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0节
    没有在第一时间为自己辩解,那是因为秦砚很早就已经猜测到肯定有人会以这些问题来攻击他,而他早就做好了完全的准备。
    在7月1日,《地球要塞》上映后,秦砚就接了一档访谈节目,只不过这档访谈节目在网络上并没有什么话题度——国家电视台的《艺术之旅》。
    《艺术之旅》是国家电视天前几年推出的谈话类节目,每期邀请一位文艺界的知名人士。与主持人、现场观众一起会议过去的艺术,最后还会上升到人生、世界的高度。
    它可以说是国内最高端的文艺类访谈节目。可就是因为这种高端和艺术,和网络用户群体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在网络上鲜少有人讨论、关注《艺术之旅》。
    网络知名度不高但这无法撼动《艺术之旅》的江湖地位。
    别看着现在的年轻人,喜欢看各种地方卫视的综艺节目,但实际上真正收视率还得看国家电视台。
    尤其是晚上七八点时间段的节目,收视率天然有优势。现在国内最高收视率的综艺节目是《周末大派对》,然而《艺术之旅》的收视率几乎是它的两倍!
    这样夸张的收视率,再加上面向的对象是三十岁以上的中年人士,《艺术之旅》能够明显影响老百姓对于社会问题的看法。
    《艺术之旅》一般只有德高望重的老艺人才能够参加,毕竟要谈论人生哲理,和年轻人也不搭调。
    按理说秦砚成就够了,但是江湖地位还轮不到他,尤其是在更加强调年龄辈分的电视台中。
    秦砚能够参加这档节目,完全是托了最近活动的东风。
    因为这几年《艺术之旅》在国内的收视率越来越低,虽然说还有着中年观众的基本盘,但是始终没有办法吸引新鲜的年轻观众。
    而且《艺术之旅》的播放时间又是在星期六的晚上8:30,这和国内现在各个电视台的综艺形成冲突与竞争。
    看着《艺术之旅》收视率的不断下降,节目的导演负责人也十分的焦虑。
    于是便在最近的一年之中连续出台了好几次“跨代对话”的特殊访谈形式。
    以往《艺术之旅》都是主持人刘晓明和嘉宾进行一个半小时左右的访谈。
    而在“跨代对话”中,往往是一个老前辈带着另外一个同领域的年轻后辈,然后聊两代人的不同,聊聊整个行业的历史与发展。
    之前邀请了年轻的歌手、演员,收视率相当不错,节目组尝到了甜头。
    但“跨代对话”又不可能每一期都搞,为了吸引关注、保持神秘性,现在“跨代对话”只有播放的前一天才会公布邀请哪一位年轻文艺工作者。
    而今天所邀请的两位嘉宾嘉宾,特点相当的极端,一个是国内几乎没有人听说过的李德天老师,而另一个却是时下最为火热的导演秦砚。
    而这一期的主题就是《国内特效史》。
    最近秦砚和《地球要塞》的热度实在太高了,不少观众一早就守在电视机面前,准备观看今天晚上的《艺术之旅》。
    而且特别重要的是,这位李德天老师之前还在媒体上发表过一篇很特殊的文章叫做《特效电影的前世今生》。
    这篇文章同样也是在讨论《地球要塞》的问题,其中讲到了华国特效发展的历史,讲到了华国特效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如今。
    包括华国很多耳熟能详的电影、电视剧,比如“六脉神剑”所释放出来的剑气光芒,武侠电影中“爆炸”、“真气”的特效,“移形换位”等等。
    很多古早的经典特效,其实都是这些老电影工作者的杰作。
    现在谁还不知道最近网上对于秦砚的争议?像《地球要塞》这样极具西方特色的电影,是否应该提倡?
    当然李德天老师的文章中,他只是回顾华国特效产业的发展之路,并没有对秦砚的电影做出任何的评价。
    不过这篇报道却被很多网友拿来批判秦砚:华国辛辛苦苦发展了几十年的特效产业,现在你秦砚拍个《地球要塞》,便把所有的工作外包给西方,你这不是在自毁长城吗?
    所以今天晚上的观众,除就对秦砚抱有好感的影迷们以外,还有大量的对秦砚抱有恶意的关注者。
    他们很希望在这个《艺术之旅》的现场看到老前辈对晚辈的批评。
    当然更多的观众还是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观众们,只要节目效果好看,他们都不介意。
    在《艺术之旅》开播之前,导播就兴奋地对节目导演说道:“导演,收视率已经过4%了。”
    对于地方电视台而言,4%已经是一个可望而不及的甜文数字。对于《艺术之旅》来说这也是今年的峰值。
    导演知道这一期的剧情有多么爆炸,他说道:“不要急,你等着看吧。”
    “《艺术之旅》,人生之路。大家好,我是主持人刘晓明。”
    刘晓明是一名特别端庄的中年男子,他用标准的微笑说道:“今天我们邀请了两位很特殊的嘉宾,一位嘉宾是我们华国电影电视特效的创始人,李德天老师。另外一位则是我们新一代导演代表,秦砚导演。”
    《艺术之旅》的现场也有大量的观众,所以在说出了二人的名字之后,现场便开始疯狂鼓掌。
    主持人继续对二人进行介绍。
    “李德天老师曾经编写《国内特效史》,入选国家21世纪大学教材,被国家图书馆收藏,甚至被灯塔国多所大学列为参考书目,是一本兼具美学与历史学的书籍……”
    “秦砚导演则是……”
    只要是搞学术的人,都知道《国内特效史》所获得的各种成就代表着什么,只要有这么一部书,留名青史两百年不成问题。
    而这也是李德天一生成就的缩影,因为他就是历史。
    只能说国家电视台就是国家电视台,起码刘晓明介绍两名嘉宾的时候,鼓掌的音量几乎不相上下。
    要知道单论粉丝数量、年轻人了解的程度,明显是秦砚碾压胜利。
    而在场看过《国内特效史》的观众屈指可数,知道李德天成就的同样寥寥无几。
    在这种情况下,二人的欢呼声还不相上下,起码表达了对于李德天这位老前辈的尊重。
    因为这一次节目的主题是“跨代对话”,所以说秦砚和李德天就坐在两边的沙发上,而刘晓明作为主持人则坐在中间。
    秦砚和李德天所坐的位置就有一种对立的感觉。一左一右,双方见了面也仅仅是点头之交,看起来气氛就不怎么对付。
    在简单的介绍后,刘晓明先是很官方说道:
    “两位都是对于特效电影特别了解的工作者,能不能和大家聊一聊特效电影到底是什么?”
    这个时候屏幕之上先后放了两段特效剪辑,其中有一段由李德天在介绍,他们以前拍摄电影、制作特效所用的各种道具。
    比如说像干冰机的云雾效果、真实炸药的爆炸、塑料制作岩石、血液道具等等。观众们这才明白,原来看起来毫不起眼的特效,竟然如此的复杂。
    特效可不仅仅是使用电脑技术,只要是人工制造出来的假象和幻觉,都可以被“影视特效”。
    甚至观众们在看到这些录像的时候,立刻回想起自己小时候所看到过的各种电影、电视剧,《西游记》、《天龙八部》、《蜀山传》等等,一一浮上心头。
    李德天有些语重心长的说道:“我们当年做特效是一件相当艰苦的事情。没有那么任何的人告诉我们该怎么做,我们全部靠自己的想象力去解决问题。”
    “有的时候睡觉都在想某一个画面该如何实现,而且还要节省经费。”
    “当年拍电影投资本来就不高,很多时候连演员的工资都没有办法保障,用于道具、特效方面的资金就更少。”
    看到这些的时候,屏幕之前的朱梦薇和王晓敏这一对母女也在感叹国内特效的不容易。
    她们俩看过太多国内的电影、电视剧了,听李德天这么一说,瞬间有了不少了解和感悟。
    介绍完了以前的特效制作后,刘晓明立刻让秦砚进行介绍。
    秦砚也不含糊,讲起特效制作,头头是道。《艺术之旅》又播了一段现代意义上的特效制作,包括绿幕特效、电脑特效、表情捕捉等等。
    而秦砚则会在一旁用冷静客观的声音给大家解释这些特效的特点、技术、价格、前景等等。
    秦砚和李德天的风格明显不同,他会直接的说这些特效如何制作,用到什么样的软件,哪些公司拥有相应的技术。
    如果说李德天的介绍是对包含深情的历史长叹,那么秦砚的介绍则更加像全面详实但是不带主观情绪的教科书。
    刘晓明笑着说了一句:“秦砚导演,现代电影的特效制作特别昂贵对吧?”
    秦砚点了点头说道:“的确是这样的,因为现代电影的演员、剧本都已经相当成熟,电影想要吸引观众的情绪,最直接和简单的办法就是在画面上下功夫。这些都是特效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
    接着秦砚又举列了很多现在意义上的大片,他们的特效是如何制作,又为什么能够吸引观众。
    秦砚没有丝毫的顾忌,直接拿自己最近的电影《地球要塞》举例,当然也会用提到像《黑客帝国》、《哈利波特》、《指环王》这些全球知名的特效电影。
    可是观众听了秦砚的介绍后,多少有些不舒服。
    刚才李德天的介绍能够让观众们回想起自己以前看过的各种经典影视作品,而在秦砚的例子中,几乎看不到华语电影的存在。
    每个观众都有些不服气:难道华语电影除了你的《地球要塞》,就没有特效方面能够入你眼的作品了吗?
    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李德天和秦砚之间的对立感更加明显,所有人仿佛看见他们两人中间隔着一条名为“时代”的河流,无法理解彼此,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里。
    刘晓明作为主持人反复还不嫌事儿大,他问了一个很直白的问题:“那李德天老师,你是否了解秦砚他所说的这些的特效制作方式呢?你有什么看法。”
    李德天很坦然的聊了聊摇头,说到:
    “从2000年后,我就没有参与过电影特效的制作了,一直在忙着整理《国内特效史》。”
    “我们当年哪里接触过这些正规的训练,全部靠自己摸索。他说的很多词儿我也仅仅是听说过学习过。现在的特效电影,已经没有我可以做的工作了。”
    言语之间有无尽的落寞,当年无数电影以请到李德天负责特效制作为荣,然而现在李德天已经很久没有活可以做了。
    当然这也是李德天自己的选择,不想在这个圈子赖着脸皮混下去。
    “李德天老师,您在这一行也工作了20多年,这些道具、特效的制作手法,是否有传下来?”
    李德天回答的时候更加落寞,他说道:
    “哎,传承的很不好。年轻人学习电影,谁愿意来当一个特效师、道具制作呢?我以前也在电影学院上课,试图招一两个学生,可是现在的孩子对我们这一行根本就不感兴趣。”
    “没办法,这一行不赚钱啊。”
    “我其实最遗憾的事情就是,没有办法把自己的手艺继承下去。当初我看到一个特别优秀的孩子,他真的特别聪明,学啥都特别快。在我这儿上了一学期的课,就把我的知识学了三、四分,这孩子真的有天赋啊。”
    说道这儿的时候李德天有些亢奋,他是真的喜欢口中的孩子。
    “我很想教他电影道具和特效的制作,但是那个孩子直言不讳地告诉我,李德天老师您那一套东西已经跟不上时代了,不适合现代的电影。”
    “你们可能没有办法想到我当时的感受是怎样的。觉得自己几十年的努力,突然被人说得一文不值。”
    李德天的情绪有些亢奋,也更加撼动人心:“可问题是,我知道他说的都是对的。技术发展更不上时代,只能被时代抛弃。”
    《艺术之旅》本来就是一个特别深邃的节目,各种背景配乐应有尽有。李德天说这些话的时候,现场配乐乐队立刻弹起了一段悲哀的钢琴曲。
    好似滚滚长江,不舍昼夜。
    刘晓明立刻开始打圆场:“李德天老师,这个学生说得太过头了。我们可以看到您和国内最初的特效工作者们,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经典作品。这是谁也无法否认。“
    录制厅内的观众自发为李德天鼓掌,他们在刚才的纪录片中看得很清楚,当年国内电影发展,特效工作有多么的困难。
    如果不是李德天老师他们的努力,上个世纪末期就不会有那些经典的影视作品。
    不仅仅是这些现场的观众,就连电视机之前的王晓敏和朱梦薇也有内心也有一些悲伤。
    作为年长者,王晓敏当年看过坝坝电影、黑白电影,她对电影发展更加敏感:
    “我也不懂这些特效东西,但是总觉得我们国家自己发展了这么多年的东西,说断就断的确不太好。唉,真的是让人心痛。“
    而电视之中的秦砚的表情依然没有变化,仿佛对于这一段艰苦的国内电影特效发展历史,没有丝毫的感同身受。
    他只是默默的听着,也不开口安慰李德天老师。这下所有人对于秦砚都有一点点方案。
    就连朱梦薇也觉得秦砚有一点不尊重国内的传统手艺。但是她还是强强行忍住了,没有和自己的母亲一起吐槽秦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