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穿越古代做夫子 第259节
    送上门的生意,徐管家焉有放过之理?很快,附近的几个县都有了玉融丸作坊,渔民们打来的鱼都卖上了好价钱,再加上之前的装饰品作坊,渔民的生活美好指数直线上涨,愿意让孩子去读书的人也多了起来,不再计较那三瓜两枣了。
    这些都可以算是楚辞在这里的功绩,比起当军师出谋划策得来的,还是这份功绩更让他满意。
    下午的时候,省提学司来了人。楚辞亲自出门招待,发现来的人竟是孟繁。
    “孟姑父怎么有空前来?”楚辞一边招呼他坐下,一边询问道。
    “贤侄不必客气,老夫此来,一是替杜大人过来审核项目,下发今年提学司的补贴银。二来嘛,则是有些私心,想问问贤侄你的意见。”孟繁显得有些为难,但这为难之中明显带着些意气风发。
    楚辞做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道:“愿闻其详。”
    “是这样的,老夫不是帮着录入倭人的口供吗?这事完了之后,我便回到了提学司。杜大人他老人家给我透了个口风,说是上面有意提拔我任提学佥事。你说,我该不该答应?”
    “这是大好事啊!您如今的位置也待了好些年了,熬资历也该熬到头了。”楚辞马上恭喜他,说完后,他又想到了孟繁纠结的问题所在。“可是,这次您立了大功,朝廷的嘉奖还未下来。您在两国建交这事上有突出成就,恐怕圣上会有别的想法?”
    孟繁一脸欣慰,终于有人能明白他的顾虑了。“是极,我也正是有这个担忧,才一时不敢答应下来。可是,我又怕不答应,万一朝廷到时候……我岂不是错过了一个好机会?”
    此时两块大饼摆在眼前,一块比一块更诱人,可若是吃到一块,就一定要舍弃另一块,这让孟繁很难抉择。
    楚辞想了想,告诉他:“那就要看孟姑父您心中到底是怎么想的了。不过,我可以告诉您,当初我在京城之时,鸿胪寺有一位少卿年纪老迈,今年大概就要告老还乡了。而且,这几年我国与周边国家龌龊不断,恐怕鸿胪寺需要的人手不少。”
    这是大魏的外交部门,自然需要各种语言学习的人才进去任职。就楚辞所知,孟繁会的外邦语言,大概不止倭语一种。想必朝廷也能调查清楚。
    孟繁听后,原本还有些摇摆的心顿时安定了下来,他心中已有决断。
    提学佥事官职位同从四品,而鸿胪寺少卿则是从五品,二者之间虽相差两个品级,可是,外地无实权的提学官和京城实权部门相比,任是谁也知道该怎么选择。
    楚辞看出他的想法,又提醒了一句:“眼下朝廷嘉奖未到,还不知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贤侄放心,假使这嘉奖之中没有那一项,也只是说明我运气还没到,老夫是万万不会后悔的。”
    毕竟,成为佥事的机会还有,可去鸿胪寺的机会,却只有这么一次。
    第411章 府内培训
    孟繁带着坚定的信念回去了, 楚辞看着今年下发的补贴银,心中宽慰不已,总算是没再找理由克扣银子了。听说最近齐鲁直日子很是不好过, 想来也没机会找他的茬了。去除了各家书院所应分得的银两后, 居然还有剩, 有了这些银子,可操作的空间就大了。
    就比如说,最近几天,他就想搞一个关于新课本的培训。于是, 这天傍晚, 各县都接到了提学司下发的公文, 公文内容是让各县选出二十名学习能力强, 不迂腐的夫子去府里参加为期两天的关于新课本教学的培训。上面还提到了, 培训时的住宿和伙食费全免, 来回的车马则由各县自行安排。
    此消息一出,大众哗然。这新课本早就有所耳闻, 只是想到每次朝廷推陈出新的速度, 大家都猜测应该没那么快, 没想到今年竟就能用了。
    对于新课本,很多人都是持怀疑态度的。特别是一些老学究,更是在家破口大骂楚辞这个“无知竖子”,此等行径分明就是想陷漳州府的学子们于万劫不复之地。自古以来都是读圣贤书, 学习圣人的言行, 没想到他竟然如此自大, 竟然敢让大家学习他出的书,这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脾气更加暴躁一点的,直接就说要打上门去, 让楚辞听一听老百姓们的真实想法,迫使他收回成命。
    然后,一些较年轻的学子拦住了他们。
    “楚提学绝对不是你们说的这种人!”他们斩钉截铁地说道,“如果他真是为了功绩而出书,那么大家都学不好,对他而言又意义何在呢?”
    “他得了功绩,到时候拍拍屁股走人了,还会管我等死活吗?”这人太过气愤,以至于口不择言,说了些污秽之语。
    “各位,你们好好想一想,楚提学真的是这样的人吗?去年乡试,楚提学力排众议定下模拟考,带着提学司众位大人不辞辛劳的布考场,出考题,这才让大家得到锻炼,不至于因为不熟悉考场规则而发挥失常导致落榜。去年中举的人数大家有目共睹,难道这功劳里没有楚提学的一份吗?”说话的学子掷地有声地举出实例来证明楚辞并非不负责的官员。
    说完后,他又看了看大家,说道:“我还记得去年楚提学提出模拟考之事时,也有一群人大声斥骂,言他此举是劳民伤财,可事实上,他才是真正关心学子的那个人。试问这样的人,又怎会以牺牲学子的学业来收获自身利益呢?况且,这教科书还未面世,大家不如等真正看见了,挑出里头的错处再来反对为好。”
    躁动的人群安静了下来,这一番有理有据的话将大家都劝住了。有些人开始回忆楚辞来到这里后推行的各项政策,结果发现,这些政策无一不是于民有利的。另一部分人虽还是不看好新教科书,但他们也把话听了进去,确实啊,还是看了那书再来说话也不迟。
    就这样,一场风波因那位学子的劝说而消弭于无形。楚辞听说后笑了笑,百姓有质疑他一点儿也不怕,若大家都闷不吭声就接受了,他才会觉得奇怪。
    各县的都很快,第二天一大早,便有马车相继在提学司门口停下。有些夫子也不是第一次参加府里的培训了,非常自觉地在门房室签了名,然后按照地上的指示前往会场了。
    这会场其实就是提学司的一块大空地,这次被整理出来做为培训场地使用,那里摆放了桌椅,还有小厮在后面不断提供烧好的热水泡茶。除了今日有点风吹在身上挺冷的之外,也找不出其他的不好了。
    培训者除了楚辞自己还有其他两位官员。一个负责《语文》,一个负责《九章》,楚辞自己则负责《德育》。第一天培训的内容是前两样,底下的夫子们听得十分认真。毕竟是县里筛选出来的人,而且他们回去还要把学到的东西传授给其他人,要是回去后一问三不知,那就太丢脸了。
    第一场的讲授是两个时辰,讲完之后中午就在提学司用饭。用过饭半个时辰后开始第二场,第二场的时间是三个时辰。前面半个时辰主要是先教会所有人阿拉伯数字的使用。这会儿学习能力强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半个时辰后,大家基本都掌握了数字一到十的写法,顺便还记住了口诀,什么“1像小棍直又长,2像鸭子水中游”之类的,虽不押韵,但听久了还有几分童趣,想必那些孩子应该是挺喜欢的吧。
    第二天的《德育》培训之前,楚辞坐在台上再次给大家洗脑,他把前世的教师道德规范挑了一些出来给大家讲解,让所有人对师者有了重新的认识。然后他又举出了多个例子说明德行对一个人的影响,还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孩童出现一些行为的原因。
    底下人先是听得云山雾绕的,后来听久了,慢慢也明白了一些。楚提学这是让他们不要万事以训斥为先,要以理服人呢。他们虽然还是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但对楚辞举出的一个又一个例子心里也并非是没有触动的。
    楚辞也没想过一次就可以让他们改变观念,他想做的就是先在他们心中埋下一颗种子,到了时间,自然就会发出嫩芽,开花结果。而且师者在教育孩童的同时,对自身而言又何尝不是一次重新学习的经历呢?温故而知新,想来这本书定能对某些人有所触动。
    两天的培训完结后,这些各县来的精英夫子都带着满满的知识回去了。有消息灵通的,当晚便去到他们家,询问这新教科书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当他们看到之后,心里不禁有些无语,不是说这书是楚提学自己出的吗?为什么上面附了这么多人名?而且里头的每一篇基本都是从圣贤书上扣下来的,给他们几个胆子,也不敢批评指责啊!
    ……
    三月初一,各县提学司分巡道都安排了马车过来。提学司的小厮们忙个不停,不断地将分装好的书搬上马车,一早上起码跑了几百趟,腿都要累细了。
    幸而底下的人也不敢只袖手旁观,帮着一起运了,要不然的话,恐怕还得再耽误一会。而分巡道员们则齐聚会议室,一同签字按手印。这是楚辞写的告示,上面有一则声明,那就是此次发放的书籍全部免费,任何人都不允许借机敛财,否则严惩不贷。
    他这也是以防万一,这几本书市面上没有流通,万一有人动了歪心思高价出售,而他言路不通,到时候受苦的还是老百姓。以免好心办坏事,楚辞不得不先礼后兵。这样做了,到时候有这种情况,就可以直接处理了。
    分巡道员们自然不敢和顶头上司呛声,但签了名按了手印出来后,还是忍不住犯嘀咕。万一这手下人阳奉阴违怎么办呢?若是他们被隐瞒在内,万一到时候事情爆出来,他们钱也没得到,还得背口黑锅,那可怎么办呢?
    几个县的分巡道站在一起商量良久之后,决定效仿楚辞的做法,回去就拟一份告示出来,召集县内所有山长一同过来签字。到时候哪里犯了事,便直接去抓人便是了。至于那些山长怎么约束他们手底下的夫子,那就不归他们管了。
    楚辞听说这件事后,忍不住想起了现代时经常签订的那些承诺书。怎么说呢,用处不算太大,却也能起到一定程度的约束作用。一旦出了问题,直接责任到人,对于上面的管理者来说,还是挺实用的。
    三月初二这一天,漳州府所有入学的孩子都领到了崭新的课本。这三本书对他们来说自是无比新鲜的,甚至《德育》书里面还附了插图,上面讲的小故事,看得这些孩子们眼睛都直了。
    而拿到教本的夫子们,也迫不及待看了起来。他们所有人都参与过培训,除了少部分是县内的,其余基本都是在书院内部进行的。大一点的书院还可以讨论一下,小一点的就全凭记忆力了。
    不过他们也不敢含糊乱教,因为楚辞说了,一个月后将进行全府测试,测试的考卷由他来出,到时候会有评价手段。落在后面的,将会被分配到好的书院“跟院学习”一旬,这也太丢脸了!
    第412章 运气真好
    当新课本逐渐融入课堂之中时, 从京城来的钦差终于抵达了南闽省。表面上,他是来嘉奖这次扛倭战事中的功臣的,可私底下, 他却是来调查关于赵宽行贿案一事的。
    林甫同低迷了一段时间,但前几天,他接到了那边来的书信, 说是皇上对于祝威的弹劾将信将疑, 并未直接定罪,所以此事还有转圜余地。朝廷已经派下钦差大臣前往南闽省, 届时林甫同要做的就是藏好自己的尾巴,万一被查出点什么, 一旦定罪, 他们远在朝堂之上也没有办法施以援手。
    林甫同看完信后,心里生出了许多庆幸,只要还肯给机会就好了。因为一般来说, 像这样疑似勾结奸细, 里通外国的事情一旦爆发出来,朝廷的处理办法都是宁杀错不放过的。他万分庆幸自己当时选对了靠山, 要不然的话, 真的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其实林甫同错了, 若不是培养出一位封疆大吏实在艰难,那些人都想直接放弃他了, 谁能知道他竟会和倭国奸细混在一起,实在叫人不知骂他什么好。
    这次是给他最后一个机会,若是他抓不住机会露了马脚,到时候就别怪他们无情了。
    ……
    “见过钦差大人,老夫乃南闽巡抚林甫同, 不知钦差大人是今日到,有失远迎,还请见谅。”
    码头上,林甫同带着一群人亲自迎接钦差的到来。腥涩的海风刮了一阵又一阵,将等在这里的人脸上吹得通红。虽说此时已是阳春三月,但在这海边上,还是挺冷的。难为他们竟在这里站了那么久。
    穆远修以前从西江省赴京赶考走的是陆路,此次时间紧迫,外加上水路较之以往更加畅通,所以他便走了水路过来。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竟然有晕船之症。自在太平府上船起,便整日都昏昏沉沉的。一路饱受折磨,真是苦不堪言。
    此时他见到了害自己要走这么一趟的人,自然给不出好脸色。
    “下官只是区区大理寺少卿,还当不起大人这般大礼。”大理寺少卿是正四品官,而巡抚则是正二品官衔,两人之间是有些差距的。
    “钦差大人说的哪里话?你代天子出巡,便就是个庶民,也要比老夫地位更高些。敢问钦差大人贵姓?”林甫同故意抬高他的地位,表现出十分敬重皇权的样子,想要麻痹穆远修。
    殊不知他此举反而更像是不打自招。在穆远修看来,这人会讨好他,八成是因为做贼心虚,要不然的话,堂堂一个正二品封疆大吏,何以会屈服于一个四品钦差?
    “下官还以为巡抚大人早已经打听清楚了。”他不轻不重地嘲讽了一句,“下官姓穆,字远修。”
    林甫同这时皮厚得锥子也扎不透,怎么会把他这轻飘飘的一句话放在心上,闻言便道:“原来是穆大人。穆大人一路上舟车劳顿,想必已经很累了吧。老夫已经在城中最好的一间客栈开了上房,穆大人若不嫌弃,就去那里稍作歇息吧。”
    穆远修听罢,呵呵一笑:“不用了,朝廷有规定,官员外出需住在官驿之中,还请大人派个认路的带我等前去投靠。”
    这个托词十分没有诚意,林甫同一再被拒,脸上多少有点不好看了。但他还是强扯出了一个笑脸:“是极,幸亏穆大人提点,要不然老夫今日就要犯错了。来人啊,带穆大人他们去官驿。”
    穆远修朝他拱了拱手,然后便吩咐随从们将东西收拾好,一行人目不斜视地从林甫同身边走了过去,将他的面子又放在地上踩了一脚。
    林甫同心里有气却无法发作,只能紧握拳头,想着等此人从南闽离开后再想办法惩治他,最好能叫他有来无回!
    穆远修在驿馆中休息了一天,才有种脚踏实地的感觉。等他的精神恢复了一些后,他便立马开始遣人通知嘉奖名单上的人了。圣旨只有一份,必须等所有人都来齐了之后,才能宣读。
    一听有圣旨要接,所有人都不敢耽搁。只半个时辰的功夫,人就到齐了。
    其实名单上大部分人就在这省城之中,像楚辞在府城的,昨天钦差大人来到的消息一传过去,他就必须乘船过来待命,要不然就是对圣旨的怠慢。
    待一切事宜准备充分后,穆远修拿起圣旨开始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臣等领旨谢恩!”听完圣旨之后,大家异口同声地说道,然后才爬起身。楚辞不知痕迹地动了动腿,心里无限吐槽,他最讨厌古代的地方就是这一点了,老是动不动就要跪着,对膝盖来说很不友好啊!
    楚辞不太高兴,他这次出谋划策,又亲自深入敌营之中,立的功应该算是头等了吧?可是比起其他人来说,他的奖励是最少的。
    孟繁得偿所愿,今年九月就可以去到心仪的鸿胪寺入职了。祝威官职没有变,却给他的夫人封了正二品诰命,此后家里又多出一个领国家津贴的人。范举也能够调到另外一个富裕之地为官。除此以外,还有物质的赏赐,像什么古董玉器之类的,虽不能拿出去换钱,但这御赐之物的名头可去钱财更让他们高兴。特别是孟繁,捧着一个汝窑冰片斗笠碗,手抖得像帕金森似的,脸也不自觉地笑抽了。
    而他呢,除了一对双耳玉壶春瓶之外,就得了几句口头表扬,也没说什么时候调他回京城,真是让人有些郁闷。
    圣旨宣读完后,楚辞正想跟着其他人一起退出去,却听见穆大人唤他过去。楚辞有些惊讶,像这种京官和地方官不是应该避嫌吗?他都准备先退出再悄悄来拜访的,没想到穆大人竟然毫不遮掩,难道因为他是没有实权的提学官吗?
    其他几人也有些惊讶地看了一眼,然后才退出屋子。
    “楚大人,你知不知道本官为何要叫住你?”穆远修看着楚辞问道,他发现这小子皮相是生的真好,在这沿海地带过了两三年了,还是白白净净的,一点也没有风霜侵蚀的感觉。
    楚辞连忙道:“穆大人,您唤我阿辞便是了,辞承蒙您当初举荐之恩,如今是万万当不得您一句大人的。”
    穆远修哈哈笑道:“那你也别唤什么穆大人了,叫我穆叔就行。我与你家许先生交情甚笃,不必如此拘束。说起来,我来南闽省之前,正好途经西江省,你家先生也刚好在那里巡查,我便与你先生小酌了几杯。”
    楚辞眼睛一亮:“不知我家先生身体可还好?”
    “身体倒是不错,就是那个臭毛病一直都在。”说到这里,穆远修和楚辞都笑了笑,显然大家都理解他那个毛病怕是一辈子也改不了了。
    “我一直都觉得,要不是他有这个臭毛病在,说不定如今也能当上封疆大吏。他的才学,你小子才学了个皮毛啊。”穆远修道。
    楚辞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先生的才学自然深不可测,只恨我不能常伴先生左右,日夜和先生学习。前段时间南闽遭遇倭患,整个省都封了,让我和两位先生暂时断了联系。幸得月前开了禁制,我便向两位先生去了信。只是还未收到许先生的回信,原来他又代替巡抚大人巡查了。”
    穆远修有些奇怪:“两位先生?除了许兄外,你竟然还拜了一位师父?他竟然也同意?”
    许征的臭毛病可不止那一样,他为人还霸道固执,竟然会允许自己的弟子拜别人为师?难不成他认为那人比他学识渊博?
    楚辞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这个……其实许先生,才是我后头拜的师父。”
    哦,这穆远修就能理解了,抢别人的弟子什么的,许征倒也做的出来。不过,这也可以看出许征确实看好楚辞,要不然的话,一个庸才哪值得他争抢?
    “你原来那位先生允许你另投师门?”
    楚辞回忆起当时,还是忍不住感动:“便是我那位先生给我推荐的许先生。我治的本经与先生不同,他怕耽误我的学业,便写了信给许先生……”
    听楚辞说完后,穆远修对这位夫子有些肃然起敬。他突然联想到几年前朝廷好像发过一块匾额到西江省,据说就是楚辞向皇上请的。
    “你的那一位先生,可是那位‘师之典范’?”穆远修虽用的是问句,可话里却透着几分笃定。
    “正是!”楚辞点头,“他姓秦,是甘州府袁山县学的山长。”
    穆远修脑子灵光一闪:“可是叫秦信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