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1113.第1113章 风头
    张知节当时身体绷住了,然后觉得耳朵一阵火辣辣的疼痛传来,张知节毫无形象的杀猪一般的叫了起来。
    “掉下来了!掉下来了!娘您轻点!耳朵要掉下来了!”张知节动都不敢动,嚎叫道。
    听到张知节叫的这么凄惨,夫人也绷不住笑了,松开了手,手指戳着张知节的头,笑骂道:“装腔作势,用了多少手劲儿娘自己还心里没数吗?”
    夫人这一笑,屋里的气氛瞬间像是冰雪消融,一下子变得其乐融融,丫鬟们见到高高在的二爷被夫人拧着耳朵嚎叫,都忍不住掩嘴轻笑。连襁褓里的孩子都乐的呵呵笑起来。
    张知节捂着耳朵讨好的笑道:“娘,我知道您舍不得!娘对我最好了!”
    夫人哼道:“知道你还不早些回来!你不知不知道家里有多担心?我看我是平日里太娇惯你了!”
    张知节讨好的笑道:“娘,我保证以后再也不敢了,要不您打我板子消消气?”
    徐佳颖闻言忍不住扑哧一声笑道:“娘,您打二爷几板子消消气吧!二爷可是连太医都带来了,是预备挨板子的,您要是不打板子,都辜负了二爷的一番心意!”
    张知节听了禁不住目瞪口呆,徐佳颖这是在这里等着他呢!满屋子人听了都禁不住掩嘴而笑,连夫人听了都禁不住笑道:“难为你想的周到,若是不打你板子的话,还真有些辜负了你的心意!”
    张知节顿时有些可怜巴巴道:“娘,真打啊!”
    一番笑闹终于将夫人逗得乐开怀,夫人当然也不舍得真打张知节板子,给了太医赏赐将他们打发走了。
    夫人语重心长道:“当初答应让你出海,是想让你出海散散心,看看海外的风光,可不是让你出去打仗的!怎么还打仗瘾了?走到哪儿都打仗!”
    张知节顿时叫屈道:“没打仗,娘不是我找麻烦,是麻烦找我!况且那也不叫打仗,打倭国的山城,倭国一个山城不过才几百个守卫,几发火炮下去城攻破了!”
    “这不叫打仗,去吕宋的时候,总共才四五百个洋人,我可是带了数千大军,娘您想想?哪有什么危险?我都待在城里没出去,那洋人来了总共才几百人,大军在城墙射了一轮火绳枪,那些洋人死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吓得投降了!”
    知道张知节在海外打仗,还把夫人吓了一跳,觉得张知节不过带了几千人在海外,若是跟人打起来肯定要吃亏,没想到竟然是这个样子!
    夫人有些不信道:“几百人?”
    张知节笑道:“娘,真的,是听着唬人罢了!像我去的丰后国,听着停唬人的,其实也一个县稍大一些,他们举国下总兵力不过才三四千人,您想一个城池还能有多少人?”
    夫人听了笑道:“行,你有理!不管怎么样,你在京里老老实实待着吧,孩子出生你都不在家里,连天赐都不认识你这个当爹的了!”
    看着一溜的五个孩子,张知节还真有些恍然之感,眨眼之间自己都是五个孩子的爹了!不,不对,是六个,还有小红豆。自从鲁王爷身体欠佳,清宁郡主带着小红豆回到了兖州,已经一晃两年多了!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张知节真有一种一不小心老了的感觉,当然了这是在大明,若是在后世的话,二十出头的年纪正是撒欢的好时候。
    陪着夫人说说笑笑,夫人的气终于都消了下去,其实本来也没有多生气,只是因为太关心了,想让张知节以后少出去。
    航海可不是个好差事,张知节这一路奔波下来着实瘦了不少,消了气的夫人十分心疼。夫人的气消了,府也终于变得热闹了起来。
    一直到夜深了,张知节才带着妻妾孩子回到了小院,只是可惜,张知节一次离家这么久,孩子们都对他十分陌生,别说小的根本没见过他了,是最大的天赐都十分陌生。
    天赐懂事了还好,小的没见过张知节,张知节接过来一直哭,这让张知节也有些黯然,虽然自己为大明为天下做了很多,但是对于孩子却关心的很少。
    孩子们还不太懂事,但是徐佳颖她们有些幽怨,虽然守着夫人她们都没表现出来,娟儿、依雪、翠墨顺从只是埋在心底,徐佳颖要拿出少奶奶的气度来,紫衣孩子最小顾不,只有一叶撅着嘴。
    对于妻妾的幽怨张知节并没有太放在心,因为张知节觉得解决起来十分简单,夫妻之间嘛,没有什么是一顿啪啪啪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两次!
    不过,想到徐佳颖、娟儿、依雪、翠墨、一叶、紫衣,再想到还有沈氏,张知节觉得自己隐隐有点腰疼。
    张知节忙着享受天伦之乐,一边大补着一边消耗着,除了张知节回京的时候引起了轰动之外,很快张知节的风头被吕宋的使节给盖过去了。
    虽然说吕宋已经百年没有入京朝贡了,但是京里的百姓也不至于这么稀罕。之所以吕宋成为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是因为吕宋不仅是来朝贡的!
    吕宋的使节入京是请求将吕宋并入大明的版图,从此成为大明的一部分,而不再是和以前一样只是属国!
    这消息传开无异于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是武百官议论纷纷,连街头巷尾也都议论纷纷!这些议论声无不都包含着一丝自豪,因为这确实是值得夸耀的事,自从开海以来朝廷国力日盛,现在连海外的吕宋国都被大明威名所伏,甘心为大明的子民。
    而议论的内容无非是两个方面,有的人觉得朝廷应该接受吕宋的投奉,毕竟这是大明彰显国威。有人则觉得朝廷不应该接受,因为吕宋偏居海外,和大明相隔甚远,得不偿失。
    从官员到百姓都对这事议论纷纷,争辩不已,但是不管怎么说都对吕宋的使节表现出了很大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