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9节
    辛鸾面上不露,一颗心却狠狠的抽紧了。
    饭桌上死一般的沉寂着,一直没有机会插言的陶滦,看着主君渐渐绷紧的脸颊,也沉默不下去了,主动道,“向副恕罪,殿下恕罪,此事还是由我禀报罢,西南决战在即,石城是臣的老家……”
    他不说话还好,他一说话,辛鸾简直是蹭蹭地冒火。
    辛鸾霍地将目光扭转,断然一喝:“跪下!”
    陶滦一愕,众人一愕。
    三个弹指,陶滦喘出一口气来,起身,撩开衣摆单膝着地。
    向繇:“殿下……”
    “向副,我说过。”
    辛鸾扭头看他,声音平和,湛黑的目光却猝然一利,“在入渝都前,我就说的很清楚了,我的人,我来约束,外人不要插手。”他底线在哪里,向繇不是不知道,若是连基本的尊重都没有,那也不要谈什么联手了。
    辛鸾眼中怒火丛生。
    向繇知趣,飞快闭嘴。
    辛鸾这才将目光沉沉地垂下:桌案边上,陶滦,这个四十岁的男人,比巢瑞还年长一岁,容貌性情,忍让无争。他是最早来到渝都的,像是早有准备一般,平日深居简出,为人并不算热情,但因为他是继申豪之后第二个奉他为主君的赤炎主将,辛鸾心中一直感念,很是以礼相待。可辛鸾没有想到,今日,陶滦居然公然在外人面前,给他来了这嚒一桩事情……
    辛鸾:“你是南境石城人?”
    陶滦:“是。”
    辛鸾:“身为赤炎主将,有心去回乡去奔赴西南前线,保家卫国,不是什么错事。”
    陶滦声音艰涩:“天衍三年始,未防主将乱兵,先帝推行军令,严令赤炎军不得自作主张干涉四境封君战事,一切调配需封君与主君一同协定,才可开拔。”
    辛鸾:“规矩是人定的,情形随时在变,死守就是愚蠢,况且你出身南境,既然回了乡,眼见战事凌夷,焉能坐视不理?”
    陶滦沉默了。
    他没有想到年轻的太子如此通情达理。
    辛鸾站起身,直走到他面前,“陶将军,本宫其实只有一个问题。”
    陶滦俯首:“殿下请问。”
    辛鸾:“今日之事,你为什么不直接来找本宫?”
    陶滦沉默了。
    辛鸾却突然一喝:“回话!”
    第116章 合意(6)
    “是欺我年幼拿不得主意?还是害怕我不答应?”
    辛鸾年纪太小了,还没长开的身子立于一个成年人面前,即使对面人单膝跪地,看他也只需抬头,不必费力仰头,可那少年人偏偏有笼盖四野的气势,明明只一身简略白衣,却卓然掠起丹陛高台上的威仪整肃。
    “回话!”他断然一喝。
    陶滦一时肃然,两眼不由抬起,肩背挺直:“是!回殿下,臣不敢有欺主之心,臣只是害怕殿下不允许这才找向副从中帮忙。”
    向繇坐在一旁看着,目光闪动,惊疑不定。
    辛鸾却没有把目光投给向繇哪怕一点,只对陶滦道,“将军糊涂。你可知道本宫还未入渝都时,亲口对向副说过,‘我此来渝都是君也是客,南境百姓但凡有需要,南境战场但凡有需要,本宫皆义不容辞。’陶将军,你问都不问我,就自作这样的主张?”
    瞬息间,辛鸾反客为主,直接把局面压了回去。
    向繇惊得心绪纷乱,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精心拿兵权相胁迫的一招,居然被辛鸾这借力打力地打了回来。
    ·
    军权有多重要,看南境“军、武、宪、尉”四支明暗武装,他向繇只手握住人数最少、最精的后两支,就能在南境与深耕百余年的申氏主家分庭抗礼就已明了。
    正常来说,小太子不傻,他应有的敏感和作为主君的忌惮,可以轻易地看出来向繇是撺掇了陶滦,去前线不过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只是分辛鸾的兵权给他威慑。可辛鸾看到这一招,居然接也不接,一口忍下了自己的沉痛和愤怒,直接越过向繇来直接和陶滦谈家国之论和亲疏之论,揣着明白装糊涂,明则是向繇置身事外,实则是隔山打牛地反将他一军,把他搞到里外不是人。
    ·
    陶滦显然是没有想到辛鸾和向繇有此等地约定,他的两眼茫然了,强忍着没有看向繇,渐渐地,看向辛鸾的目光中满是痛悔,又是陌生,最后垂下头,默默地单膝跪在那里。
    “呵。”
    “君臣不能疑,疑则生乱。”辛鸾轻笑一声,几番嗤然,几番自嘲,紧接着退了一步撩着衣摆坐下,淡淡地断言,“我没有先帝那般的资历能力,齿序又尚轻,压不住大局,将军既不信我,又何必由东境千里投奔?”
    陶滦真的惊住了,跪在那里,望着辛鸾。
    辛鸾:“为国,为家,为己,你想要冲锋在前,不愿背恩负义,本宫都体谅你!你若是真不想做赤炎的主将,直接叛出也就是了!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将军爱去哪里去哪里,叛了辛涧,叛出东朝,你还害怕叛我一次不成!领着赤炎五番,三月十日的时候直接就去找南君,本宫不敢耽误你的忠义千秋!又来渝都与我假作什么这几日的君臣和谐!”
    辛鸾一扫平日宽和温柔模样,步走险棋,一句压着一句。
    一双眼逼着陶滦,深沉淬利。
    陶滦忽地昂起头,激昂地答,“卑职没有!——殿下,臣有肺腑之诚,要泣血上奏!”
    辛鸾沉声:“说!”
    陶滦:“赤炎十八番拱卫神京,臣等使命便是护卫高辛氏祖宗社稷,护卫我天衍东南西北中四方疆域与万里子民,于此,臣等一日不敢稍忘。王庭宫变在前,今年正月元日,大雪封路,臣突闻先帝薨逝之噩耗,四日,臣与三番、十四番赶至神京护卫,名为勤王,实为软禁。是时,臣之学生胥会,被人污指与腾蛇氏里应外合,开内廷宫门于外敌,锒铛入狱,臣虽有疑虑,但苦于没有铁证,又兼自身身份敏感,并不敢置喙,心中忧心挂念者,唯先帝唯一之血脉——殿下而已,老臣既害怕贼人歹毒,又畏惧江湖险恶,害怕殿下年纪小小,不谙世事,帝脉销沉……”
    陶滦兀自说得动情,辛鸾被他勾起沉痛,数月前的经历俱来眼底,不由侧过头去,不忍再听——
    ·
    “所以胥会通敌之事,是他的发妻检举的?!”
    申豪惊诧。
    当时赤炎除了几位老将军的番属可以进京,他这种被辛涧搁置的边缘人物,只有被训勒的一纸禁令,对神京诸般情势可谓是分毫不知。
    巢瑞:“对,若不是枕边人揭发检举,我们这些人总是要为他说两句话的,可当时我们手中既没有详实的消息,又没有如山的铁证,国殇在前,我们这几个将军的疑心根本不值一提……再者,我们三人中,与胥会关系最近不过陶滦,而陶滦这个人我了解得深一些,他为人中平谨慎,爱惜名声,从不踏错一步,行事更是中规中矩,没有捏到证据,他是不会说话的……他自己的家乡五年来一直饱受三苗人骚扰蹂躏,因为东朝与四方封地的军权挟制在上,他这个主将不能轻涉政事,他便想方设法为家乡培养输送将才,只为避免自己亲自插手……”
    “草他娘,这也太憋屈了吧!”
    申豪之前不太了解他们这些老将军的事迹,今日听完只有惊奇,“若是有人跟说我小叔叔的渝都被人端了,我第二天就带着兵冲出东境了,叛了就是叛了!还忍辱负重好几年?这干嘛啊!”
    巢瑞闻言不禁眉头一锁。
    何方归沉声飞快地跟上一句:“小飞将军慎言!咱们这些做臣子的,这样的玩笑可开不得。”
    的确是开不得。
    臣子之向背,将军之叛顺,任他再年轻的主君,再仁厚的性子,只要他还没有昏庸得无可救药,就绝不会坐视这类事情,当做笑谈。
    ·
    巨灵宫西殿,陶滦越说越哽咽。
    “……南阴墟大乱,垚关对峙,臣得知您一切安好,已入渝都,当即不敢耽搁,立刻举兵投奔而来……臣今日之不敢言,不为其他,只是深知您内忧外患,值此用人之际,臣虽是微薄之身,但也算尚堪驱使……然……”
    向繇一脸麻木地听着,心道:陶将军啊,你怎么实诚得这么不可理喻?一个小孩一激,你怎么什么都说啊?
    “然臣的家乡多年来沿海饱受三苗人骚扰蹂躏,天衍三年,阳城洗劫,三苗人杀我临县汉黎两族百姓数千,妇女掳掠数百人!十年水患,十一年台风,大灾连年,三苗人趁机侵扰我家乡各州县村落五年来数十次,前后掳丁壮充苦役数十万!奸淫掳掠,无恶不作!
    “先帝禁令明文在上,天衍三年赤炎十七番乱政之情未弭,臣身为赤炎主帅,远在东境,无法出兵,可今日,臣已脚踏南境土地,耳听前线决战急报频传,当真……是于心再难忍耐……自古为将者,无令而出是为叛,先帝薨前将军令传于窃国者辛涧手中,我领兵出神京,已然是将“忠与不忠,是非对错”抛之身后,至于世人毁誉、后世评说,臣也是不敢在意了,只因在意也无用……
    “食君之禄,自该为主君效忠,臣为高辛氏披肝沥胆十余年,自认不曾越雷池一步,唯有今日臣想请殿下体谅,想请殿下恕罪,许臣这个私愿:东南沿海这最后一战,就请,放卑职去吧……”
    第117章 合意(7)
    和陶滦对话的整个过程,辛鸾都一直在用余光留意着向繇的反应,可惊异的,佛陀难动狡诈者,陶滦这一套话从头至尾,向繇的都毫无反应,反而是邹吾十分明显地绷紧了身子。
    “食君之禄,自该为主君效忠,臣为高辛氏披肝沥胆十余年,自认不曾越雷池一步,唯有今日臣想请殿下体谅,想请殿下恕罪,许臣这个私愿:东南沿海这最后一战,就请,放卑职去吧……”
    巨灵宫的西殿里,将军兀自说得动情,言毕,伏身叩拜,一个头嗑得山响,辛鸾心中不敢再怠慢,听完那恳切言辞,一时间五味陈杂,倒是不知该说什么好了。
    ·
    辛鸾一直很怕向繇。
    不管他愿不愿意承认,他都是有些怕他的。因为向副此人,太精明,太利害,一动一静都像一条巧笑倩兮、摄魂夺魄的美人蛇,斗折蛇行,一伏千里,不知什么时候就要从草丛中蜿蜒而出。这种印象太深刻,以至于辛鸾一次和他接触的时候,始终没法坦荡,没法放下自己的戒心。
    而这份戒心,导致在渝都这个混乱的权利场中,任何向繇在的场合,他的判断都会出现些偏差。
    辛鸾垂着头看陶滦,紧锁住眉头。
    心想: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他现在听到前线战事吃紧,担心的再不是战事情况,听到别人请缨挂帅抗击外侮,第一反应居然只剩下五个字:“有人要叛我!”
    辛鸾一声深长的叹息,少顷,他垂头,“将军以为,参战是私情,在渝都护卫我才是忠心,是么?”
    跪伏的陶滦愕了一瞬,随后沉闷道,“是。”
    虽然刚听陶滦的言论已经预料到了这样的答案,辛鸾自视己身,于家于国无尺寸之功,只因占了那套君臣秩序的便宜,便得眼前这位赤炎将军如此效忠——这忠心细想起来,也真是让人既感激又沉痛,既自豪又黯然。
    辛鸾闻声久之,一时又惘然。
    最后,他说,“本宫可以放将军去,想来南君见陶将军身先士卒,也会感激,但是陶将军,本宫放你去,不是在体谅你的私心,更不是在许诺你什么私愿——”
    陶滦在那停顿中,缓缓直起上身,与这位年轻的帝王深深地对视。
    辛鸾:“本宫放你去,只是在为国谋事,为国用贤。”
    刹那间,陶滦目光闪动。
    辛鸾整个人却在那殷切的目光下羞愧,不由自主地站起来,郑重地走到他面前。那两步,他走得心潮起伏,他不由就在想,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他是如此的抽离,认为自己只是南境的客人,认为那东南沿海的千万人只是与自己无关的数字,是局外人,竟没有考虑过,那也是许许多多人的故乡,那里还留着许许多多的牵挂。
    “十五余年来,高辛氏直辖东境,这没错,可南境的百姓,也是天衍的百姓,也是我的子民;南境的雄兵,告谕诸将,每一人都是我的臣子,每一支都是天衍的王师……”
    辛鸾亲手把陶滦将军扶起来。
    军人的起坐行立拔得就像标尺一般直接淬利,辛鸾迎着那份压力与忠诚,飞快地厘清自己的语言——那是他这些日子时不时就要思索的,是自从他逃亡开始就不断地怀疑、验证、推翻的,关于君臣大义,关乎这世道的规则,关乎人心的丈量。
    “我年轻。资历不足以服人,能力不足以慑人,气势不足以感人,与将军相处日短,对您不算了解,之前更是没能关注您的身世家乡,确是我的失察——”
    陶滦惊疑:“殿下——”
    “让我说完。”辛鸾压住他的话,一字一句道,“本宫也不与你说什么为了天下苍生的大话,我只说,赤炎从我父亲设立之初,他就不是高辛氏的私兵,它追求的是信仰,是名誉,是道义,它不是高辛氏的私兵,更不是帝王的爪牙,而各位主帅,自然更不是主君的私人——我不敢揣测先帝为何没能知悉将军之为难,但以我一个儿子对父亲的了解,他很有可能只是因为国是繁多、遗漏了,此刻先帝若有英灵在天,我想他得知了将军为了恪守君臣大义,挣扎旁观家乡战火流离数年,他恐怕会是最自责和痛心的那一人。”
    此等言论,原不该是一位帝王来说的。
    但是辛鸾就是说了。
    他在一连几道惊诧的目光中转身,不紧不慢地在酒桌上斟满两杯酒,再转身,一杯递到陶滦的面前。
    “这世上没有人有资格认为将军不忠义。忠君爱国,何为忠?赤炎的忠,不是因为高辛氏是主君,才忠,而是因为主君值得忠,才忠!国君有道,可以辅佐,国君无道,可以讨伐,‘道义’之有无,远该超乎于‘君权’之神圣,若将军您心中没有那一转念对王庭真相的疑虑,没有对胥会罪臣判定的起疑,那为何辛涧得到了王位,您不肯再守君君臣臣教条,宁可叛出东境,也不去俯首于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