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731 章 攻打盛京
    冯云山将左宗棠与范汝增叫来,不单是布置印度搅屎棍的事情,更多的,还是对外用兵。
    如今冯云山有些甩手掌柜的意思了。以他现代人的思维,他更愿意将自己作为中华帝国这个公司的董事长,而不是中华帝国这个皇帝。他也知道,最多几十年之后,整个世界的民主共和思潮便会兴起,想要做专制的君主帝皇,无疑是不可能的。还不如早些放手,安心当名类似君主立宪的皇帝,冯云山可不想着自己的子孙后代能有多大作为,还不如像寄生虫一样的享用自己带给他们的余荫,安享富贵便成。
    既然要当甩手掌柜,一些费力的事情,冯云山都只是吩咐内阁和总参谋部两个机构去做,他问问结果,把把关便成了。事实上,如今帝国新成立没多久,冯云山的威信还非常之高,他倒不担心谁会不听从他的命令。而且,只要把握好内阁和讨虏军,尤其是讨虏军的那些具体将领,都是他的亲信,他倒不愁谁会背叛自己。司法部,内务部,特别是范汝增的特务司,这些可都不是吃素的。
    因此,冯云山通常只是布置任务,政务的事情让内阁曾观澜去牵头处理,而总参谋部的事情,让左宗棠去和毛奇去做便成。而他自己,在轻松一段时间后,想起自己的特长来,觉得还是利用自己比这个时代多一百六十年的见识这个唯一的优势,来从容布局谋划为妥。
    前两天,从辽东方面传来消息,那里的天气已经转暖,讨虏军的陆军三部,原本的甲一师、甲八师和乙一师,如今新番号已经成为陆军步兵第一师、第七师和第九师这三支部队,已经从过冬的锦州府出发,重新收复被满清攻占的义州、广宁两城,并大军北进。
    太圣三年春,中华帝国讨虏军的陆军步兵第一师和第九师二万二千人进攻奉天府新民厅,满清八旗兵早就埋伏在新民城外数十里的开城、平安堡等关隘和皇庄内,满清皇帝奕訢派出的兵部尚书兼盛京将军隆克托率领五万八旗精兵将两军围困在辽河岸边,双发厮杀交战数次,互有折损。
    满清方面仗着人多,且一半多是骑兵,熟悉地形,数次冲锋,但都被占据河岸一处高地的第一师和第九师击退。白天,清军不敢进攻,都是夜里袭击二次,一冲不成,被讨虏军火枪万杆齐发,折损上千,便一晃而逃,但这样一来,也将讨虏军两师兵力死死拖住,无法行军。而且,讨虏军夜晚被袭击时,难免有所损伤。
    正僵持时,第七师绕过新民厅北上,直捣北边的科尔沁左翼前旗,将这处满清历来的后妃诞生地给占领。消息传到新民,满清八旗兵震动!
    而这时,去年秋季跨海赶到辽河河口,攻占牛庄城和海城两县的步兵第八师和东海舰队(原甲十师)部分陆战团,也攻占了辽阳州城,沿途攻占数十小城镇和皇庄,直接兵临盛京城下。
    盛京城内的满清皇帝奕訢大惊,连发三道圣旨,将盛京将军隆克托率领的只剩下四万不到的八旗兵召回,防守盛京城。
    将军隆克托慌神了。他没想到,这二万讨虏军便将他的五万八旗精兵给抵挡住了,还让他们折损严重。迟迟攻克不下,如今盛京又危急。无奈之下,他只得舍弃了击溃这二万讨虏军的机会,往盛京回撤。他总算指挥得当,在被追兵击杀五千兵力后,三万五千八旗兵回到盛京城,严防死守起来。
    步兵第一师、第八师、第九师作为主力,将盛京团团包围,一时间炮火连天,盛京城楼尘土纷飞,八旗清兵被炮火打得抬不起头来。
    也许是满清最后的故都,八旗兵竟然舍生忘死,奋不顾身,城内的八旗子弟也拼死冲上城楼,协助防守。
    城墙稍有倒塌,城内的八旗百姓便马上拆了民房的砖墙,连夜修补。稍微打开一个缺口,上千八旗兵子弟用人墙堵塞,八旗兵的顽强,竟然一时间让讨虏军攻不下来。双方攻防拉锯战,连续奋战半个多月,城楼之上,每天都有二三千人战死,而城下的讨虏军,也是每天数百人的伤亡,这般消耗,让城内外双方都承受不了,但各自咬牙坚持着。
    就在这时,北方的蒙古草原传来一个消息,科尔沁旗和昭乌达盟的二位蒙古王爷和一位多罗贝勒率先在草原上四处游荡的步兵第七师的威逼下,向讨虏军投降了。
    说起来,这个步兵第七师在师长陈天仕的率领下,竟然如同霍去病再世,将火炮等重型火器和辎重全部留在后方,而以轻装上阵深入科尔沁左翼前旗,四下掳掠蒙古马匹一万五千余匹,人人一杆新式火枪和牌刀,直接将自己原本的步兵变成了骑兵,准备的说应该是马步兵。
    有了马匹代步,深入蒙古草原便易如反掌,而且,这万余讨虏军将士来去如风,不停袭击蒙古王公领地,让蒙古王爷深受损失,而且因为满清连年征战,蒙古草原上的精壮汉子都被抽调去当兵,不是战死,便是在边关服役,草原上根本就没多少壮年勇士,无奈之下,蒙古王爷此时早忘记了当初祖先与满清皇太极的盟约,生死存亡,哪里还顾得了那么多,自顾自地归顺中华帝国。
    消息传到盛京,满清皇帝奕訢气得当初吐血,大骂蒙古人靠不住。也是,蒙古自大清立国以来,一直是满族最亲密的盟友,想不到如今连蒙古五旗也背弃了,虽然这五旗只是蒙古的小小一部分,但这也很能代表问题了。墙倒众人推,满清势弱,连最亲密的盟友都要背弃,最关键的是这还是科尔沁草原,这个满清历朝历代的皇后诞生之地,这让奕訢更是绝望。
    这个消息极为致命。奕訢不由担心其他蒙古王爷和贝子、辅国将军们都会效仿。一旦蒙古兵投降讨虏军,反过来对付满清,奕訢担心自己连逃都没地方逃,只怕整个满旗人会有灭族的危险!
    正在这时,吉林将军景淳进言,建议奕訢先移驾阿勒楚喀城,再迁都黑龙江城。景淳的说法是,黑龙江城远在北方,处在深山老林之间,等讨虏军难以追到那里,而且,那里冬季漫长,满族八旗兵生活习惯适应,但粤贼不行,那里作为最后的根基,可以与粤贼周旋。而且,顺便还可以将肃顺和黑龙江将军英隆的那上万八旗兵招纳,聚集兵力壮大朝廷力量。
    不得不说,如今这个情形下,不管是吉林将军景淳,还是作为满清的皇帝奕訢,都不再抱有希望还能反攻中原。他们都只能幻想着能守住满洲之地便万幸了。
    原本像黑龙江这样的苦寒偏远之地,除非被贬,连寻常的王公大臣都不愿意去就任职位,可如今他堂堂满清皇帝,却被粤贼一路打得狼狈不堪,竟然想着要逃难去这里。实在是形势逼人啊。
    一时间慌了神的奕訢,知道盛京已经不能多呆。对于这帮粤贼,他深有体会。再坚固的坚城,只要被他们盯上,就没有不攻克的。何况如今城中的青壮已经是越来越少了。再这样耗下去,只怕盛京城没破,满清八旗子弟就要死光了。
    他甚至想到,会不会这本身就是那该死的粤贼的险恶用心,说不定原本就可以攻陷盛京城,故意拖着不破城,而是以这种方式,让城内的八旗子弟纷纷上城墙防守厮杀,借机将这些八旗子弟杀害。
    于是,满清皇帝奕訢怕了。他不是怕自己被俘虏,而是真的怕满族人丁都葬送在自己手里。原本的盛京近十万八旗大军,战死了三万多人,蒙古旗兵逃走数千,只剩下不到六万人。而盛京城中的十六七万八旗子弟,更是因为协助守城战死三四万之多。
    无奈之下,奕訢只得答应放弃盛京,迁都黑龙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