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2节
    于寒舟没有立即答他,而是拿了纸笔,去写数据。
    包括这时人们的平均年龄,健康程度,家家有几个孩子,多少长大成人的,均有几亩地,朝廷荒田几何。
    卫生条件,医疗条件,科技水平等。
    她埋头写,贺文璋便在旁边看,很快就明白了她的意思。
    “我们以后还要开医馆,是不是?”他问妻子。
    于寒舟摇摇头,说道:“不,是开医校。”
    他们要做的事有很多。
    贺文璋明显是要让世界变得更好,他并不是个追逐名利的人,相反,他是真的很淡泊。于寒舟也不爱那些,她还很懒。但是如果爱着的人有追求,那么她愿意相陪。
    两人合计了许久,连饭都忘了吃,被翠珠三催四催的,催吃饭催睡觉,合计了几日,终于写出一份草案。
    为了不被批评说假大空,贺文璋起名为《为官论》,说的是日后他有机会做官,会做些什么事。
    他要添设蒙学,读书使人明智,他要让管辖下的子民们都聪明。
    他要开医馆,招纳赤脚大夫,培养他们到处走动,宣扬健康学问,譬如生水不要喝,衣物被褥要晾晒,增加洗澡次数等,让子民们身体健康。
    他还要聚集一群懂农事的人,包括老农,包括年轻聪明的读书人,专门研究如何使贫瘠的田地变肥。
    ……
    他写了很多,都是从他自己的角度出发,让管辖下的子民更聪明、健康、吃得饱穿得暖。
    然而明眼人读过一遍,便知道他暗中隐藏的是什么——他嫌现在的聪明人太少。
    因为聪明人太少,所以田地不肥,所以荒地成片,所以夭折的孩子多。
    他并没有写如今吃不饱饭的人很多,那样会显得皇上不够英明。他只写,家国可以更加富强。
    他还举了个例子,都说“七十古来稀”,为何不是“九十古来稀”?如果大多数人都能健健康康活到七十岁,在六十岁的时候还能耕种呢?
    至少,他见过人均岁数两百的时代。
    “很不错。”读过一遍,于寒舟将文章交给他,笑着说道:“有几处有些瑕疵,但不要紧,正好让孙先生挑出来。”
    弟子太聪明了,有时候会让先生很无力。他出点错儿,让孙先生指点指点,正是好事。
    贺文璋很快去见孙先生了。
    孙先生看了他这篇文章,特别高兴,当时眼眶都发潮了。他很高兴的是,收的关门弟子是个有志向、有抱负的人。当一个聪明人有志向、有抱负,这就是令人欣喜的事。
    他恨不得把满腹学识都教给他。
    这篇文章被孙先生改了改,呈到了皇上面前。
    皇上读过后,抽丝剥茧,发现了其中要表达的内容——先开蒙学,然后设医校,再建研究院。
    “嘶,”皇上倒吸了口气,“忠勇侯府的这位大公子,可真敢想。”
    还人均年龄九十?他咋不上天呢?
    不过,皇上对贺文璋倒是很喜欢。敢想敢干的年轻人,他最喜欢了。原先只见贺文璋建了常青书局,还搞得藏藏掖掖的,心里其实不大喜欢。他很不喜欢将名利看成一场空的人,读了书,有了学问,就报效朝廷啊!
    淡泊名利?山野闲人?自己开块荒地,种地去啊!天天摇头晃脑掉书袋,吟诗诵词做什么?装模作样!
    因此,看了这篇《为官论》,他很是喜欢。这说明贺文璋有当官的心!以后会为他效命!
    他大手一挥,又批了五千两银子,使人送到忠勇侯府。他想办蒙学,那就办一个给他瞧瞧!
    没过几日,皇后收到了忠勇侯夫人的进宫请求。
    接见后,发现是侯夫人带了于寒舟一起。
    “有件事想请娘娘定夺。”这次进宫,是于寒舟有事问皇后娘娘,但她没有诰命在身,只得请侯夫人带她进宫。
    皇后听完,惊讶得端庄面容都维持不住了,挑起眉头道:“红榜要拆成两个?”
    “是。”于寒舟答道,“常青书局设一个,蒙学设一个。”
    她暗示道:“您之前打赏了一万两,想记在常青书局的红榜上,还是蒙学的红榜上?”
    如果记在蒙学的红榜上,“凤”就是第一位。
    第140章
    四月初,红榜更换。
    这一次不像之前那般,人挤着人,一股脑儿往里涌。早看晚看,反正它就在这里,一个月都不会变。因此,这一日只是人数较之前多了一些,却没有再发生鞋子被挤掉的状况了。
    众人率先看向红榜的最前面,一如既往是洒了金粉的大字,好不气派。头名、次名、第三名,并无变动。但是看账册的时候,却发现皇上追加了银两,而且还不少!
    原来是一万多两银子,如今已经变成两万银子了!
    “吾皇隆恩!”
    众人纷纷磕头跪拜,口中诵念。
    这上面并没有皇后的排名,因为于寒舟进宫请示了皇后,她决定登蒙学的红榜。故此,便压下未发。
    因着皇上都同意了蒙学的添设,且赏赐了五千两银子作为支持,故此贺文璋便开始了蒙学的开办。
    首先是寻址。寻一处安静的宅院,做修整,添设桌椅,布置一番。
    其次是聘请先生。这个却容易,贺文璋使陈管事在常青书局说了一声,每位先生每个月有八百文的月俸,顿时有许多人报名。
    进出常青书局的人,多是家境贫寒的学子,能够有份薪水固定的工作,对他们来说简直太好了!
    不过,贺文璋也不是盲目聘用。他出了卷面试题,又当面考验他们教书的本领,择优录取了三位。
    学院里也要安置一些下人,平日里做打扫、烧水、跑腿等活计。
    还要制作出来一批衣服鞋袜,作为统一校服,以免部分学生穿着寒酸,在同窗中抬不起头,影响读书。
    最后,还需要一批课本。这些也不难,跟聘用先生一样,使陈管事在常青书局说一声,抄写书籍按市场价给,顿时有许多人报名。自然,也是择字迹端正优美者录取。
    种种事宜准备起来,需要耗费不少时日。在此期间,贺文璟与陆雪蓉终于成亲了。
    成亲之前,贺文璟便每日挂着灿烂的笑容,看起来高兴得不得了,逢人就赏。
    侯夫人看着小儿子这样高兴,渐渐心里那些不甘、埋怨便散去了,心中释然起来。儿孙自有儿孙福,何况忠勇侯府的前程未必就指着小儿子,如今她的大儿子也十分出息,还有何不满呢?
    正如大儿媳所说,天底下哪有十全十美的事?什么都求美满,是会折寿的。
    因此,侯夫人的面上也挂了微笑,看起来好似很欢迎这个儿媳妇进门。府中下人见了,便也挂起了笑容,张口必是吉祥话儿。
    私底下难免有些闲言,不过没有人敢说到主子跟前,倒也不必提。
    这一日,陆雪蓉正式进门。作为长嫂,于寒舟便去喜房陪她说说话儿。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你盼进来了。”
    “你不知,早几日咱们府中上下便热闹起来了,都期盼二奶奶进门。”
    “文璟每天高兴得跟傻子似的,逢人就赏,我让璋哥劝他,留些银钱在手里,日后还要哄媳妇呢。”
    她说话温柔又亲近,使得陆雪蓉有些忐忑的心情,渐渐就安定几分。
    “我是新妇,又不太懂事,日后还请嫂子多提点我。”
    于寒舟便笑道:“那是自然。”
    又跟她说了会儿别的,譬如渴不渴,饿不饿,不要委屈着了,已经是自己家了等等。
    见陆雪蓉平静了许多,才起身走出去了。
    贺文璋在前院帮忙应酬,但他素来不怎么喝酒,从前身子没好利索时还心痒地喝几杯,如今身子好利索了反而不喝了。只不过,客人热情,仍旧是饮了一些。
    他一身酒气地回来,灌两杯茶缓一缓,见着于寒舟坐在炕上,便走过去将她抓起来:“怎么才回来?我方才来屋里都没见着你。”
    于寒舟便道:“我担心文璟媳妇不安,便去哄了哄她。”
    新妇嫁进门来,总会有些不安的。况且陆雪蓉的身份又特殊,更是难免忐忑。以后便是妯娌了,于寒舟是想跟她和睦相处的,便去释放几分善意。
    “我也要哄。”贺文璋眸底一沉,扣着她的后脑勺就亲下去。
    被于寒舟扭头躲开了,伸手推他的脸:“一身酒气,不要亲我。”
    贺文璋非要亲,在她唇上嘬了一口,才放开她。
    “就胡闹!”于寒舟给了他一巴掌。
    两人闹了几句,贺文璋便又出去了,还要去前院招待客人。
    于寒舟也是一样,要去跟侯夫人一起招待女眷们。方才是安抚完陆雪蓉,到院子里歇口气,现在便要出去了。
    这一日忙碌,都累得不轻。
    晚上歇息时,于寒舟便很好奇,陆雪蓉和贺文璟会不会谈生意到天亮?
    她记得原著中,两人大婚这日折腾了许久,天将亮时才睡下。待醒来后,又折腾一番,才去正院请安。
    由此,她非常好奇。待到次日,早早就起了,很热切地去正院请安。
    贺文璋觉得媳妇稚气得很,不过是府里新添了人,她就这样活泼起来。但是媳妇高兴,他便没什么说的,跟着去了。
    两人到正院时,侯夫人已是坐着了,侯爷也坐在上首喝茶。见贺文璋行来,便跟他说话,问一问近来忙什么,蒙学的事进展如何了?
    于寒舟便跟侯夫人说话。
    “文璟和他媳妇不会在打拳吧?”见侯夫人面色不很好看,于寒舟坐过去,笑着打趣道。
    心里不禁觉得贺文璟有些没数。
    新婚第二日,正是新媳妇在婆婆跟前表现的时候,他拖着陆雪蓉谈生意,实在不合适。
    侯夫人慈爱不慈爱,是一回事。他如何表现,是另一回事啊!
    她想起原著中这一章,陆雪蓉挣扎着起身,贺文璟却说:“无事,母亲最疼我的,必不会怪你什么。”结果敬茶晚了,侯夫人面色淡淡,一顿饭吃得冷冷清清。
    “你以为他们是你们两个?”侯夫人没好气地道。想起大儿子和大儿媳圆房后,她满心忐忑地等在这里,结果小丫鬟来禀报说,两人早起打拳,所以来迟了。
    此时回想起来,还觉得好笑又好气,在她额头上轻轻点了一下:“我是不指望他们两个有你们孝顺。”
    “我也不很孝顺的。”于寒舟便低下头,佯作羞愧道:“去年整整半年不曾侍奉母亲身边,每每想起便觉愧疚。”
    侯夫人顿时心疼道:“同你不相干,是那混账哄你出去的,母亲心里你是极孝顺的。”