多了,凭什么米罗诺夫是特殊的那个呢?
    李晓峰笑了笑,解释道:“红军和革命需要他的军事才华!”
    这话倒是不假,说心里话,在对付邓尼金和弗兰格尔的战斗中,米罗诺夫的第二骑集表现得更加出色,取得的战绩比布琼尼和伏罗希洛夫大。没有了这个猛人,西南方面军对付邓尼金和弗兰格尔恐怕会吃亏!
    当然,这并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骑兵系统的成功对苏联红军后来的正规化影响太大了,如果让斯 大林系的第一骑集占据了上风,对后面的机械化和大纵深作战理论的推广和应用是相当大的阻力。
    所以,李晓峰要找一个战绩不弱于,或者说强于布琼尼的骑兵将领去平衡第一骑集的影响力,将不利的影响降低到最低,至少不能让斯 大林系在骑兵系统内搞一言堂。
    亚历山大洛维奇不知道某仙人的长远打算,所以对米罗诺夫的军事才华不太以为然。也确实,进入1919年之后才是米罗诺夫大放异彩的时候,可偏偏历史被某仙人这个蝴蝶煽离了原本的轨道,导致他的才华并没有完全展现出来,亚历山大洛维奇小看米罗诺夫也是正常的。
    “不光是基于军事上的考虑,”李晓峰笑了笑又道,“还有政治上的考虑,米罗诺夫的突然叛变造成了极其恶劣的政治影响,让我们非常的被动……”
    亚历山大洛维奇忽然插嘴道:“那就让我去刺杀他,让世界都看到背叛革命的下场!”
    李晓峰苦笑了一声道:“杀死他固然能够出气,但是却无法完全消除恶劣的政治影响。如果他再次背叛了白军,重新回到我们这边来,你说说这对我们、对白军有什么样的影响?”
    亚历山大洛维奇想了想,点点头:“我同意您的说法,我们首先要消除政治影响。不过我还有有疑问。”
    “你说。”李晓峰和颜悦色地说道。
    “我很怀疑米罗诺夫是否值得挽救,如果他是一个铁杆****份子,将他重新拉过来,这不是在伤害革命吗?”
    如果是其他人跟李晓峰这里啰啰嗦嗦的问个没完没了,他早就让那厮滚蛋了。但是亚历山大洛维奇不一样,这位还是优秀的特工招募大师,必须让其充分地发挥出主观能动性,那才能让他充分地展现出才华。
    李晓峰点点头,道:“你提出的问题很有意义,我们确实要提防这一点。所以我授权给你,全面的观察米罗诺夫的一举一动,研究和分析他的政 治倾向,最后得出一个客观的结论。我将根据你的结论决定米罗诺夫的命运!”
    可怜的米罗诺夫并不知道,他的命运被某仙人交给了亚历山大洛维奇,对于这位年轻得过分的贵族参谋长,他没有多少好感,他不喜欢跟贵族打交道,更不喜欢小屁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