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85章
    一来一回大概是半年的时间,苏秀华又回到了上海,她处理掉了在英国置办的全部产业。
    因为买进卖出的差价,她现在身上的钱已经够置办一个中等规模的公司了。
    在英国这么长时间,她发现她对商业运营其实是很有兴趣的,特别是当通过她的决策使得手上的资本不断的翻倍的时候。
    但是现在沈家內宅百废待兴,正是需要她的时候,所以她就暂且先放下了她的兴趣,回到沈家主持内院的事宜。
    在苏秀华的带领下,沈公馆内院的大小事宜很快就都回到了正轨上。
    闲暇之余,苏秀华为余氏旗下的百货公司设计了几套洋装,苏秀华深谙中国文化和中国女人身材线条,又在英国生活了很长的时间。
    所以她设计出来的洋装既有西方的新式,又有东方的保守,不过分暴露却又能突出女性线条的美感,所以刚一面世就被抢购一空。
    现在上海的名媛淑女都已能够穿到苏秀华设计的洋装为荣。
    沈之华和沈小婉劝她,既然有这样的才能何不出来工作,但是她放心不下家中的事宜,还有两个孩子,所以就拒绝了沈小婉和沈之华的提议。
    就在苏秀华回国的第六个月,她收到了一份来自英国的电报。
    电报里的内容大概是他和苏秀华之间没有感情的基础,之所以再一起纯粹是父母的意思,现在他找到了他的毕生所爱,为了尊重这段婚姻也为了尊重苏秀华,所以决定离婚,从此大家就以朋友的身份互相祝福。
    苏秀华收到电报后整整几日没有睡过一个好觉,要不然立刻起身去英国问个缘由?可信中都说了,没有感情的基础。
    去告诉公公?公公肯定会帮自己的,但是这又能怎样?上次她和沈凌峰在英国出事,沈之华千里迢迢赶到英国来帮她劝说,事情是解决了,可是这还没过几年呢,沈凌峰就又说要离婚。
    如今她已经很明白了,沈凌峰是她所强留不住的,她思来想去了好久,既然这样的话那就离吧。
    这么长时间,在英国也好,在租界也好,沈凌峰始终都没有把她当做他的妻子来看待,对她的冷淡就像是一把寒冷的匕首,他一刀刀的往她身上扎,刀刀都痛彻心扉,可是为了维持这表面的体面她不能喊痛不能流泪,她还要保持微笑,她骗过了所有的人,可是她终究是无法骗过自己的。
    娘家她是回不了了,她那个古板的父亲别人不了解,她最了解,在她父亲的理解了是没有离婚这两个字的,有的只是休妻。
    休妻是一个女人最大的耻辱也是一个家族最大的耻辱,所以她不但不能回家,还不能告诉她父亲她现在的境遇。
    思虑周全后,苏秀华给沈凌峰去了一封信,说她同意离婚,但是有两个前提要求,第一孩子归她所有,第二不允许在任何报刊上刊登任何关于他们离婚的消息。
    接着沈凌峰又发来电报,表示孩子可以归她所有,但是离婚的消息必须见报,否则他的妻子会被别人说是名不正言不顺,沈凌峰言辞坚定,不容置否。
    苏秀华这才发现,原来沈凌峰是会为别人着想的,只不过她不是那个人罢了,她坚持不能见报。
    但是苏秀华的坚持并没有什么用,她和沈凌峰离婚的消息最终还是见报了,沈凌峰甚至都没有回国,只是发了份电报给他昔日的同窗就解决了这件对于苏秀华来说五雷轰顶的事情。
    苏母打来电话,让苏秀华服个软,说夫妻之间没有什么事情是过不去的,嫁了人了就要收敛自己的脾气,男人有个三妻四妾的也是正常,作为正妻就要有正妻的模样。
    苏秀华应了几声表示她知道了,她会这么做的,挂下电话后她整个人都轻松了,她知道现在她的家里也都知道了这件事情,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接下来也就没什么可怕的了。
    原来家人的不理解也没有想象中的难么难过。
    不过让她感动的是沈怀远表示,苏秀华在沈家想住多久就住多久,沈家只认她这个二少奶奶,沈怀远表示他那个逆子一定是被喝了迷魂药,等他回来了,他一定好好教训他。
    就这样,离婚后,苏秀华依然这么不明不白的在沈家住了下来,并且管理沈家内院的所有事宜,虽然没有名份,但也不至于那么狼狈,因为苏秀华待人一向和善,所以下人们对她依然的恭敬有嘉,但总是避免不了有些嘴巴碎的会在背后乱说话,不过沈之华都自动过滤掉了。
    苏秀华知道,沈凌峰迟早会带着他的新太太回了,所以待在沈府绝对不是长久之计,这些天她也会去外面转转,看看有没有什么合适的住所,有合适的就尽早的搬出去。
    除了从新寻找合适的住处,苏秀华还逐渐逐渐的教嫚姿管理后院的方法,虽然沈凌峰对她不好,但沈家上下都待她不薄,嫚姿对她更是像亲姐妹一般的好,为了不至于她一走沈家就乱了套,所以她都有意识的让嫚姿来管理后院,她呢就是从旁协助。
    租界的房子价高且少,苏秀华找了很久才算是找到了合自己心意的房子,但是内部的程设就是老旧了一点,找来工匠重新翻新一遍,房子虽然没有沈家的大,但终究是自己的家。
    一切落定后,剩下的就是找了个合适的机会就搬了出来,往后就真的和过去的苏秀华告别了,看吧,离婚原来没有自己想像中的那么艰难,时隔多年,她似乎看到第一次去英国时在甲板上的那群年轻人一时间感觉热血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