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59节
    几天前,趣味儿童的宣传广告上就说了,这一期的《趣味儿童》上,将会有李凡的最新童话作品。
    李凡的新童话,无疑是众孩子们最为期待的事情之一。
    当然,喜欢看童话的并不全都是孩子,一些成年人对童话同样情有独钟,对于李凡的新童话,他们也同样期待。
    今年已经22岁的岑升,就是其中之一。
    每一期的《趣味儿童》岑升都必买,今天发行的这一期自然也不会例外。
    清晨,岑升早早来到自家附近的一家报亭,此时报亭前的顾客不多,只有几个人,但都是来买《趣味儿童》的。
    不过,那几个人应该都是给家里的孩子买,而不是自己喜欢看。
    毕竟,喜欢看童话的成年人是极少数。
    其中还有一个是岑升的熟人,也是住这附近的,岑升打招呼道:“王哥,早啊,很少看到你来给你家孩子买杂志啊?”
    被岑升称为王哥的人叫做王远,此时刚从报亭老板手里接过杂志,闻言笑道:“小岑啊,的确,一般都是那小子自己来买。不过,我家小子说这一期的《趣味儿童》上有关于十二生肖的传说,我一听也有了一些兴趣。这不,上班路过这里,就顺便买一本来瞅瞅,下班再带回去给我家小子,就是不知道那小子说的是不是真的?”
    岑升听后,也同样笑道:“的确是真的,前几天趣味儿童的官方广告上说了。只是没想到王哥竟然也对这个感兴趣。”
    王远闻言又是哈哈一笑,说道:“的确是有些好奇,只是不知道那个叫做李凡的作者,这次写得怎么样?”
    岑升点头道:“至少不会差吧,李凡可是现在的童话第一人。不过,为十二生肖创作神话传说,的确很难倒是真的,现在或许也就李凡一人敢尝试吧。所以,即便是李凡这次的作品一般,大家也应该包容。”
    王远听后,看着岑升笑道:“小岑是那李凡的粉丝?”
    岑升并不否认,点头道:“嗯,的确是。”
    ……
    第531章 等着落井下石
    王远听后又道:“这么说来,那李凡确实有些厉害,那我待会儿可得好好的看一看。好了,小岑,我走了,回见。”
    岑升点头道:“好的,王哥再见。”
    之后,岑升又对报亭老板说道:“刘叔,给我来一本。”他与报亭老板已经是老熟人了。
    拿到杂志后的岑升,并没有再做其它的耽搁,而是径直回到家里。
    岑升坐在沙发上,将手里的杂志翻开,准备先看正在连载的《舒克与贝塔》,上一期的结尾正处在关键时刻呢。
    不过,他却是突然想起了之前在报亭那里,与王远的那一番对话。
    当时他并没有在意,然而这个时候一想起,却是越想越多。
    平时根本不看童话的王远,却突然对这一期的《趣味儿童》感兴趣起来,而这样的人肯定不会是个例。
    虽说这样的人可能不会很多,但应该也不是少数,而他们之所以会突然对这一期的《趣味儿童》感兴趣,答案很明显是为了十二生肖的神话传说。
    按理说,这绝对是一件好事情,岑升应该感到兴奋才是。
    不过,这里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为十二生肖创作神话传说的难度极大。
    因为,十二生肖几乎是所有人都知道存在,正所谓众口难调,要想创作出让大多数人都认可的故事,其难度可想而知。
    曾经有那么的专家、学者为十二生肖创作故事都铩羽而归,就是最好的证明。
    如果李凡这一次同样铩羽而归,虽不至于对他的名声造成什么影响,但对于一些有心人来说,落井下石那是少不了的。
    要知道,在李凡的背后,是始终有那么一批,一直都在盼望着李凡栽跟头的人存在的。
    他们或者是其他的童话作家,或者是诗词界一些所谓的诗人,又或者是那些曾经被李凡打脸,一直怀恨在心的普通网友等等。
    他们一直都看李凡不爽,如果让他们找到机会,不跳出来嘲笑几句才怪呢。
    虽然他们的嘲笑同样应该对李凡的名声,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但终究会让人感到憋屈、恶心和不爽。
    想到这里,岑升变得有些不淡定和担忧,便舍弃了先看《舒克与贝塔》的想法,而是先找到了李凡这一次关于十二生肖的新作品。
    他决定先看新作品,这样他的心里才会踏实。
    ……
    不得不说,岑升的担忧是非常有道理的,在华国的各个角落,的确是有那么一些人,一直都在盯着李凡。
    也一直都在等着李凡什么时候能够栽一个跟斗,好让他们有机会落井下石一番。
    只是李凡最近一直没有出新作品,也没有什么新的动态。中秋诗会结束之后,其在诗词界也变得十分低调,而他们只知道李凡的这两个身份。
    所以,这么长时间以来,一众人实在是找不到有落井下石的机会。
    不过现在,机会似乎终于出现了。
    青春儿童出版社。
    社长林海与主编方镜,就是一直在等着李凡栽跟斗的人之一。
    这么长时间以来,他们一直对上一次,他们与李凡之间关于“儿童类诗文大赛”的那次比试,耿耿于怀。
    也一直都对李凡怀恨在心,认为李凡是在故意戏耍他们。
    上午9点,助理敲开社长办公室的门,说道:“社长,你要的这一期的《趣味儿童》,我已经买来了,一共是两本。”
    林海眉宇间闪过一丝喜色,话语却是淡淡道:“嗯,放下吧,顺便去把方主编请过来。”
    “好的,社长。”助理答应一声,将手里的两本崭新的杂志,轻轻放在林海的办公桌上,随后退了出去。
    出了社长办公室的助理,不禁在心里嘀咕:“社长不是看趣味儿童很不爽嘛,今天怎么想起买人家的杂志了?这不是跟人家增加销量吗?”
    助理摇摇头,想不明白,很快,又敲响了主编办公室的门。
    ……
    主编方镜走进社长办公室,呵呵笑道:“社长,杂志买到了?”
    林海同样笑道:“老方,自然是买到了。那李凡沉寂了这么久,现在终于是有点动静了。而且,也没有让我们失望,竟然敢为十二生肖创作神话故事,真是不知者无谓啊!”
    方镜从林海的办公桌上拿起一本《趣味儿童》,走到对面的沙发上坐下,然后说道:“的确,那小子沉寂这么久,我还以为他在韬光养晦呢,还为此有些遗憾,以为那小子之后定然会稳扎稳打,我们恐怕很难看其栽跟斗了。
    却谁知那小子不仅没有学会韬光养晦,反而还更加的不可一世,妄图为十二生肖创作神话故事。他是天才没有错,但有很多天才,就是这样一步步泯然于众人的。”
    林海听后哈哈一笑,说道:“但愿如你老方所说,那小子最终会泯然于众人,而我们,就是见证者。这种感觉绝对让人酸爽,那么,我们现在就一起欣赏一下,李大作家的最新力作,看他走向泯然众人的第一步。”
    方镜接口道:“我也是这样想的。”
    说完,两人很是默契的同时一声大笑,之后,又同时翻开了手中的杂志。
    ……
    在全国,像林海、方镜这样的人还有不少,他们在今天,也抱着同样的想法和期盼,去购买了一本让他们很是讨厌,却又一直都在关注的《趣味儿童》。
    这倒是为《趣味儿童》贡献了不小的销量,这是一个意外的收获。
    当然,对于今天李凡的新作品格外关注的人,不仅仅只是那些别有用心的人。
    事实上,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占的比例,是非常小的。
    那些曾经与李凡有过不愉快,如今却早就已经一笑泯恩仇的人,也对李凡的新作品非常关注。
    比如说阳光儿童的刘仁与魏泽东,又比如童话名家阳洁,还比如有“诗中四少”之称的莫白、王龄、杜风、陆然等人。
    总之,不管是什么样的人,也不管这些人各自抱有什么样的不同目的。
    今天,李凡发表在《趣味儿童》上,关于十二生肖的神话故事,注定将会吸引许多人的眼球。
    ……
    第532章 整个人都不好了
    某居住小区。
    正坐在沙发上看杂志的岑升,其眉宇间的神色越来越兴奋,越来越激动。
    如果说刚才之前,他还有些为李凡担忧,那么现在,那些担忧早就已经不复存在。
    李凡,果然根本就不需要人为其担心,也不会给那些别有用心之人丝毫的机会。
    除非,他是故意给的。
    李凡这一次的关于十二生肖的作品,以玉皇大帝为人间挑选十二生肖动物为背景,形象生动的描述了,各种动物为了争当十二生肖动物,相互之间发生的种种有趣的故事。
    其故事想象大胆合理,趣味性极强,很多地方让人忍不住的就要击节赞同。
    比如,老鼠与猫之间,老鼠与牛之间,老鼠与大象之间,公鸡和龙之间发生的故事……等等。
    岑升一个故事一个故事的看下来,越来越惊喜,然而刚刚看到一半的时候,却是忽然想起了什么,连忙拿出手机,拨通了一个电话。
    很快,电话就接通了。
    “小升啊,有啥事儿啊?”电话里的声音主人,年纪已经不小。
    “二爷爷,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李凡关于十二生肖的新作品,我刚刚已经看了,我觉得非常好,比以往那些为十二生肖创作的作品都要好的多,二爷爷,你赶紧去买一本来看。”岑升很是兴奋的对着电话说道。
    “哦,是吗?那二爷爷必须要看一看了,我正好准备出门,就顺便买一本吧,叫做《趣味儿童》,是吧?”
    “嗯,那二爷爷,你赶紧去买吧。”
    挂了电话,岑升拿起《趣味儿童》,继续看起故事来。
    ……
    说起岑升,大家可能并不认识,但如果说起岑升的二爷爷,岑庚,那绝对是大名鼎鼎,在华国拥有很高的名气。
    岑庚,今年55岁,京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著名历史学家。
    其主要的研究方向为历史文学,包过诗歌、杂论、神话传说、民间典故等,曾经发表和出版过不少相关的学术论文和书籍。
    最近,岑庚的主要研究对象,则放在了那些神话传说之上,想要在无边的书海资料里,找到或是补全相关的神话传说。
    例如,“后羿射日”的相关传说。
    后羿为什么要射日?这其中一定是有什么原因的,而其中的原因,或许就与其相关的传说有关。
    岑庚很想在有生之年把这些谜团解开,以弥补华国文化里的这一片空白和遗憾。
    只是,岑庚研究多年,查阅了大量的历史典籍,却始终没有什么重大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