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章 与张太岳论道
    “你说的很好。”
    良久张居正长叹一声,摇头苦笑道:“想不到区区一个卖饼的小子竟然能对新政有如此见地,你不读书着实可惜了。老夫便是张居正,你方才一番话让老夫受益匪浅啊。”
    宁修心道机会来了,作出一脸惊讶状道:“张阁老?小子拜见张阁老。方才小子胡言乱语,还请阁老莫要放在心上。”
    说罢冲张居正深施一礼。
    张居正不置可否的捋了捋胡须,让宁修心里直打鼓。
    “实不相瞒,小子乃是江陵县学生员,只是因为家父身体不好,故而才会帮着卖饼。”
    “哦,原来是这般。不过如今你有秀才功名在身,如果醉心于这些奇淫技巧,怕是会对举业有影响。”
    稍顿了顿张居正慨然道:“你是个有见识的人,当好好温书准备科举,将来也好进士登科报效朝廷。”
    宁修连忙道:“阁老有所不知,小子家境贫寒,双亲起早贪黑就是为了供小子读书。小子推出这手抓饼也是为了让家境有所好转,双亲不至于那么操劳。”
    “你做的对啊。百善孝为先,千万不要像老夫一样。”
    张居正忽然变得怅然,摇了摇头苦笑一声。
    张懋修连忙上前一步道:“父亲大人无需自责。”
    宁修听得心中一紧,知道张居正是想起亡父和夺情风波了。去年张居正的父亲病逝,那时他正处于推行新政改革的最关键时刻,不得已选择了由皇帝出面夺情。但这样一来,张居正的脊梁骨被人戳的生疼,他的政敌可以用不孝为借口对他进行抨击。
    虽然这件事情最终因为一场廷杖而压了下来,但张居正却有了心结。
    此番宁修大提孝道,岂不是戳到张居正的痛处了?
    他连忙补救道:“阁老无需自责。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阁老弃小孝,尽中孝,为大孝,值得天下人学习啊。”
    张居正微微一怔,显然没想到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能够说出这么一番大道理来。最重要的是,他说的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你说的好啊,老夫这一年来积下的心结算是解开了。老夫欠你一个人情啊。”
    “阁老言重了。”
    “哈哈,你莫要推辞。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孔圣人尚可以拜项囊为师,你消除老夫的困惑,解开老夫的心结,老夫欠你一个人情难道不是应该的吗?”
    宁修知道这对他来说是个绝佳的机会,如果能够给张居正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他的举业之路将通畅许多。
    宁修不想放弃这个绝好的机会,深吸了一口气主动说道:“阁老,小子斗胆问一句,阁老推行新政后可有困惑之处?”
    张居正微微颌首,面色肃然道:“老夫入阁之后,立志于推行税制改革,下令全国范围内重新丈量土地,核查征税田额。可阻力非常人可想。你可知这是为什么?”
    张居正虽然不明白宁修为何会突然问起这个问题,但也来了兴致,随即和宁修聊了起来。往日和他探讨新政的都是朝中显贵,这些人虽然位高权重,但思维都很固化,提出的建议千篇一律。换成一个未涉官场的年轻人,或许会有不同的见解吧。
    “回禀阁老,以小子浅见朝中阻力颇大,全因一个‘利’字。”
    稍顿了顿,宁修继续道:“大明立国之初,土地分配较为均匀,百姓大多有地可种。但到了成化、弘治年间,土地兼并已经日趋严重。究其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富商豪贾增多,更是因为科举制度。”
    “此话怎讲?”
    “大明有徭役赋税种种,但有功名在身者可以免除徭役税赋。故而若是谁家中了秀才,乃至举人。同乡族人必定争相把土地投献。长此以往,土地都集中到了这些缙绅手中,这些缙绅或是家中有人在朝做官,或是本身就是诸部院寺的主官。他们怎么可能允准重新丈量土地呢?”
    宁修前世读晚明史时,对晚明土地兼并直是深恶痛绝,并尝试做出过许多推演分析。故而他此刻能够出口成章,鞭辟入里。
    张居正虽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因为其本身就是大地主,加之历史的局限性,不可能拥有宁修这么深刻的认识。
    宁修这番说辞也是考量良久的。如果对面的人换成了徐阶徐华亭,他是断然不会这么说的。
    徐阁老生性圆滑,纵容家人侵吞田亩。及至徐阶隐退,朝廷清查徐家田亩,发现徐家名下田亩竟然有十万亩之多。天子下令收缴徐家侵吞的田亩,徐阶竟然还忝着老脸请求能不能只归还一部分。
    但是张居正不同。虽然张家在江陵也是超级大地主,但张居正对于子女的约束还是很严的。
    至于张居正病逝后遭到清算,从江陵老家搜到的银两也有诸多疑问。史学界对此态度不一,认为是万历皇帝授意给张居正泼脏水的居多。
    反正那时张居正已经死了,还能从棺材里跳出来和万历皇帝对峙不成?
    故而用一句话概括,徐阶是不要脸皮的,连座师夏言都能出卖的人,连严嵩都能结为亲家的人能有什么脸皮?
    但张居正不同,虽然自己的老师徐阶有污点,但张居正还是保全了徐家,并没有落井下石。
    面对张居正宁修敢于直言,因为他知道张居正不会就此事迁怒于他!
    张居正听了宁修一番话,直是沉默了良久。
    “原来症结出在了这里。”
    张居正摇了摇头,喟然叹息道。
    “那么,依你之见,该如何推行改革呢?”
    张居正的声音中听不出喜怒。
    不知为何,他觉得眼前这个年轻人对朝局洞若观火,对人心看的透彻。
    “小子斗胆一言,请阁老徐徐图之。”
    宁修沉声道。
    张居正皱眉道:“你也说土地兼并是大明朝的一大痼疾,既然如此,更是应该下猛药,岂能因噎废食。”
    宁修叹声道:“阁老以为范希文公和王半山公谁的改革更成功?”
    张居正愣了一愣,不知宁修为何会突然问起宋代的两位名臣。
    “自然是王安石的熙宁变法更成功了。”
    仁宗朝的庆历新政和神宗朝的熙宁变法一前一后,但却有不同的结果。
    庆历新政的推行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不但有官家仁宗支持,在朝中也有富弼、韩琦、欧阳修等人助力。
    范仲淹提出了十条新政。
    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减徭役、修武备、重命令、推恩信。
    这十条几乎覆盖了所有死角,乍一看来很美好。
    但也只是看起来很美好......
    失败原因大概是两条,一是范仲淹准备不足,限于嘴炮。他老人家认为凭借自己的影响力,可以做到登高一呼,无数人响应。事实证明他太高看自己的影响力了。
    二是动了大地主的奶酪。断人钱财如杀人父母,这些大地主和官僚自然联合起来与范仲淹一派死磕到底。
    ......
    ......
    ps:科举名次的资料真的很不好找,老坤废了很大气力才找到,力求还原真实历史。求票票支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