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九十七章 赏你,是因为你乖
    第二百九十七章 赏你,是因为你乖
    卫国国君是转道朝歌渡河的,黄河在朝歌附近分岔,卫国国君登上河间府的地方,刚好是河间府正对朝歌的三角地带。赵武不想把朝歌归还给卫国,他割取河间府方圆五十里的地盘,以补偿卫国国君,从此,卫国从两城之国再度增加一城,慢慢挤入三等国家的行列。
    出于贵族派头,卫国国君出行肯定是驾着战车前进。他是侯爵,姬姓,战车由四头牛两匹马牵引。
    河间府林木茂密,卫国国君边走边让士卒艰难开路,不久,他接触上在河间垦荒的赵氏武士,赵武赠送鹤壁的消息也传到卫国国君耳中,这时,因道路艰难,他甚至没能走出鹤壁五十里。听到这消息,卫国国君大喜过望——这一下子,所有的冒险都值了。
    随后,卫献公立刻将这五十里的地盘划分成一里一块的小地盘,封赏了他手下的武士,然后命令大部队驻扎于此处垦荒,他自己抛弃了兵车,只带着随从二百人(不足三辆兵车的兵力)一路穿行林间,向赵武所在地方赶去——赵武驻扎的码头,现在已经命名为“冀”。
    越向北走,赵氏武士留下的砍伐痕迹越重,树林间开始散布着赵氏所属的奴隶,他们挥汗如雨的抡着砍刀,砍伐着地面上横生的荆棘与枝条,在他们的努力下,一棵棵参天古树被放倒,许多奴隶奋力挖掘着树根,等树根挖出后,又取土填平坑洼,平整地面。
    劳动的场面非常热闹,然而道路也因此显得坑坑洼洼。
    卫献公一路走来,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快走到冀的时候,他才猛然想起缺少的是什么,赶紧回身询问身边的左相北宫陀:“怎么这里遍地是奴隶,却连个监管的人都没有……呀呀呀,奴隶这么多,手里拿的还是锋利的刀斧,万一他们暴动起来……我们随行兵力是否过于单薄?”
    陪同卫献公而来的是卫国左相北宫陀,也就是他一力怂恿卫献公出兵的,这趟冒险虽然没能收回朝歌城,但获得一块河间飞地,再加上赵武的态度表明,乌馀原先占领的那座城市,已经稳稳的落在卫国的怀抱,北宫陀也觉得这趟冒险很值得。
    他扫了一眼周围,介绍说:“无妨。君上,赵武复起的时候,曾在赵城与奴隶们杀白马为誓,相约奴隶劳作几年后,便得到释放,成为国人(自由民),从那以后,赵氏的奴隶很少逃亡,也很少在监管下劳作……
    嗯,这几年赵氏扩张的很快,元帅有足够的土地兑现他的白马之誓,所以十多年下来,奴隶已经习惯了,他们无需在监管下劳作,而且劳动积极性非常高——甚至比我们的国人劳动积极性还高。”
    说罢,北宫陀又叹了口气:“细论起来,赵氏现在拥有的自由民当中,还有一部分属于我卫国,那是赵武从咱们卫国掠夺走的奴隶啊,如今他们被放到毗邻我卫国的边境劳作,这十多年远离故土的,竟没有一个想越境逃亡的。这让我也非常惊讶,但转念一想,也能理解——小国寡民,日子不好过啊。”
    北宫陀现在已经约略明白了“强者剥夺一切,强者占有一切”的“马太效应”,但北宫陀还不知道,赵武曾经提到过:破坏“马太效应”的,是不公正的制度。
    北宫陀还没有想到的是:肉包子无论多大,都不能用来打狗。
    赵武对河间的开发是系统化的,他给卫国一片河间的飞地,看似好心,但北宫陀忘了,河间这片地方每年都有几个月与世隔绝。在与世隔绝的情况下,卫国国君分封在河间的几十名武士,他们与卫国本土联络会逐渐疏远,相反,他们跟邻近的赵氏武士的联系会越发亲密……这不是肉包子打狗,又是什么?
    听了北宫陀的介绍,卫国国君那扑通乱跳的小心肝终于平静下来,此时,他们一行人已经走到了黄河北支流的河滩上,目前,这条河上行驶着络绎不绝的舟船,距离河滩不远、深入陆地约十里的地方,数万奴隶正在修筑着一条环岛东路,而河滩边,各种简易的码头简直像丛林的树木一样茂密。
    走不远,一队秦国人打扮的家伙正在河岸边测量河水,卫献公动了动嘴唇,北宫陀赶紧解释:“这是秦后子带来的随从,赵武子允许这些秦国人依旧穿原来的官服……听说秦后子擅长造桥。”
    卫献公马上说:“如果我们也雇用这批人,在南岸卫国的领地内,修一座桥通向鹤壁,是否可行?”
    北宫陀苦笑了一下:“我……赵氏划给我们的那片河间土地,正对着朝歌城,目前朝歌城,晋国没有归还的意思,所以无论我们桥修在哪里,桥的另一头必须要修建在赵氏的土地上,先不说赵氏许可不许可,就只是秦后子……
    我听说秦后子架子很大,晋国正卿正在争先恐后的雇用他造桥,秦后子忙的,很是人手不足,因此一般地位低的贵族,他都懒得搭理。”
    卫献公叹了口气:“河间的土地很肥沃啊,这片土地一旦开垦结束,我们可以顺便借用一下邻近田里、赵氏高产的稻米,如此一来,我们就把赵氏视若珍宝的高产稻种弄到手了。等河间大熟,粮产至少能解决我卫国的半数饥荒。
    嘻嘻,虽说是天下大旱,但旱到哪里,也不可能把黄河旱到断流,所以这片河间土地绝不会缺水灌溉,我们如果能够把河间沟通本国,那么……”
    北宫陀含义深远的笑了:“其实,我反复推测赵武的性格,以他的性格,他每开发一片土地,都非常注重修建道路……君上,你瞧,他们这不是又在修路吗?我猜赵武早晚会要求修建黄河大桥,沟通河间与我卫国。等他自己提出来这个要求,那么,桥的另一头不免要修建在卫国境内,那个时候,我们反而容易提出要求。”
    北宫陀说完这话,偷偷向四面望了一下……其实,他只是随口安慰卫献公,因为黄河南支流岸边,不仅有卫国的领土,还有晋国夺自卫国、齐国的封地,赵武完全可以把桥修在那里,彻底断了卫国的念头。
    不过,卫献公似乎对北宫陀话里的漏洞毫无所觉,他兴奋的问:“左相,你认为,我们什么时候提朝歌问题,比较合适?”
    北宫陀叹了口气,在他想来,任何时候提起朝歌都是不合适的。目前,晋国的战略构想越来越明显,朝歌位于黄河南北支流分叉处,这样的地理位置,晋国是无论如何都不肯放弃的,而赵武慷慨的割让河间地区三角洲地带,就是堵住卫国那张嘴。
    所以,卫国无论怎么讨好,在这种关乎国家生死,关乎赵氏对河间开发的大政上,赵武是绝不会退让的。
    北宫陀无话可说,他只能转移话题:“我一直就在纳闷,别人开荒都是放一把火,利用大火烧毁林木,然后伐倒那些因为大火碳化的枯木,这才是垦荒最省力的办法,怎么赵氏非要费尽力气,一点一点的砍伐林木?”
    卫献公咧嘴一笑:“你忘了,我们刚登岸的时候,我的侍从曾经询问过这个问题,当地人回答:一是他们家主曾经遭遇过一场火攻,所以对刀耕火镰比较厌恶;再就是此地位于两河分叉处,一旦燃起大火,现在又是枯水季节,树叶落尽,草木干枯,火势一旦不可控制,在河间这片地方垦荒的人连逃跑的地方都没有,所以赵武子禁止垦荒人员放火焚烧林木,宁愿一刀一斧的清除荆棘。”
    其实,卫献公说的北宫陀早已经知道,他刚才的问题纯属没话找话,现在见到卫献公回答的非常睿智,他赶紧满口的赞颂,而在他的赞颂下,卫献公得意洋洋,一时之间,忘了自己刚才的询问。
    卫献公一行继续向河口走去,随着他们的行进,沿路,由齐国来的奴工数量越来越多。随着气候的寒冷,北支流江边十里的附近已经逐渐清理完毕,道路变得宽敞起来,这一行人行进的速度越来越快,等他们抵达冀的时候,天气越来越冷,时间已经进入了十月底。
    平常这季节,大雪早已经飘落。但自从千年大旱之后,连续几年地球的气候都不正常。如今十一月没有飘雪,卫献公的随行人员也没有惊讶,看见这种气候状况,卫献公感慨:“难怪燕国久不通中原,我们在路上走了快二十天了吧,居然还没有走到冀城,河间这片地方真大啊……你说,我们过去怎么没有注意到河间这片无主之地?”
    北宫陀一路走来,都在跟赵氏的行政官员打交道,这时他手中拿着一幅河间地区的规划图,从这份规划图上可以看到,赵氏打算在河间修建一条环岛公路。依照晋国人追求整齐的那种固执的偏好,除了环岛公路之外,晋人又在这片土地,像打方格子一样修建了横竖几条大路,除了岛中心地带,晋人留下了三片森林,作为赵午的直属领地,建设成森林公园,其余的地方都已经分封下去,规划开垦成农田。
    现如今,齐国田氏许诺的劳工已经陆续到达,近十万齐国男丁与健壮妇女正在修建环岛公路,而来自晋国本土的领主们,自身也雇用了不下十万的奴隶,在河间砍伐树木,开垦农田,平整田地,修建各种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城堡。
    仅仅半个多月的时间,河间这片地方已经大变样了,北宫陀目光盯着那份地图,回答卫献公的话:“按照赵氏的测算,河间这块地方,最宽的地方约有七百里,东西最长的地方,约有四千里。如果没有完好的道路,在丛林间行进,只是从北到南,大约也要花三四个月的工夫,难怪燕国使者无法与中原沟通。”
    把目光从地图上抬起来,北宫陀叹息说:“燕国、代国水网密布,春夏的时候是连片的沼泽地,不识路的人一旦陷入,死无葬身之地。而冬季的时候,河流上结了冰,但冰层有厚薄,有的地方能够通过,有的地方冰层太薄,几乎是陷阱——这样的地方,我不知道赵氏为什么垂涎?!”
    眺望着丛林间热火朝天工作的人,北宫陀回答卫献公刚才的问题:“说起来,天下间似乎唯有晋国有能力开发河间,而晋国,也似乎唯有赵氏有能力一次性拿出十万奴隶,并另外雇用十万奴隶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开荒,我们卫国……花费太巨,以我们的国力,想也不用想啊。”
    卫献公贪婪的习性不改,在北宫陀说到河间地区的面积时,他目光连续闪动,流着口水说:“我本以为赵武子给我们方圆五十里的赏赐,已经够丰厚了,如果河间的面积如此大……我们是不是索要的土地少了点?”
    卫献公谥号为“献”,果然不知进退——他现在得到的那块河间三角洲,是赵武赏赐给他的,赵武的赏赐是因为卫献公的慷慨救援,但如果卫献公表露出的贪婪超过赵武的底线,没准,他不仅得不到什么收获,反而又要“献”出点什么。
    北宫陀是春秋少有的几个智者,对于卫献公爱“献”的习惯,他也无可奈何——身为臣子,无法选择自己的君王,只能尽力帮助君王转圜。
    北宫陀急促的喘了几口气,控制住自己的语气,有条有理的说:“君上,你觉得赵武子被困,鲁国会坐看这种局面吗?”
    卫献公倒是有自知之明,他想了想,回答:“论起来,叔孙豹与武子的关系最亲密,鲁国只依赖赵武子抗衡齐国……我沿途所见,全是齐国的劳工,在这种情况下,鲁国是无论如何坐不住了。”
    北宫陀长长的喘了口气,继续柔和的问:“赵武子被困的消息,是从邯郸传来的,邯郸的信使从朝歌登岸,先到我们卫国,我接到信后马上要求君上出兵……如果那位信使现在抵达鲁国,鲁国怎么会不出兵?”
    卫献公乐呵呵的回答:“没错,这一点我跟你想的一样——我们这次终于抢在鲁人前面了。”
    北宫陀吸了一口气,继续说:“赵武子赏赐我卫国,是因为我卫国对赵武子的安危表现出急切的心情……卫国之后有鲁国,鲁国之后还有谁?我听说田氏依仗与赵氏通商的便利,在我们卫国之前就获得了消息,如今河间府遍地是齐国的劳工,我没听说赵武子因此赏赐齐国人。”
    卫献公毫无所觉:“武子不赏齐国人,那是因为齐国人不是来救援的,他们赶到的时候,武子已经脱困,齐人顺势向武子兜售劳工,做的事情只是商人本分。而我们卫国之所以得到赏赐,是因为我们是为纯粹的救援而来,没别的心思。”
    北宫陀看到卫献公还不明白,忍住怒气回答:“武子不赏齐国,独独犒赏我卫国,不是因为我卫国的贡献比齐国大,正如君上所说,我们是为救援而来,我们出动的只是军队。但我卫国也如齐国一样,军队没有赶上趟,并没有实现救援的目的。
    卫国之后还有鲁国,河间虽大,如果任何一个来救援的国家都能获得方圆五十里之地,恐怕整个河间全部分赏给列国,也不够。”
    卫献公愣了,他急促的眨着眼,还想说点什么,北宫陀气急败坏,直接说:“我卫国得到封赏,而齐国一无所获,是因为封赏卫国符合武子的战略——晋国东方最大的敌人是齐国,武子构建东部防区,防范的就是齐人,所以齐国人无论怎么殷勤,其领土都不会得到扩张。
    而我卫国如今已经成了两城之国,增加一片土地,对晋人不是威胁,没准还能帮助晋国、鲁国抵抗齐国,所以我们才得到了五十里的土地。
    河间就这么大,五十里封土已经足够丰厚了,如果我们再想扩张,恐怕武子在防范齐人的同时,又要针对我们卫人。那时,我们卫国还能剩下两座城市,已经是上天格外看重我们了。”
    卫献公晃了晃脑袋,反驳说:“我卫国是候爵……”
    卫献公说这话,突然之间,北宫陀一下子理解了戚林父——面对这样一位国君,面对这样一位不知轻重的,贪婪而又无胆的国君,北宫陀是彻底无语了。
    卫献公不停的唠叨着,一会儿叙说自己的爵位,一会儿叙说自己多年以来遭受的不公正待遇,话里话外怂恿北宫陀张口向赵武索要更多的土地——他自己不打算跟赵武说。
    北宫陀既要保持形式上的礼貌与恭顺,还要应付卫献公语言轰炸,他烦闷的都想跳入江边,好不容易见到一名路过的赵氏官员,他赶紧揪住这名官员,打岔的询问:“武子可在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