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八十三章 将向荆州
    “这个李公子文武双全,年少英姿,长远观之绝非池中之物,将来必有一番作为。”老奴站在院中,看着李恪离去的身影,对身旁的武媚娘道。
    武媚娘道:“不错,我与李公子虽相识不多,但他行事进退得宜,不卑不亢,想必是久经场面之人,绝非寻常富贵人家能够教养地出的,也不知是京中哪家权贵,竟能育出这等英才。”
    【领现金红包】看书即可领现金!关注微信.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金/点币等你拿!
    大唐已十余载,天下太平,不比隋末群雄四起的乱世,早就过了草莽成名的时候,虽不能说天下豪杰尽出名门,但寒门难出贵子,却还是真的,更何况还是李恪这等人物。
    眼下的李恪虽然“落魄”,但举手投足间的从容与淡然,却是装不出的。
    老奴对武媚娘,问道:“小娘可能猜出他是京中哪家子弟?”
    武媚娘想了想,摇头道:“对于自己的身份,李公子一向讳莫如深,从不开口提及,就算偶有问起,他也是刻意躲闪,我也不知。”
    老奴听着武媚娘的话,却笑道:“我虽未出江陵,但常在府外,倒是也听得了一些消息,也不知猜想的对是不对。”
    武媚娘看着老奴脸上的笑意,心知他必是听到了什么消息,于是好奇地问道:“李叔听得了什么消息,可是与李公子家世相关?”
    老奴点了点头道:“小娘可曾听过故淮南靖王李神通之名?”
    武媚娘道:“淮南王乃大唐开国元宿,我自知晓,莫非李公子还与淮南王有些关联?”
    淮南王亦是宗室武臣,论名望虽不及河间王李孝恭和任城王李道宗,但也算的一方人物,武媚娘也是听过的。
    老奴道:“我昨日听闻,淮南王长子胶东公、岷州都督李道彦因西陲战事不利,为党项酋首拓跋赤辞所败,其部死伤近万,故而为陛下所罪,流放边地,李道彦之子李文奖亦被贬为庶民,逐出长安。”
    武媚娘闻言,已经明白了老奴的意思,于是问道:“李叔的意思是李公子便是胶东公长子李文奖?”
    老奴回道:“若算年岁,李文奖年应该未及弱冠,与李公子的年纪倒是相仿,而李文奖是宗室,亦出自将门,祖父辈俱是行伍出身,能有李公子这般气度倒也合理。”
    “原来如此。”听着老奴的话,武媚娘微微点了点头,心中不自觉地已经信了七、八分。
    当年李恪在长安时,就连长孙家的子侄尚且要让他三分,可见李恪绝非寻常权贵人家子弟,说他是宗室子弟倒也不无可能。
    再加之李恪年少擅射,三丈之外中一指宽的丝带也是信手捏来,必是将门子弟,既是宗室,又是将门,再加上近来李道彦突遭变故,这世上哪有这般巧合的事情。
    故而在武媚娘想来,李恪多半便是胶东公李道彦之子李文奖了,只是她哪里想到,又哪里敢想,借宿在他府上的这个“落魄”少年竟是唐皇次子,尊荣无匹的当朝楚王。
    这老奴跟随武士彟十余载,武媚娘便是他看着长大的,老奴并无子嗣,故而在他的眼中,武媚娘与自家女儿无异。
    老奴看着身前站着的武媚娘,眼中露出了一丝笑意,对武媚娘笑道:“这可惜这李公子家道中落,否则以他的人品和才干,倒也是小娘良配。”
    武媚娘似乎与寻常女子不同,寻常女子面皮薄地很,而且十岁出头时也多少懂了些男女之事,若是寻常女子听了这话,难免面露娇羞之色,可武媚娘听了,脸上却不见半分羞红,反倒瞪大了眼睛看着老奴,一本正经地摇了摇头道:“我将来的丈夫必是人中龙凤,当时罕有之英杰,而不是一个落魄市井的少年郎。”
    老奴闻言,对武媚娘道:“李公子眼下虽然落魄,但以他的才干,必非久居人下之辈,早晚有出头之日。更何况胶东公所犯之过罪不至死,以他与陛下之情,不日定当起复,所谓富贵,不过早晚之事而已。”
    在老奴想来,武媚娘之所以瞧不上这位李公子,多半还是因为他眼下的处境,不过李道彦不同寻常武臣,他乃是宗室子弟,其父李神通更是与李世民相交莫逆,李道彦虽是一时贬谪,但必不会长久如此,李世民过些时日必会启用,到了那时,这李公子自然就不再是无家可归的落魄少年了。
    李道彦叔伯兄弟在朝中封王拜将的不知多少,李道彦要复职自非难事,老奴想的倒也不差,只是他哪里知道武媚娘的心气,武媚娘已是国公之女,她想嫁的又岂是一个寻常的宗室子弟这般简单,她要嫁便要嫁那极显极尊之人,纵不是亲王国公,也该是朝中三公、封疆大吏。
    ————————————
    李恪被困在江陵,不愿轻易自曝身份,也出不得城,可谓进退两难,但与此同时,淮南一带搜寻李恪之事却始终不曾有半分松懈。
    东南,舒州,此处已是江淮边线,若是再往西一些,便是彻底出了淮南境,出了淮南境,再想去寻李恪的踪迹,便是大海捞针了。
    自打李恪失踪以来,这些天,楚王府上下一众不曾有过半日的停歇,抓住哪怕一丝丝的机会,也要四处寻觅李恪的踪迹。
    楚、扬、和、庐等淮南州县几乎已经寻遍,告示也贴在了各处城门及人流密织的官道之上,可始终却没有半分用得上消息,若是舒州也是如此,那就真的只有大海捞针这一条路能走了。
    舒州府衙,奉命前往舒州查探的秦怀道正在大堂之上来回不停地晃荡,不时的叹着气,看着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心中的焦急已写在了脸上。
    “秦将军,秦将军。”就在天色已晚,秦怀道只当今日又无所获,正想着该如何是好的时候,府衙门外便突然传来了一阵呼声,随着这阵呼声,片刻之后一个府衙的差役快步走了进来。
    “秦将军,有殿下的消息了。”差役一进门,便对秦怀道道。
    秦怀道闻言,喜道:“何处来的消息?”
    差役指了指他身后带着进来的渔夫模样的男子,对秦怀道道:“秦将军,方才便是此人揭了官道上的榜文,自称曾见过殿下。”
    秦怀道看着差役身后站着的渔夫,问道:“你何时,又在何处见过的殿下?”
    渔夫回道:“六日前,我曾在皖水边见过殿下,殿下的模样与榜文上所画除了稍瘦了些,别的一般无二。”
    秦怀道闻言,激动地问道:“你可知殿下去了何处?”
    渔夫想了想道:“小人确不知殿下去了何处,只是那日殿下所乘客船的船夫曾在我的鱼铺上买了条鱼,听着口气,像是荆州口音。”
    “你可听地确凿?”秦怀道忙问道。
    渔夫回道:“我也曾见过些荆州来的客商,说话便是那般模样,应该错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