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英雄救美
    俞善被杨庄头问的沉默了半晌, 才幽幽的说:“我现在说不行,还来得及吗?”
    杨庄头一噎。
    是啊, 种子都被主家发成寸许长的秧苗了, 现在问可不可行的,还有什么意义……
    本来他们也是听俞善的话听惯了,她说什么, 底下人就怎么做。
    没成想啊, 看主家处理那些稻种,越看心里越没谱, 看得杨庄头这些天吃也吃不好, 睡也睡不香, 一做梦就是地里光秃秃的啥也长不出来……太可怕了。
    看看主家是怎么折腾那些种子的吧。
    往年大家挑种子, 最精细的人家也不过是一把一把的检查下种子, 把瘪的坏的挑出来, 只留下外表饱满的。
    主家是怎么做的呢?
    她先挑了块阳光好的地方,把地夯实,平整到打谷场那种程度, 再把种子铺开来, 堆得有一掌那么厚, 还不时的用木铲、竹耙子翻动一二。
    就这么白天晒种子, 晚上再收成堆盖严实, 过了两三天才作罢, 主家说这叫“晒种”。
    行, 杨庄头觉得这样也不错,免得种子受潮发霉,可之后主家的做法他就有些看不懂了。
    主家挑了一个风大的日子, 用木铲一铲一铲的把种子扬起, 让它们随风飘起来,再自然落下;扬过一遍,还要把下风口飘走那些种子铲回来,再次扬风选一遍。
    主家说,这样可以让风把内里不够饱满的种子吹走,能留在迎风头的那些种子都是饱满的,可以装起来留用。
    而两次风选都从下风口飘走那些种子,就是达不到标准的空心种子,种下去也长不出好谷子,干脆不要了。
    杨庄头以为俞善这样就算折腾完了,不,她没有。
    俞善买来许多粗盐,又称又量的按比例做出盐水,浓度调到鸡蛋能漂浮在盐水里,只留出一个小尖为止。
    她不顾众人的阻拦,将种子投到盐水里,利用盐水浮力,又一次撇去不够饱满的种子,剩下来的“天选之籽”才得到了两遍清水漂洗,然后浸种催芽的待遇。
    杨庄头看到那么浓的盐水时,心都凉了,那菜被盐水泡过都只能当咸菜吃,种子被这盐卤水泡过还能有好吗?
    他就这么一路揪着心,看俞善浸种、催芽,又在离池塘水源最近,最方便排水的位置选了一块田做为秧田——这个位置在冬天清塘泥的时候,曾经用来堆放过刚挖出的塘泥,按俞善的话说,是有机质含量最丰富的一个地块。
    这块秧田被精心的耕耘过,挖得细碎平整,追加了草木灰和农家肥,整整齐齐的分墒灌水——俞善对水量也有控制,要达到既将田地浸透,又不积水的程度。
    将发芽的稻种播下的后,杨庄头就一天三顿的往秧田溜达,直到秧苗发出绿油油的一层,不是想像中那样被腌成了咸菜,他才狠狠的松了一口气,又恢复了对俞善的信心。
    可惜好景不长,秧苗的长势很好,都快两寸高了,主家还不发话把它们挪到田里去。看着秧田里长得挤挤挨挨十分密集的秧苗,杨庄头又升起了新一轮的担忧……
    俞善可不知道杨庄头这么焦虑,她最近的生活非常规律,每天去检查下秧苗的状态,再跟奚晟一起送米粉到河堤工地,跟张大人交流一下三合土的进展。
    上次交给张大人监管的分层三合土试验非常成功,一层一层夯实的三合土堤简直硬如磐石。
    张大人给杨县令展示了他和俞善的成果之后,大家一致决定在现有的竹笼卵石堰堤后面,重新打深桩,加筑一道三合土堰。
    这样的做法并不冒进,又可以确保在今年的汛期石江堰多了一道防线。
    俞善站在高高的堤坝之上,向远处眺望,目测有五百多米的石江堰,宛如一条巨蟒横卧两岸之间。
    跟俞善相熟以后,张碚砚私下已经把钦天监的预测透露给她知道,今年会是大晋立朝以来最多雨的一年,可以预见界时石江堰受到的压力也会是历年最大的。
    看着已经开始动工的三合土堰,俞善忍不住感叹:“也不知道今年钦天监预测的大水到底有多大,三合土再坚硬也不是真正的石头,如果能用真正的巨石镶砌成堤坝,想必就能做到真正的坚不可摧。”
    杨绍光听了赞同的点点头,然后非常光棍的一摊手:“说得没错,但本官没钱。”
    张培砚瞥了俞善一眼,慢悠悠的说:“要是不用计成本光靠想的,那不如用铜汁浇筑,更为坚固。”
    虽然对俞善已经没有了偏见,但是想起那天这小娘子拿鹤嘴锹吓唬自己,张培砚就时不时要刺她一句以求平衡。
    俞善非常识趣的闭嘴了,嗯,我也没钱,就这样。
    俞善想了想,又建议道:“三合土堰筑好之后,趁着还未最后夯实凝固,可以再嵌上一层鹅卵石,能减缓水流。”
    见杨绍光和张培观闻言齐齐的转向自己,俞善解释道:“水流撞击在光滑而坚硬的鹅卵石上,会降低对堰坝本身的冲击,从而延长堰坝本身的寿命。”
    工部对每一处渠、堰、堤、坝的长宽高窄都有制式,如果是别的要求,恐怕还不那么容易满足,只是改变堤坝的表面就简单多了。而且鹅卵石易得,造价不会太高。
    俞善的话现在已经有相当高的可信度,于是杨、张二人马上点头同意了她的建议。
    说完公事,杨绍光欲言又止,最后还是忍不住有些羡慕的夸奖余善:“听说你的五百头牛已经被哄抢一空了?给老郭想个办法,把县衙那一百头也处理一下吧?他愁的胡子都快被揪光了。”
    俞善那天大张旗鼓的赶着三十头牛回平溪村,沿途几个村子的人都看见了,之后都紧盯着平溪村那边的风吹草动。
    后来一见连平溪村把牛留下了,村长负责牵头,让村民们分组轮流用牛,春耕做得又快又好,显然这桩好事是真的,没有陷阱。
    好事不能光让平溪村人占了啊!
    这次不用俞善再做宣传,附近几个村子立刻照样学样,每个村子都有人跑去县衙或赊或赁。
    说到底也只是五百头牛而已,全县有数万户人家,消息一村传一村,最终连个水花都没溅起,所有耕牛就抢购一空了。
    俞善觉得挺稀奇:“郭大人那里可是一百头成年的犍牛,怎么可能到现在还没卖完?”
    要知道,她手里那一百头半大的小牛都卖得一只不剩,还挺抢手的。
    小牛有小牛的好处。有些人家并不紧缺劳力,反而更愿意买一只小牛回去慢慢□□,熟悉新主人和新环境,
    那些小牛都是一岁大小,再有半年就差不多长成了,到秋天正好能派上用场。
    杨县令觉得是因为郭县尉不会做生意……
    郭县尉也让人打听过石江县牛市现在的价格,九两一只,有价无市。他干脆一拍脑袋,定下了八两五一只的价格。
    结果到现在,除了两家只信任官府,急着用牛又不怎么差钱的人家买了,剩下九十八头胃口极好的牛无人问津,反而每天都要吃掉郭县尉一大批草料,还得调配人手去看着牛,闹得郭县尉苦不堪言。
    后来他也把价格降了五百文,跟俞善一样,八两一只牛。
    可俞善那边能以一年为期,分期还钱,还不要利息,同样的价格,精打细算的农家更愿意从俞善手里赊牛。
    让郭县尉也拉下脸来做赊牛,他又不愿意,他整天公务繁忙,难道要为了这一百头牛,再处理上一年的银钱细务吗?
    俞善恍然大悟,估计郭县尉是自己拉不下脸来找俞善,请杨县令帮忙给她递话呢。
    “没问题,虽然我手里现银也不多了,但是为了给大人分忧,有再多难处也能克服。”俞善痛快的答应了,然后趁机还价:“七两五一只我就能全都买下来。”
    哼哼,别以为她不知道,郭县尉这一百头可是先挑得,最健壮的牛都被他先截留下来了。
    ……七两五?这不就是郭县尉从州府买牛的原价吗?
    杨县令心里替郭县尉掬一把泪,面上微笑着点点头:“很好,明日你去县衙跟老郭详谈吧。”
    呵呵,把跟俞小娘子打交道的事情交给老郭,果然是最明智不过的决定了。
    沿着河堤,奚晟陪俞善一起慢慢走向停放骡车的地方。
    他觉得俞善今天格外的开心,忍不住问道:“是有什么喜事吗?”
    “喜事算不上。”俞善想像了一下明天郭县尉的脸色,觉得还是应该提前练习如何收敛自己的表情:“助人乃快乐之本,这话说得一点儿也不错。”
    奚晟直觉事情不像俞善说得这么简单,可看她笑眼弯弯的样子,奚晟也忍不住笑着问:“快晌午了,你饿不饿?我这里有点心。”
    “我看你爱吃榛子酥和杏仁糖,这一包里还配了些山楂片,正好开开胃,点心吃完就到家吃饭了。”说着,他从袖中抽出一个巴掌大的小油纸包递了过去。
    俞善笑了:“你知道你像什么吗?一只蓝色的猫。”
    奚晟不明所以,俞善看他一头雾水的样子乐不可支。
    她接过油纸包就要上骡车。
    突然,斜刺里有人大步走过来,直直冲着俞善喊道:“喂,那小娘子先别走!”
    奚晟眉头一皱,横挡在俞善面前。
    来人非常魁梧,声若洪钟,他见奚晟警惕的看向自己,不禁调侃道:“哎哟,英雄救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